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官员叫板环保厅是堂公共生活课教育

2015-04-29朱四倍

中华儿女 2015年8期
关键词:叫板公共利益关心

朱四倍

近日,微博上一则“司法局长‘叫板’浙江环保厅”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事件源于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对钱塘江水质在微博上的一次“随手拍”。在网上公开“叫板”,金中一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对方难堪,他更想观察部分政务微博对危机的应变能力。金中一还以“什么思路,什么工作套路!”批评浙江省环保厅官微。(4月10日《新京报》)

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场景,在职官员公开叫板浙江环保厅,并对回应进行了针对性的质疑,正如金中一自己所说,“我又没有做错什么,没必要担心。我不怕叫板,我这个人喜欢较真,遇到一些事情喜欢评说一下。”“不怕叫板”、“喜欢较真”,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官员的形象,也不是一个圆滑的小市民形象,而是一个关心环保,关心公共事物,拥有公共生活品质的官员形象。这显然值得称道。

相信看到钱塘江水质问题的决不仅仅是司法局长金中一,但作出“随手拍”进行监督,倒逼政府部门进行回应的则是“司法局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陌生人社会中,个体该如何关心公共事物,该怎样学会公共生活,以提升社会的公共品质?

现实中,不少个体公共意识,匮乏,对于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如公共责任少有关心,但对私利念念不忘、斤斤计较,所谓“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看客心理是社会失范,更是公共意识缺失。但常识告诉我们,公民具有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才被当作个体在智能和情感上成熟的标志。那种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精心算计、盘算,但一遇到公共事物、公共问题,就退避三舍的做法,是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如果司法局长金中一没有公共意识,恐怕就不可能叫板环保厅,更不可能让我们尊重。

公共意识是发自内心的对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公共关怀。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的核心是公共精神、市民认同,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市民认同是对构成市民社会的那些制度或机构的一种珍视或依归。它是对整个社会——包括社会的所有阶层与部分——依归的态度,它是关怀整个社会福祉的态度。市民认同关注整体的福祉或较大的利益”。沿着这种逻辑,官员叫板环保厅一方面引导我们关心、较真公共事物,另一方面教育我们如何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关心公共事物,在笔者看来,首要的就是抛弃看客和算计心态。费孝通先生曾言:“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楚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在这样的文化架构下,很難发展出普遍平等的公共伦理关系、合理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规范”。正如有媒体问金中一“这样公开批评,会让浙江省环保厅比较难堪”时,金中一的回答是:“没想那么多”。“我的目的不是要让对方难堪。还有一点,实际上有网友4月6日已经@浙江环保厅了,让我失望的是,他们第二天上班后才回复。我不是批评浙江环保厅,我是批评他们的政务微博的。作为官微,休息日也应该值班,动动手机回复一下也很方便嘛。”如果司法局长金中一盘算过来,算计过去,恐怕就不会有“随手拍”,更不会有环保厅的回应。主动参与公共事物而不是盘算自我的利益得失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准则,否则,公共生活品质不仅无法提升,恐怕连我们的社会都处于非和谐状态。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自觉关心公共生活秩序,呵护对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对偏离和损害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无条件的较真。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叫板公共利益关心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基于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何谓“叫板”?周朝以前婚礼冷清
浅论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价值
向人发出挑战为何称“叫板”?
关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