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顺气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60例

2015-05-04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顺气功能性直肠

贾 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临床研究·

清热顺气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60例

贾 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目的:观察清热顺气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热顺气方(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木香、乌药、槟榔、神曲、茯苓)加减治疗,用药剂量视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而定;对照组根据年龄适量给予开塞露直肠给药,1次/d。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6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顺气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便秘/中医药疗法;清热顺气方/治疗应用;儿童;临床观察

小儿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 min,便次少于3次/周;或虽有便意但排不出、不畅。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症状缓解慢,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病情顽固。2010年5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清热顺气方治疗小儿便秘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功能性便秘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7 d~12岁,平均(3.5±2.1)岁;病程6 d~2 a,平均(6.8±1.9)个月。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个月~11岁,平均(4.1±2.9)岁;病程5 d~2 a,平均(6.5±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达30 min以上,粪便干燥坚硬,便次少于3次∕周;②严重者大便干燥如栗,排便困难,有排不尽感;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2]和《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3]。(1)新生儿∕幼儿诊断标准:新生儿~4岁幼儿出现以下2条以上症状,达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②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③有大便潴留病史;④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⑤在自己能控制排便以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发生。(2)儿童/青少年诊断标准:年龄为4岁以上,满足以下2条以上,达2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②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③直肠内存在大便块;④有大量粪便潴留;⑤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患儿能坚持治疗,服从方案。

3.2 排除病例标准

肠道和全身器质性病变、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直肠、结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肠道狭窄者;不能按要求规律服药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清热润肠、顺气导滞法,给予清热顺气方治疗。药物组成:大黄3 g,枳实5 g,厚朴5 g,火麻仁6 g,杏仁6 g,木香6 g,乌药6 g,槟榔6 g,神曲12 g,茯苓15 g。加减:腹痛者,加白芍6 g、甘草4 g;食滞者,加焦神曲9 g、焦麦芽9 g、焦山楂9 g;口渴喜饮者,加玉竹6 g、石斛6 g。以上药物其剂量视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而定。一般1 d 1剂,1~3岁者可2 d 1剂,频频少量温服,或分3~5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开塞露(由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70505),直肠给药,根据年龄适量给药,1次/d。

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痊愈:大便通畅,质地适中,每日1次。显效:大便质地明显改善,排便时间较前缩短2/3,1~2 d 1次。有效:大便略干,排便时间较前缩短1/3,大便2 d 1次。无效:大便干结无改善。

6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3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7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为“纯阳之体”,患病后多属实证、热证。正如《宣明方论·小儿门》曰:“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小儿便秘多因饮食不节,饥饱不适,脾胃损伤,乳食积滞,中焦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热盛伤津,肠道失于濡润,糟粕内停,大肠传导失常所致。根据患儿舌脉诊断其病机为脾胃蕴热,以致热邪灼津,液亏肠燥,腑气不通则便秘,故治疗关键在于清热润肠、顺气导滞,方用清热顺气方。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木香、乌药、槟榔合而用之,既能行气降逆、消痞除满,又能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麻仁性味甘平,润肠通便;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茯苓、神曲合用,健脾渗湿和胃;甘草益气扶正,解毒泻火,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润肠、顺气导滞通便之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此方对小儿便秘功效独到,作用平稳,疗程较短,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2]Hyman PE,Milla PJ,Benninga MA,et al.Childhood functional gn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eonate/toddler[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519-1526.

[3]Rasquin A,Di Lorenzo C,Forbes D,et al.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Child/adolescent[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526-153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5-0024-02

R256.3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11

2014-11-25;

2015-03-04

猜你喜欢

顺气功能性直肠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也有“顺气丸”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日常生活中也有“顺气丸”
顺气又可口的食物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