APP下载

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2015-05-05杜建林罗雪梅罗家顺陈玉凤李晓旭张玉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年龄组农村妇女边区

杜建林 罗雪梅 罗家顺 陈玉凤 李晓旭 张玉婷

(1.吉首大学 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3.吉首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前言

湘鄂渝黔边区位于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包括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重庆黔江地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铜仁地区等,总面积为12 万平方公里,有2000 多万人口,30 多个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占人口数60%以上,近70%人口居住在县(市)以下农村[1]。虽然该区域分别隶属于不同省级行政区,但其地缘关系紧密、生态环境相似、人文习俗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民族交往久远。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健身强体功能,受到广大农村妇女喜爱,成为一种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促进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特点,建立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相关结构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与妇女健康促进策略,对推动该地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和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湘鄂渝黔边区具有农村户口并长期居住在乡镇和村寨,以农业劳动为主要职业,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为职业的成年农村女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市、古丈县、花垣县、龙山县、凤凰县,张家界市的永定区、桑植县,怀化地区的沅陵县、芷江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宣恩县、利川县),重庆市(秀山县)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14 个县市、27 个乡镇、42 个村组,2460 名20 ~70岁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其中有土家族、苗族、白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农村妇女人口学资料,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观、项目、时间、形式、场地和消费等;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论证与重测法完善最终形成,可信度系数为0.86,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表明资料真实可信。2012 年7 月至2013年8 月期间,由课题组教师5 人、3 名研究生、11 名本科生担任调查员,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调查内容与方法的系统培训,访问采用被访者自填和调查员读录法相结合,读录法由调查员读出问卷,受访者回答,调查员填写问卷。实际问卷调查2460 份,有效问卷2244 份,有效率91.2%。

2.2.2 统计分析

EpiData 3.0 软件录入数据,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 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3.1.1 基本情况统计描述

在2244 名调查对象中,有645 名农村妇女参加过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占28.7%。表1 显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参加锻炼差异显著(P <0.05),其中≦50 岁青壮妇女是参加锻炼的主体人群,占68.8%,>50 岁中老年妇女随着年龄增加,参与人数下降。表2 显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农村妇女锻炼组和未锻炼组差异不显著(P >0.05),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妇女参加锻炼呈现显著差异(P <0.05),表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妇女体育锻炼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妇女家庭居住村寨和乡镇所在地在参与锻炼上差异显著(P <0.05)。

表1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表2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居住地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3.1.2 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观

农村妇女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和价值取向是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2]。图1 显示农村妇女选择传统习俗、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列前三位,民族认同感、身心愉悦健康是她们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主流价值追求,增加交流、兴趣爱好、减肥养生等也逐渐得到农村妇女认可,农村妇女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呈现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的特征[3]。

图1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观

3.2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3.2.1 项目选择特征

图2 显示,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农村妇女参加项目中既有活动量大、节奏欢快、表演性强的打苗鼓(36.3%)、摆手舞(34.0%)、舞龙舞狮(26.3%)和跳绳等,也有节奏疏缓、不受场地和年龄限制的太极拳、九子鞭、踢毽子等,民族广场舞(23.5%)也在农村妇女中兴起,说明现代农村妇女对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认同既有共趋性,也具多元化。

图2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

3.2.2 锻炼时段和形式特征

表3、表4 显示,≦50 岁三个年龄组青壮年农村妇女在锻炼时段和形式选择上趋于一致(P >0.05),主要在民俗节庆和乡镇集会时,选择以村镇组织和朋友一起锻炼的形式,具有突出的时段性和集体性;而>50 岁二个年龄组中老年农村妇女与20-30 岁年龄组在锻炼时段和形式选择上差异显著(P<0.05),主要选择在农闲时节和平时锻炼,以个人锻炼为主要形式,锻炼时段和形式选择随意性较大,较为分散和不固定。

表3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时段特征统计 频数(%)

表4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形式特征统计表 频数(%)

3.2.3 锻炼频次、时间和强度特征

表5 显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在锻炼频次上31-40 岁、41-50 岁年龄组与20-30 岁年龄组不存在差异(P >0.05),≦50 岁3 个年龄组60%以上青壮年农村妇女锻炼频次选择1 次以上/月和偶尔锻炼。51-60 岁、61-70 岁2 个年龄组中老年妇女由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选择3 次/周和1-2 次/周锻炼农村妇女超过了60%,与20-30 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 <0.05)。总体看中老年农村妇女(>50 岁)在锻炼频次上多于青壮年妇女(≦50 岁)。

