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解读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2015-04-30陈惠娜

新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式子编者字母

陈惠娜

解读教材是数学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教材解读是否到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教学过程的预设是否科学。准确的教材解读有助于把抽象的文本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如何变换角度、转化角色出发,谈一谈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教材。

一、“编者”角度读教材,读通前后联系,把握教学目标

现行教材内容编排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这让教材知识之间呈现出联系递进的关系。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都是精心设计且多次论证的。作为教师,要想准确把握教材,首先应该换位成“编者”的角度,对教材文本进行较有深度的研读和理解,思考“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促进学生学习有什么意义”,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从编者的角度去读教材,一定要注意把握两条线。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到“教学用书”再到“教材”的横向联系;二是“知识起点”到“教学内容”再到“后续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如,六下“认识负数”这部分内容中有这样一道例题(P5例3)。

例题呈现的情境,表面看到的是四位小朋友从大树出发,向东向西各走几米。如果我们从知识的联系和编者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品读出这道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内容、思想和方法。例题把向东走4米记作+4米,那么向西走2米可记作什么?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教材用直观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理解了位置关系,这不仅有效地支持学生体会理解,并抽象出数的关系,体会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分别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同时其教学内容的背后还为理解数轴的特征做了初步的孕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方式将生活的数和数轴联系起来,把出发点和原点联系起来。像这样站在编者的角度去解读例题的内涵,对备课及教学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角度读教材,读懂认知特点,贴近学生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中的知识只有通过教学才最终被学生所掌握,才能真正体现教材蕴含的数学价值。因此,解读教材不仅要从编者的视角去解读,还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再次走进教材,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怎样的疑惑。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以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通过分析教材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前测可以发现——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是“怎么用字母表示数”,而是“什么时候用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之后怎么参加运算”,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什么”这些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困惑,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依次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是解决“什么时候需要用字母表示数”。就如教材的例2(P53)。教学时,我们针对学生的困惑,将例题进行了调整。在出示图2情境后,结合表格,让学生依次完成“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分别是1千克、2千克和3千克,相应在月球能举起多少千克?”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要研究同一个人在地球和月球举重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如果让你来选择,你准备选地球上几千克的物体来研究?有没有办法把全班所有人举例的质量都表示出来呢?”对此问题,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想到“用一个数表示是行不通的,应该选用字母来表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需求,认识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

其次要解决的是“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什么”这一问题。新人教版教材例4采用“一大杯果汁一共1200 g,倒了3小杯还剩一些”的情境,来研究小杯果汁的质量、剩下果汁质量的表示。其实,学生前面已经结合具体情境写出了含有字母的式子,因此,根据学生的困惑,我们对教材进行提炼,直接出示:“如果小杯重x克,那么3x、(1200-3x)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思考。“从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这样,贴近学生的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角度读教材,读透孕伏要求,促进高效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教师也应是研读教材的核心。在解读教材中,教师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采用“仔细体会、透彻理解、反复思考、问个究竟”的方式,提炼教材内容的本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来寻找教学的对策,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以新人教版五上“一个数除以小数”为例。面对这节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思考的是:通过教学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知道,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不同的教学行为都是教师对教材不同解读的折射。对于计算教学,其正确的是:要坚持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例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等。在“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中,如何贯彻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并思考对策开展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请看教材的主题情境(“一个数除以小数”,P28例4)。

对于这个内容,笔者以为,教师可以这样落实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

1.想一想,奶奶大约能做几个?(估算)

2.想一想,这个问题的结果到底是多少?你能解答吗?怎么解答?(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合作交流——以学为主)

算法1:7?郾65米=765厘米,0?郾85米=85厘米,765÷85=9(个)。

算法2:7?郾65÷0?郾85=(7?郾65×100)÷(0?郾85×100)=765÷85=9(个)(转化+口算)。

4.对比总结。学生发现三种不同算法都用到转化的方法,化未知为已知。

对于计算教学,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传统的竖式笔算成为学生唯一的选择。上述对教材的解读超越了原教材所编写的算法框架,但这种超越是有价值的,因为它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对计算教学的要求。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应该鼓励这样的超越和求索。

解读教材,开发教材资源,与生动的教学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和我们所面对的活生生的教学对象也是紧密联系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教材,是正确领会教学意图,激活课堂的重要前提。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灵活地使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打造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

猜你喜欢

式子编者字母
用一样的数字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字母派对
编者语
三九变九三
拓展教材上不等式的几个知识
拓展教材上不等式的几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