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修辞学视角观看中国童谣的嬗变

2015-04-30刘娜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修辞民间政治

摘 要:中国童谣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而它短小简洁的特点却掩盖了久已存在的复杂性。本文主要定位于修辞学的视角,来观照中国童谣在大历史时期的某些嬗变。

关键词:修辞;中国童谣;政治;民间

如今我国各地流传有一些较为传统的童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创作童谣的学者,可称为现代童谣。童谣已被划分成多种类型,且地区之间流传的童谣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但我们又似乎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一种共通性。作为童谣的传播者,儿童又同时扮演了受众的角色,这限制了童谣出品时应当具有的某些特点,尤其在修辞艺术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短小简洁等特点,让我们对童谣的核心一目了然。但是,在这层纯真的掩盖下,它内含诸多复杂因素,这些因素似乎纠结于修辞性的意义上,却也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解读视角。

一、中国古代政治童谣

学者舒大清指出,“政治童谣表面上谓之童谣,只是就其外在形式……它常常披上神秘的面纱,显得神异古怪,一时令人迷惑不解。”[1]也正是这种特殊形式的存在,许多学者曾就儿童文学的历史性问题作了颇多争议。在这一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当中,我们应该挣脱某些“与生俱来”的枷锁,而尝试改造它。这些特殊的童谣在坊间儿童中口口相传,尽管有难以预料的目的性,却也成为了之后新童谣的滥觞。每首童谣中所隐藏的秘密正是封建王朝下某些政治阴谋者的目的性的显露,而童谣恰好是他们修饰自我目的的最好手段。在这种特殊状态下,童谣刚好赋予了自己一种特别的魔力——隐喻性,这种魔力只存在这一个阶段当中,但在之后的新童谣中,我们难以再发现这种端倪。因此,可以说政治童谣借助于隐喻性增加了其叙事的张力,也否定了它自身的纯粹性。

我国古代政治童谣的题材和内容,总是涉及国家或地区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这也是古代各种文学文化现象中惟一的例外,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因为题材的敏感特性,使童谣和被描述的对象之间形成尖锐对立,所以编者从个人的安全角度出发,习惯以一种故弄玄虚的神秘性和隐蔽晦涩的语言形式表现它们,政治童谣的独特语言,又使之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诗歌样式,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

內涵。

二、现代民间童谣

随着时代的转变,政治童谣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这种大时代环境下的筛选为现代民间童谣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遇。但是,现代民间童谣与时代的联系并不紧密,这正是它与政治童谣的最大区别。当政治童谣现身于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中时,现代民间童谣却更喜欢藏匿于相对和平的大街小巷,叙说着小人物阶层的生活。然而,有一点我们却最容易忽略,现代民间童谣所讲述的无一不是发生在时代环境下的写照,看来它更喜欢婉转而含蓄的修辞话语。不同的生存地域分布着各个与众不同的方言,而语言上的不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童谣,它们依据方言而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但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同样造就了这些童谣的相似性。也就是说,类似的生活场景,以最鲜明的状态呈现在了各个不同地域的童谣里面。

本文将民间童谣分为两大类,即游戏性童谣,生活性童谣。很明显,游戏性童谣重在展现儿童的游戏场面。除了比喻的运用,这类童谣吟唱起来时有很强的节奏性。在文章的开始,我们讲到童谣有时也被称为儿歌,但更加确切地来讲,它们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这差别即在节奏性上,从字面意思来看,儿歌已经属于歌曲一类,也就是说,儿歌包含了音乐性,儿童吟唱时有特定的旋律。尽管童谣有节奏性,但并没有专门配曲,大多来自于儿童或成人根据特定情境的自觉创作。就现今人们对于童谣的认识来看,已经渐渐将其归为儿歌的一种类别。游戏性童谣则很可能来自于儿童游戏时的自发创作,因此,它并没有专门的旋律,但它的字里行间却散发着很强的节奏性。这正是游戏性童谣所独具的魅力,可读性也成为构建它的最重要的基石。

除了游戏性童谣,展现民间生活的生活性童谣是我国现代民间童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生活性童谣中,又有许多细小的分类,包括反映日常生活的,反映劳动生活的,反映节俗生活的,等等。这些童谣都是以描述本地区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尽管大部分都成为儿童游戏愉悦的童谣,但从中我们也能发现另一番不同的生活镜像,即成人世界在儿童口中的折射。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与残酷的现实世界以一种冲突感而存在,但它们之间并不构成对立。在这种生活性童谣中,我们将听到两种声音,看到两个世界,它们以一种并不融合却又不离不弃的姿态流传在民间。精神与现实的撞击,恰是形成童谣内外不同层面的一个隐含的存在,而这正是它所独有的修辞

手法。

现今,童谣已经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走向儿童的学理成长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与识别能力也渐渐取代了纯粹而复杂的现实生活。因此,传统的民间童谣已经在新童谣的创造中逐渐走向了一个自为设定的乌托邦世界,它大部分时间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人们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美丽花园。但是,我们对传统民间童谣应保持创新态度而绝非取代。

参考文献:

[1]舒大清.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题材、内容和语言形式[J].文艺研究,2011年,第8期.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汪堂家.隐喻诊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J].哲学研究,2004年,第9期.

[4]涂明求.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以童谣为中心兼与朱自强先生商榷[J].学术界,2012-6,第169期.

作者简介:刘娜(1989—),女,山东日照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修辞民间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