表6 显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在锻炼持续时间上存在年龄差异(P <0.05),≦50 岁青壮年农村妇女锻炼持续时间多选择<30 min 或不确定,与她们主要参加节庆活动、集体表演项目有关,>50岁2 个年龄组与20-30 岁年龄组在锻炼强度上差异显著(P <0.05),随着年龄增加选择锻炼> 30 min 人数增加,锻炼强度逐渐减弱。

表5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频次特征统计表(%)

表6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特征统计表(%)

3.2.4 锻炼场地选择

表7 显示,湘鄂渝黔边区60 岁以下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在锻炼场所选择上基本一致(P >0.05),差异不显著,主要是零散空地,其次是乡镇小型公共活动场所,少部分选择自家庭院和不固定的场地。61-70 岁年龄组妇女以个人锻炼为主,主要选择零散空地和自家庭院。

表7 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场地特征统计表 频数(%)

3.2.5 体育消费特征

图3 显示,在湘鄂渝黔边区参加锻炼的农村妇女群体中,没有消费和年消费100 元以内占86%,农村妇女群体年体育消费超过100 元主要是为表演或参加活动购买服装和器材。

图3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消费结构

3.3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3.1 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赋值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受到多因素影响,本文结合问卷实地调查,以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为因变量,选取了文化程度、年龄、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社会支持、身心状况等15 个变量为自变量,运用SPSS17.0 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8.

表8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可能影响因素及赋值

3.3.2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构显示,方差膨胀因子VIF 值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满足二分类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的使用条件[4]。

通过模型拟合优度评价显示,Cox&Snell R 方和Nagelkerke R 的取值分别为0.460 和0.658,本文中它们Nagelkerke R 方值大于0.5,可以认为模型拟合较好,正确预测率可达88.3%,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3.3.3 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筛选选择向前逐步法(Forward:LR),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结合表8 赋值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年龄、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健康状况、组织指导、体育价值观、节庆习俗、家人支持、场地与设施、自我能力评价、生活满意度等对农村妇女参加体育锻炼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 <0.05)。结合变量赋值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村镇组织指导、节庆习俗、家人支持、场地与设施、自我能力评价、生活满意度等是正向促进因素,年龄、职业、家庭居住地与闲暇时间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表9 影响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远低城市妇女[5],偏远村寨农村妇女体育锻炼机会更少。

2)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认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尊重民族习俗,能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交流合作。项目选择突出女性特点,参与人群多以≦50 岁青壮年妇女为主,而>50 中老年农村妇女,参加锻炼人数和锻炼强度呈现下降趋势[5]。

3)体育锻炼时间主要选择在民俗节庆和乡镇集会,主要以村镇集体活动和朋友一起锻炼的形式,农村妇女个体参与行为不高,零散空地、乡镇小型集体活动场地是农村妇女锻炼主要场所。湘鄂渝黔边区地处不发达地区,消费意识和整体消费水平仍然很低。

4.2 建议

1)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农村乡镇、村寨建立农村妇女体育指导基层组织和团体,结合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新农村建设、民俗民间节庆活动等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0],形成政府倡导、乡镇组织、村寨参与、民间赞助的合力,最终形成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和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

2)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推广普及淳朴自热、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使广大农村妇女在体育活动锻炼中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促进民族村寨间情感交流和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发展。

3)传承创新,扶植培育适合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是当务之急。

4)通过组织农村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贴近生产生活、融入民俗民风,在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获得了身心的健康,从而间接的避免或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符合人们对健康促进的真实期待[13]。

[1]王光炎,王佳.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54-56.

[2]夏成前.运动与健康:跨学科语境的追求——2014《体育与科学》秋季工作坊“运动与健康”论坛综述[J].体育与科学.2014,(06):119-122.

[3]姚磊,田雨普,谭明义,等.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三村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10-213.

[4]何晓群,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2-266.

[5]张选惠,李传国,杨慧馨,等.我国西部城市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1-4.

[6]马维平.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现状剖析与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9,23(5):91-94.

[7]国家体育总局.2007 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2008-12-18).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010427.html

[8]白晋湘,田祖国,宋彩珍,等.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47-150.

[9]国家体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EB/OL].[2008-12-01].http://www.nju.edu.cn/ cps/site/tyb/qmjshjhgy.htm.

[10]李军.我国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4):134-136.

[11]李率文,余小平.清江舞在鄂黔两省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1,15(5):19-22.

[12]魏 荣.和谐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女性体育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32-35.

[13]晏全委.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114-116.

[14]杜建林.我国农村女性体育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5):16-20.

猜你喜欢

年龄组农村妇女边区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