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梅蒂现象学绘画语言研究
2015-04-30于宏伟
摘 要:本文在艺术的历史框架下,通过对贾科梅蒂的晚期的艺术作品的分析,总结出贾科梅蒂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从而清理我个人关于艺术的看法。
关健词:贾科梅蒂;现象学;存在主义
阿尔贝托·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中的地位及影响力。作为后辈艺术学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和借鉴。他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现代艺术史中艺术风格的演变史。放眼看我们的美术史,任何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以及个人对问题认知的变化,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及表现方式都呈现了不同的变化。在贾柯梅蒂的身上也表现出了这样杰出的品质。他没有拘泥于他早期的印象派风格和中期的超现实的理念,对问题的重新认识激发了他对艺术的新探索。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今天的艺术史上的地位。
尼采曾说,哲学家是牧羊人,艺术家是牧羊犬。哲学家有凌厉的语言和逻辑思辨能力,而艺术家则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同一时代下,哲学家能够用他的语言能力言说清晰,艺术家则以敏锐的感知能力以艺术的表达手法进行阐释。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各种思潮涌动的年代。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思潮就是现象学。胡塞尔在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心理哲学的影响下创立了现象学。研究作为心里运动的意识现象与物质存在的现象之间的关系。认为物质所表现的现象是人脑的思维对客观对象的反应,这种反应体现了人的思维的存在,同样也是客观对象的存在。而现象学的口号就是“回到事物本身”。它的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就是考察个别现象。这与贾柯梅蒂的艺术探索有着非常相近之处。
在他的五年的研究期里,贾科梅蒂进行了大量的对实体(对象)的研究。这种研究的表现形式有素描、油画,还有雕塑。他严格对模特写生,希望能真实的描绘对象。而这种真实不是简单的对轮廓的模仿,而是真正从模特自身所呈现的现象的捕捉中,来抓住对象的本质。《站立的女子》是他的探索成果的重要体现。这一时期的研究唤起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他的绘画生涯可以说是以37年的几幅油画开始的。这几张油画也是他艺术特点的转变的重要体现。但这只是短暂的展现。十年之后,他才真正的进入到绘画的创作。
任何的艺术家都不会忽视重大的社会变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被踩踏在德国纳粹的铁蹄下。战争的残酷,以及在这种残酷的困境下的人的脆弱不堪,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贾柯梅蒂。他的作品《有底座的三个人》、《有底座的女人头像》、《广场上的人》等都是对战争的感怀。作品中的人物小的可怜,细到不能再细,仿佛一碰即碎。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他表达了个体的渺小,以及面对战争时人类的脆弱。残骸、躯体、死亡成为他这个时期的表现主题。这些也表明了他自己在面对战争时心灵肉体所遭受的压力。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在贾柯梅蒂看来,人不是永恒的存在,而是空间的、时间的的存在物,是与社会相关的,有物质属性的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认为贾科梅蒂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将胡塞尔的现象从‘先验自我的范畴,转移到‘人的存在,萨特则将其发展为存在主义。贾柯梅蒂则以他艺术家独具的洞察力对这个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以他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一位美国的作家詹姆斯·洛德,在他1965年出版的《贾柯梅蒂为我画肖像》一书中曾纪录了关于他为贾柯梅蒂当模特的情景。书里面这样描述,他(贾柯梅蒂)画头部,画了一遍又一遍。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后,在洛德的要求下,这幅关于洛德头像的画才得以保留下来。通过这些描述,不难看出贾柯梅蒂正是通过绘画来寻求对象背后的真实。贾柯梅蒂说:“艺术只是一种看的方式,要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必须试着做到仅仅只是把它墨写下来。必须准确的画出你眼前的东西。最难的就是模写你所看到的……”,“有时,我觉得我抓住了现象,接着我又失去了它,又得重新開始,……”。而这些语言同样也体现了他通过艺术对哲学问题的探索。贾科梅蒂的画面似乎体现了时间的流逝过程,这也使贾科梅蒂的作品具有一种生命的延绵特征[1]。这也是大哲学家保罗·萨特对他大加赞赏的原因。
“怎么才能画出一个真正和身体垂直的鼻子?”作为一个雕塑家的画家贾柯梅蒂来说,在画面上他更多在意的是对象在画面所呈现的空间和体积的关系。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没有所谓鲜明的色彩,甚至笔触不够讲究。因此,他的画对于那些从油画技巧的角度去观看作品的人来说是不好的。而在我看来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画面反复刻画所留下的痕迹,而这种痕迹正是时间的体现。仿佛你能通过画面看到他绘画的过程以及那种绘画场景地再现。而且那种场景下的空间也栩栩如生地在画面呈现了。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对象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当你低头抬头的瞬间,对象会发生各种变化,包括他的呼吸、表情、动作等等,贾柯梅蒂正是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捕捉,努力寻找着真实的对象。以这种方式绘制的作品在它离开作者和模特而独立存在时,作品本身所呈现给观者的图像是时间和空间的真实性与确切性。
注释:
[1]那新宇,《造型体系的逻辑结构》,2013年4月第一版,037页
参考文献:
[1]萨特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7月第二版
[2]那新宇造型体系的逻辑结构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于宏伟(197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