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聊斋志异》与“三言”人物关系结构不同的原因

2015-04-30刘丹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三言聊斋志异

摘 要:在“三言”与《聊斋志异》爱情题材的著名篇目中,“三言”故事中出场的人物相对较多,人物关系网立体而复杂。《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数量较少,他们所处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两者在人物关系结构上有所差异的原因,一是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身份不同;二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方式不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三言”;人物关系结构

一、引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生动地展现了明代中后期市民生活的广阔画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博采前代史传文学艺术精华,以想象构建了一个奇幻的鬼狐世界。而“三言”与《聊斋志异》在同为爱情题材的著名篇目中于处理人物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十分值得关注。

二、《聊斋志异》与“三言”在人物关系结构上的差异

“三言”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实的社会人,包括存在于鲜活而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这也就使得“三言”单篇故事中出场的人物相对较多,人物关系网立体而复杂。比如,在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主要人物有蒋兴哥、王三巧、陈商、薛婆子、平氏、吴杰。商人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恩爱成双,而在蒋兴哥外出做生意期间,三巧受薛婆骗诱被陈商勾引,兴哥发现奸情便休掉了三巧。三巧再嫁于县主吴杰,陈商病亡,陈商之妻平氏巧合之下嫁与蒋兴哥。后蒋兴哥因祸入狱,正是吴杰断案,见三巧与蒋兴哥旧情难断,最终成人之美。在故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主要人物有范二郎、周胜仙、周胜仙父母、朱真。范二郎与周胜仙茶坊相遇,两人相思成疾。由周母和范大郎做主定亲,怎奈周父不赞同婚事,周胜仙便气死过去。盗贼朱真潜入胜仙墓中,劫财取色并将醒来的周胜仙暗藏家中。胜仙趁乱逃出去寻范二郎,范二郎却以为周胜仙是鬼失手将其砸死,后周胜仙以梦托言道出实情才使范二郎幸免死罪。

《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多为书生、狐鬼,書生本就多在书斋,狐鬼又是蒲松龄艺术想象的结果。故事多设置于远离闹市的山林、寺庙、孤宅,这就使故事所涉及到的人物关系带有了奇幻迷蒙的色彩。比如,在故事《小谢》中,主要人物有陶望三、小谢、秋容、道士。陶望三不惧鬼神之说住在部郎第,遭遇小谢、秋容的戏弄能正色不为所动,遂三人成为知己密友。道士授符于陶望三,秋容抓住机会得以投生成人嫁与陶望三。小谢悲痛不已,陶望三再次请求道士,最终小谢也得以成人。在故事《聂小倩》中,主要人物有宁采臣、小倩、燕赤霞、金华妖。书生宁采臣借住寺庙,夜半小倩前来以财色引诱,采臣不为所动,小倩感于宁采臣的正直,告诉他避祸的方法,并恳求他为自己敛尸。采臣靠侠客燕赤霞躲过老妖,并带小倩归家。后两人以燕赤霞馈赠的剑袋消灭了金华妖。

以上出自“三言”和《聊斋志异》的示例虽不能代表全部篇章,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部作品在人物关系结构方面的差异。“三言”爱情名篇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数量多、身份各异、关系复杂;《聊斋志异》爱情名篇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数量相较偏少、身份偏于单一、关系简单。它们在人物关系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模式是有一定原因的。

三、浅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第一,两部作品主要人物的身份不同。《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主要发生在书生与花妖狐魅之间,一方面书生长期寄身书斋,与世俗社会接触面不大,人物关系也就相对单纯简单。另一方面,花妖狐魅本身就来自于作者的虚构想象,她们的狐鬼身份既使她们远离闹市人群,又赋予了她们人类所不及的神力,即使脱离社会也能合理地存在。因此,在《聊斋志异》中,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多是由人妖殊途式的身份差距所引起的。“三言”中的爱情故事几乎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他们可以是各阶层的现实人,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自身处于一张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之中。现实人是在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中存在的,生活是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三言”中需要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来做到贴近生活,吸引读者。

第二,《聊斋志异》主要依赖情感的起伏推动爱情故事的发展,而“三言”则需要展开人物关系来表现生活、突出矛盾。《聊斋志异》因是由作者想象、发生在人与鬼狐之间的故事,虚幻成分的加入使作品中展现的生活不需要做到写实,佐以缥缈无形的情感起伏推动情节发展,既有利于营造亦幻亦真的故事氛围,又更便于读者进入作者所营造的幻境之中。“三言”的故事设定于现实生活之中,就需要将人物所处的环境加以展开,正是这环境和人物关系网促使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展开行动。现实人之间的矛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复杂人物关系的构建也就直接赋予了故事本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聊斋志异》与“三言”都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优秀代表,人物关系相对简单的《聊斋志异》以情动人,它所展现的奇幻的花妖狐魅的世界对读者充满诱惑。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三言”生动的展现了现实的市井生活画面,以复杂的人物关系及矛盾推动故事,既合情合理又充满意外巧合。两者在人物关系结构上体现出来的不同,使它们各具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探索挖掘。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冯梦龙.三言二拍[M].北京:线装书局,2007.

作者简介:刘丹(1990.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言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明代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表现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