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的困境

2015-04-30陈小梅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驱力概念

摘 要:近年来,“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中确有难度,起码在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就有以下几方面的困境: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经典教育、国学教育之间的概念混淆不清;第二,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大都是在专家层面,而专家层面的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不接地气,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理论系统;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的内驱力是教师,而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很好地开发这部分课程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关键词:概念;专家层面;内驱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使用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词语,习近平主席也在多个场合谈到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国学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是一个难题,起码在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就有以下几方面的困境: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经典教育、国学教育之间的概念混淆不清,概念都不清楚,何谈落实呢;第二,据统计,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大都是在专家层面,而专家层面的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不接地气,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理论系统;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的内驱力是教师,而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很好地开发这部分课程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同于经典教育,也不同于国学教育

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能准确把握其内涵。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1]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在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方面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我国的能够为大家提供借鉴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意义来看,国学教育和经典教育只能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且国学和经典也未必都是优秀的。下面来看国学教育和國经典教育的概念,国学是称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文字等。[3]国学教育就是关于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教育。经典教育则指的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方面的教育。

从上面的三组概念的界定来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含了经典教育和国学教育,但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容易将他们混淆。甚至新编的教材中也将这部分的内容简单的归纳为“古诗文名篇”。2014年的《语文建设》中就有5篇直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冠之以“国学”并以国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在实际操作中甚至有人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经学教育”于是各种蒙学班兴起,甚至有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到“孔子学院”。但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及一些“经学教育”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清晰的认识,将其概念狭窄化了的结果。

二、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大都是在专家层面即宏观的理论研究层面,而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层面理论建设缺乏深度,不接地气,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理论系统。下面看图一的归纳:

从上面图表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比较集中在专家建言上,而专家建言也多在空洞、各自为阵的理论建设上。比如,《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的专家建言是《应当正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的现实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语文学习》的专家建言是李节采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章启群《美感陶冶、君子人格与语文教育》;而《语文建设》的前几篇专家建言都是谈的“国语教学”。李海林也指出我们语文教育研究缺乏理论深度,缺乏整套的逻辑系统;语文教育研究停留在语文教育规律的描述,而不是对它做出原理阐释层次上。[1]这一点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体现的也很彻底,从上面的数据和文章来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大都在学理层面,基本是从自我认识上来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看法,缺乏有效沟通,像散兵游泳,难以形成整套的逻辑系统,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理论指导显得软弱无力。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的内驱力是教师,而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很好地开发出这部分课程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从图一我们也不难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落实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就包括图表中涉及到的两个样本,即《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的《为学生打下语文和精神的底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开发》和《南菁美育:破除“空洞”魔咒》也是在学校管理层面,通过营造校园环境,学校安排来实现的。这种模式摆脱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篇篇具体课文来教的狭隘认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是综观四本杂志,也只有这两篇是从教育模式,即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开发有校本特色的方式来落实。这样成功的案例是少之又少,确实是引人深思的,这说明极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

能力。

一些教育政策制定者和一线教师,出于惯性,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就是在语文课本中或是语文课外阅读中增加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篇目。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传统文化构建为例,现行人教版教材关于传统文化构建的内容总数为233项,占全套教材的25.19%,课文板块是该套教材的主体板块,蕴含传统文化的课文篇数一共是88篇,约占总课文篇目的19.56%。[2]课文总量是上去了,但在相关杂志中,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来自基层一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吁及具体篇目的解读是少之又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表示,在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把懂得传统文化的人变成懂得“教传统文化”的人。[3]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又凝聚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又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模仿。”民族的根基需要代代相传,而要怎样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传承下来,将这传承落到实处,走出困境,这才是我们现在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能将其融入教育中,这才是真正的没有根基。现在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培育能够将语文教育的相关政策、理念实实在在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批教师,真正发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内驱力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落实深情地呼唤懂得“教传统文化”的教师。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363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01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页

参考文献:

[1]李海林.椭圆行——语文教育研究形态描述[C].《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1978-2005》-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489页

[2]臧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构建——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5月第33页

[3]靳晓惠.中小学缺少懂得“教传统文化”的人[N].北京:光明日报,2013年7月

作者简介:陈小梅(1976—),女,江西省樟树人,江西省樟树市临江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内驱力概念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