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人心弦的新疆 叼羊

2015-05-04严诚

中国西部 2015年27期
关键词:塔吉克骑手牦牛

文·图/严诚

扣人心弦的新疆 叼羊

文·图/严诚

塔吉克牦牛叼羊

在新疆,有一种传统的马上游戏——叼羊。据说,这种游戏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发展起来的。如今,所有的哈萨克族牧民把它继承了下来。叼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马术和骑术的比赛。比赛一般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在各个节日期间举行更为隆重。因此,每当节日前夕,牧民们就要派出代表,到各个毡房去张罗叼羊的事,并进行选择地点、确定日 期的工作。

勇敢者的运动

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叼羊这天,广大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指定地点,习惯而自觉地站成一个大圈,进行围观。叼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比赛。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比赛开始,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将主持人献上的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杀,割去头和蹄,扎紧食道,放置于开阔的草坪上。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慌不择路地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争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将此肉称为幸福肉。

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剽悍的哈萨克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他们常年放牧在大草原上,尤其是转场的时候,为了保护畜群,经常要同恶劣的天气、凶猛的禽兽顽强搏斗。叼羊则是最好的锻炼,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勇敢,又赛骑术。叼羊比赛的优胜者多是放牧的能手,他们能在暴风雪中寻找失散的牲畜,他们能把百十斤重的羊只,俯身提上马来,驮回畜群。优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古语云:“胡儿一鞭去如飞”,据说就是指古时候哈萨克人祖先的叼羊活动。

亲历哈萨克人的叼羊比赛

从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城赶往克尔碱的路上,我感觉车辆明显比往常多出很多。这些车辆或独车单行,或三五结伴而行,还有结成长长的车队前行。据悉,这些都是前往观看“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哈萨克民俗风情叼羊赛”的。因为错过了今年春天的叼羊赛,记者对这次叼羊赛活动充满期待。车队才刚刚驶出县城,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天山脚下那个美丽的哈萨克风情村庄,飞到了叼羊赛的举办现场。一路上,车队先后经过天山红河谷、雅丹地貌袖珍魔鬼城、盘吉尔怪石林以及田光地等景点景区,每路过一个地方,都会看到不少停车游历拍照的游客,他们有的是携家带口全家上阵,有的是与同事、朋友结伴而行。当天,可能是刚下过小雨的缘故,蓝蓝的天空如水洗一般的洁净,片片白云漂浮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叼羊比赛场上的镜头

叼羊的男人们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克尔碱镇时,在镇政府前面的十字路口遇到了小状况——堵车,大大小小的车辆排满了整个十字路口。经盘吉尔怪石林继续前行,我们开始进入天山之中穿行,从盘吉尔怪石林至克尔碱天光地这段路上,你可以领略到天山的另类美丽,公路两边山体的颜色五彩斑斓,再以蓝天白云烘托,整个景色可谓美到极致。距离通沟村更近了,这时期盼的心情又开始躁动起来。因为前面等待客人的时间有点久,所以整个行程就相对显得有些紧张。这时,车流中多了一些新成员,不时看到拉着西瓜、哈密瓜等特色水果的农用车辆行驶其间,看着车上诱人的瓜果,看着如潮水般的车流就知道当天的活动必然是一个人气爆棚充满商机的赚钱机会。正是看到这个难得的商机,四乡八里的农牧民也加入到奔向通沟村的车流中。当天,天山脚下的通沟村草滩成了热闹的舞台,通沟村的牧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我在村子里见到来人最多的一次,大家心里都特别高兴,人多了玩起来有意思。”忙着招呼游客的哈萨克牧民吐吾力汗·达瓦依看着现场爆棚的人气,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当天,从乌鲁木齐、吐鲁番、托克逊等地赶来的游客所乘车辆把通沟村大大小小的空地都填了个满满当当。正像吐吾力汗·达瓦依老人所介绍的,当天大约有400多辆、2000余名游客参加当天的活动,这也成为托克逊县又一次人气爆棚的旅游活动。当天,游客们与通沟村牧民一起分享着“叼羊赛”“姑娘追”等活动的激情与浪漫。天山成为天然的大幕布,哈萨克牧民的纯朴热情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开心的笑容写在了现场每个人的脸上,不论是通沟村的牧民,还是来到这里的游客,大家尽情享受这份激情与浪漫带来的快乐。

