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美术课堂创作的设计与实现
2015-04-30马静怡
马静怡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者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思维灵感的激发与其个性创作设计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美术相关的活动得到体验的快乐,感受到美的真谛。
关键词:体验;课堂创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33-1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创作兴趣
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课堂情景,主动充当学习角色。教师可从课题入手设计导入,运用精练、新颖、奇特的语言,直接切入教学主题。
【案例1】 人美版《美术》第5册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游戏导入:“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出示“喜、怒、哀、乐”表情牌,让学生互作表情。
小结:每个人遇事不同,表情也不同,喜、怒、哀、乐的变化能反映出人当时的心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五官发生了变化。
引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上一堂与表情有关的课,塑造“一张奇特的脸”。
【简析】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直切课题的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也为课堂创作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疑布障,突破创作重难点
经常在课堂上利用有目的、有联系、有科学的教学体验活动,能使学生学习有目的、有主见,敢思索,从而养成创新习惯,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案例2】 人美版《美术》——《威武的盾牌》本课的重难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为了解决重难点,安排了以下对比环节:
A.你能例举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B.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C.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D.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E.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简析】
在课例中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作品比较,确立学生对作品创作的个体理解,从而做到有所思,有所为,引导学生能有的放矢地完成个性创作。
三、把握评价时机,轻松捕捉闪光点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该拘泥一种形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
1.即时评价,发现学生的多重优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同时评价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纵向评价。如面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笔者会表扬:“看××同学正在分享着收获的快乐,让我们用心倾听,掌声鼓励!”对于不自信的孩子笔者会鼓励他:“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延缓评价,创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在实践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在评价作品时,对于同学提出的想法,可以用质疑的态度去引发讨论,充分给与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比较中辨别,在实践中肯定。
四、总结升华,体现创作价值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创作需要,积极地营造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用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美术教学活动添砖加瓦。
【案例3】 人美版《美术》——《生活和艺术中的花》
结尾环节创设情境游戏环节“鲜花送给谁?”(让学生连线。)
课件展示百合花、牡丹花、郁金香及其代表的寓意。
小结:生活中的艺术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简析】
此情感审美体验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它虽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探究起来,一堂好课,不能虎头蛇尾,更要体现学生创作的价值,通过情感体验的升华,让学生有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
精心设计“导入”、“设疑”、“评价”、“总结”等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充分激发学生潜能,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感知、理解、创造美,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