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将音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5-04-30唐世芳
唐世芳
【摘 要】文学与音乐本是同源的。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配乐朗诵,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紧密结合音乐,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正确引导学生积累歌词也是学习母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营造气氛;情感升华;深化主题;拓宽途径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灵魂震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文学与音乐本是同源的。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一种音乐美流淌其间。那么将音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利用音乐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一个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相信很多教师都会有我类似的烦恼,那就是如何让孩子维持课堂内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对小学学生来说,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更短,一堂课,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讲很难做到自始至终,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学中,我渐渐发现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放上一段富有广西壮族特色的音乐,伴着清亮的芦笛,开始娓娓地介绍“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通过配乐朗读,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指导学生感悟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音乐有一定的作用。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体——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悟”。所“悟”之后配上音乐朗读,学生在文与乐的海洋中畅游,這时,他们朗读的语速、语调会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学《二泉映乐》,在教师范读时,可以选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配音,乐曲凄婉流畅,跌宕回肠,表达了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压抑悲怆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向命运挑战的倔强性格。这琴弦声,是和着血和泪,从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
三、紧密结合音乐,深化文本的德育主题
音乐作为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语文也有相通之处。即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相通的时代之音,把音乐和语音沟通起来,根据音乐的语音、旋律、节奏,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产生通感,就能在他们脑海中浮现生动的课文画面,并与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加深印象,在美文和音乐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例如:我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教师随即播放《母亲》这首歌,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文中的母亲、歌曲中的母亲、自己的母亲联系起来,自然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紧接着让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几句话,既积累了语言,又深化了情感,体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四、歌词积累记忆,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歌词具有隽永凝练、生动传神、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赏析和记忆一些健康优美的歌词,如:“池塘边的榕树上”那难忘的《童年》、“晚风轻拂”着的《外婆的澎湖湾》、“鲜花曾告诉我”的《同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的《七子之歌》等等,不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且又能积累语言。在有兴趣的欣赏或演唱乐曲的活动中,人的精神、听觉记忆都会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经常接触音乐的孩子,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一般的孩子突出。以唱、背、读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与积累。长期下来,学生们便渐渐陶醉于音乐的殿堂,自然乐此不疲、学而忘苦、记而忘难了。歌词的积累无疑便是语言的积累,正确引导学生积累歌词也是学习母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把音乐因素引入神圣的语文课堂,让优美的语文课文插上优美的音乐翅膀,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愉悦中领悟,在享受中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极致,也是我们的探索与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