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5-04-30周秋华

新会计 2014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周秋华

【摘要】本文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化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会计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本科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学专业教学应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目前普通本科财会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大都是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更多定位于大中型企业,而忽略了大多数会计院校财会毕业生大量服务于小企业的现实。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会计专业课、会计课堂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实习等方面结构不合理,会计基本理论课程还沿用传统的只讲会计基本理论方法,没有与会计业务的具体业务流程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设置相结合;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分离脱节,不能将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际操作有效的融合;同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多,不能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

(三) 会计实训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实训主要是以在本学校内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为主,实训手段多以仿真为主,很少有学生能够参与实战的训练;会计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会计工作的真实业务操作存在较大差异,会计实训实战性、真实性和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不高

具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少,多数实训指导教师来源于理论教师转型,没有真正做过会计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环境和工作业务流程不清楚,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匮乏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多层次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设计包括课程实践(课程设计、专业课实训和作业等)、集中实践教学(职业认知见习、不同学期见习、社会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构建 “全过程、多层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全过程”是指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多层次式”是指实践的内容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践。

(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 单项实训课程设计。单项实训课程是指每门专业会计课程都应设计出针对于这门课程的单项实训课,具体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实训课程。上每门会计理论课程的同时针对本门课程直接进行单项实训。如《会计基础》是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先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然后集中时间进行会计实训,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和抽象,再进行实训时很难将所学的理论与实务有效的融合。过去在讲会计的方法时只是分别讲清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没有将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会计岗位有效的结合,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会计方法之间的联系。必须设计《会计基础实务》课程,利用会计核算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会计各岗位业务的流程,将课程的设计与会计岗位相融合,使学生通过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熟悉与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使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与实践课同时进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

2. 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训应按大中型企业业务量的要求来设置会计岗位,以典型工业和商业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基于仿真性设置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并且可以分阶段进行实训,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这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时间会计专项综合实训课程。

会计专项综合实训可以根据企业的会计业务将会计工作进行岗位分工,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实训,在实训时首先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会计工作岗位的日常业务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出纳、税务核算会计、财产物资核算会计、费用核算会计、往来核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总账会计和财务经理等岗位。实训的内容一般选用典型的工业企业和典型的商业企业第四季度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实训。实训时要求学生先在会计手工实训室进行手工会计业务的处理,也可以利用高仿真的会计软件进行实训,并且熟悉每一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和具体的经济业务,然后再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电算化全套账的操作。在实训中要提供高仿真的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在学生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企业内部、外部各部门业务交往事项时的基本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及能力,注重培养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操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endprint

会计专项综合实训为基于企业运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业务。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实训内容的进一步综合。通过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会计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掌握,能够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来更好的认识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与价值。

第二阶段:在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学完之后,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理财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企业财务资料综合解析利用财务分析沙盘,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会计报表资料案例进行财务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培养,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对特定单位的财务数据运用所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实训,以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复杂的财务决策与审计实践的能力。

3. 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职业认知见习》(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专业见习1》(大二第一学期末开设)、《专业见习2》(大三第一学期末开设)等三次企业见习活动以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会计实践课程,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专业见习3》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单位主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校企业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来承担,并在企业聘请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指导工作,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

4.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的具体问题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实训设施

校内财会实训室既要建设会计的手工实训室,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大一学习《会计基础实务》课程的仿真会计业务流程业务的需要,同时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更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学院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开发的《3D会计虚拟实习》软件,对学生进行大、中型企业会计各岗位全部业务的仿真实训,学生通过软件中仿真会计资料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使其身临其境的办理各种会计业务,处理一个企业经常发生的会计事项,使学生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具体会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也使学生在进入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实习时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能够很快的进行会计职业人的角色中。同时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实训课时对学生进行ERP(企业资源计划)虚拟实验(包括: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和应用操作。将ERP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总账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与软件商合作由软件商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老师进入实训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学校选派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同学生一起去企业实际参与会计工作,丰富教师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真正把经验和技术带回到课堂。

此外,学校应设计《企业运营与管理》实务课程,使学生集中时间进行企业整体环境的业务模拟,使会计专业学生熟悉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学生做为职业人的意识。同时还应开展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学校还应与校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学院,与企业共建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从一开始就进入企业进行了解企业,使学生由学员角色很快过渡到职业人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会计专业还应利用资源优势和学院区域优势,成立具有独立财务服务公司(校内生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周边各类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办理纳税和银行等业务,这样学生在老师和会计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各种类型企业具体经济业务,真账实做。同时参与财务服务公司的经营与运行,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这可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缺乏批量岗位,管理难度大,实习效果差的问题。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实现校企空间和文化的统一。无论从办学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看,都是值得推广的具有生命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其推行将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将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可为学生、教师、专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这是一举多得的办学新思路,也是高职院校财经类老专业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

(五)培养高素质实训教师

学校在与校企业合作的同时,应与各校企业合作单位的财会部门合作,聘请校外会计专业职业导师,定期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讲座,并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

四、结语

会计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将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企业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提高会计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海,王福安,顾炜. “三学期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6).

[2] 张婷姝.国大学三学期制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5).

[3] 莫惠林,杨近等.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 张淑慧.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8(3).

[5] 陈敏,李敬,胡晓红.编会计实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

[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编辑:彭秋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