叼羊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有三种:一种是两人叼羊,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拼命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二是分组叼,过去往往是以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获胜者为部落的光荣。三是集体叼,即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这只羊能扔到某一家的毡房里,谁就是胜利者。

叼羊大赛的观众们

叼羊现场的文艺演出

激烈的叼羊大赛

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在叼羊大赛上的情景

此次叼羊比赛开始前,主持者先将一只已经宰了头、扒掉内脏的“阔克拉合”(即青灰色的山羯羊尸体),放在场子中央,各路骑手便在周围排成两队,雄赳赳,气昂昂,整装待命。当主持人刚一打响开始的枪声,英勇的骑手就急驰出发,绕场一周。瞬间,骏马喷着鼻子,直立后腿,猛烈地向场子中心扑去……一场惊心动魄的叼羊搏斗就这样展开了。领先的骑手迅速地把马鞭咬在口中,双手丢开鞍缰,跃身抓住羊尸,飞快冲出人群,摧马向着目标处奔驰,其余的骑手则快马加鞭,奋起直追,观众们欢呼雀跃,呐喊助威。后来者,紧追上去,抓住羊尸一端,使劲进行争夺,时而几人相持,难解难分;时而一人抢去,甩掉对手,一骑绝尘。就这样你争来,我夺去,众多的骑手在交锋,奔驰的骏马在助威,互不示弱,各不相让。一边叼,一边跑,直到把羯羊尸体上的皮毛剥尽,由最后叼到手的骑手,提着羊尸,环绕场地一周,再骑马回到人群中来,将羊尸放到原处,才算真正的胜利者。然而,这种胜利是以力量和速度得来的,牧民们无不拍手叫好,心悦诚服。一场叼羊比赛,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十分紧张、激烈、刺激、精彩的场面更迭变换,往往使观众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但是,此时整个活动并没有结束,叼羊的胜利者还要把叼来的羊尸,随意从别人家的毡房顶上扔进去。这时,毡房的主人就认为是莫大的吉庆和皆大的欢喜,便组织全家人宰羊煮肉,用手抓肉、奶疙瘩等上等佳肴,热情招待前来恭贺祝喜的所有客人。待客人们奶足肉饱之后,他们又开始唱歌、跳舞,进行通宵达旦的娱乐活动。

草原上的汉子们正在叼羊

叼到羊的骑手是自豪的、光荣的,大家纷纷给他披红挂花,进行嘉奖。然而,吃到这只叼羊肉的人,也是自豪的、幸福的,因为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叼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

塔吉克族人骑在牦牛背上的叼羊

新疆塔吉克人除骑马叼羊外,还有一种骑牦牛叼羊。这是因为塔吉克人居住在高原地带,若在海拔5000米以上,马的体力严重透支,无法奔跑,只能选择最适应高原地域生活的牦牛来进行叼羊。在婚礼、引水等喜庆日子里,都要进行叼羊比赛,男女老少,观者如云,吹起鹰笛,打起手鼓,为骑手们助兴。牦牛叼羊比赛非常引人注目,他们骑着牦牛,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飞身扬鞭,争夺异常激烈,场面酷似古战场的厮杀。皑皑雪山下,卷起漫天黄沙,群牛奔腾,英勇争抢,向世人展示着“太阳部落”民族对生活的热爱。我在高原看到这牦牛叼羊比赛场景时,完全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深深地折服。

对于骑手而言,这一生,如果没有在狂风中孕育的坚韧,何以刚强?没有在峡谷中磨炼的意志,何以勇敢?没有在荒原上铺垫的深远,何以从容?没有在雪山中隐藏的生机,何以进取?对于我而言,它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像星星诱惑黎明,像蓝天诱惑雄鹰,像草原诱惑骏马,像山野诱惑春风……这诱惑几乎无法抵挡,你不能不感悟,不能不叹服,只有眼下这片高原极地,才容得下一群高原雄鹰,才留得住雪山的儿女。他们注定要投入到雪域高原,张扬骨子里迸发出的激情,哪怕是痛苦地升华和飞翔。

人之品性需要粗糙的磨砺才能璞玉归真,就像神鹰飞向蓝天才能王者无敌,塔吉克人成了征服雪域高原的神鹰。找一个理由,释放自己的野性,我想这就是塔吉克人叼羊的魅力吧!(责任编辑/卢欣迪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塔吉克骑手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塔吉克老妇人》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女骑手
塔吉克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