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04唐艳
唐艳
【关键词】初中作文 探究式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66-01
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道如何入手、写些什么内容、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所谓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符合作文教学中所提倡的独立思考、细致观察的要求。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自主命题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写作所涉及的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在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作文体裁与写作主题,或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或营造深沉感伤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自主讨论、展开想象,并受情境感染,催生想要写的主题。在让学生自主命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然后由各组推选代表,说出本组定下的写作主题,并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个主题,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表现这个主题等。
例如,在讲亲情类记叙文如何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父爱、母爱的点滴细节,理解不露痕迹的情感表达形式。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在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爱孩子、表达对孩子的情感的,最后通过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父爱、母爱的某一个细节自主立意、命题,并让各组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拟出来的写作主题。学生讲述了本组的写作主题后,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果选择这个主题,是否有素材可写,该如何写,最终确定几个比较好的主题供学生选择。
二、集体探究,明确框架
确定写作命题之后,接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写”。“怎么写”,首先是如何搭建作文框架的问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框架结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究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写作指导,这样学生才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写作方法,避免浪费时间与精力。
如在指导学生撰写亲情类文章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后,可让学生搜集有关亲情的记叙文,如民国胡适之《我的母亲》等文章。然后设置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如: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使用这样的结构?经过探究,学生将会总结归纳出一些写作规律,如:亲情类的文章一般是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这类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方式,如果合理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自然就能表现文章的主题;等等。
三、分组作文,相互合作
在确定命题和写作框架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立即投入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让学生在动手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开头、结尾、描述事件、表达情感等写作技巧。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写作上的特长来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分段作文练习。然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探究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亲情类记叙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分段作文练习。愿意写开头的,组成一个小组;愿意写结尾的,组成一个小组;愿意写中间的,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根据之前确定的写作主题,如“父亲的伟大”“生活中的父亲”等为题开展分段写作练习。最后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相互学习借鉴。
四、互相比较,体悟效果
作文教学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作文与优秀范文作比较,找出两者在写作上的差异,然后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在写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亲情类文章如何写时,教师可以把写得好的范文公布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其他文章与这一篇范文作比较,共同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和探究,让学生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