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5-04-29黄芹
黄芹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其行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经过护理抢救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急诊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12.0%,对照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3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抢救效果,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心肌梗死在现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由于发病急剧,病情恶化较快以及病死率高,并且该疾病起始症状并不是特别相同,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在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要实施优于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而近几年研究表明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使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1]。本文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在抢救过程中分别对其行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有25例,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年龄45~75岁,年龄平均(66.5±2.5)岁;观察组中患者有25例,在本组患者中有14例为男性患者,另外11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5.8±2.8)岁。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接诊护士依据医嘱对其行灌注治疗,对患者行吸氧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将合理饮食计划制定出来,确诊之后对其行术前准备[2]。
1.2.2观察组 患者再抢救过程中对其行急诊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急诊护士应当立即出诊,并且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入院之前对其吸氧、休息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治疗,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患者情绪得以稳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与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疾病发生原因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将医院诊治水平以及相关医疗器械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使其充满信心进行诊治。实施接诊护士责任制度,由护士长进行统一指挥,提出详细护理方案,在5 min内要能够保持给氧2~5 L/min,将静脉通路建立起来,在3 min内对患者血压及血氧进行测量,10 min之内护士应对患者做心电图,将血压标准采集,并且要尽快将心电报告图完成,于吸氧以及仪器监控等条件下,各安排一名医生与护士送患者进入导管室,并且要将患者病情向介入护士转告,并且要告知其用药情况以及其它相关注意事项,在手术前要为抢救工作做好积极准备,然后协助医生送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内进行抢救[3-4]。
护理抢救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对其进行表示,并且要通过t对其进行检验,对于结果中所出现的计数资料以χ2对其进行检验,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 在经过护理抢救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中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平均为(40.15±15.56)min、(66.25±15.15)min、(10.5±3.5)d,对照组中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平均为(52.25±12.45)min、(125.68±62.58)min、(13.5±5.5)d,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
2.2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在经过护理抢救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12.0%,对照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3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在冠状动脉基础之上由于冠状动脉的血供快速减少或者中断,进而造成对应心肌严重以及持久急性缺血,最终造成心肌坏死,其主要表现就是疼痛、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低血压。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是依据急诊科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将临床常规护理作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规范化及优化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使得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作,主动积极地来应对患者的抢救,从而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治疗,使死亡率降低[5]。
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使得护理程度更加规范化与合理化,使护理工作并非局限于个人能力大小,使集体能力得到发挥,在护理过程中,多步骤紧急抢救操作同时进行,使得有更加充分的抢救时间,使抢救功能能够达到最优化状态。在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能够防止临床上经常出现的护理项目遗漏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同时也能够使护士的工作自律性得以增强,使得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够有饱满的热 情[6]。由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经过护理抢救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急诊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12.0%,对照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3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抢救效果,使患者尽早康复,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6(28):13-15.
[2]杨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6(26):85-86.
[3]肖玲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J].现代养生,2014,6(20):199-200.
[4]赵亚飞.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8(16):89-90.
[5]张菊霞.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4(30):226-227.
[6]谷娟.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6(45):110-111.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