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完美空中之旅

2015-04-29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5年7期

带着宝宝旅行听上去其乐融融,但现实中携子出行的父母一定经历过在飞机上孩子哭闹不已、自己手忙脚乱的尴尬情景。如何既保护宝宝的人身安全,又抚慰好孩子的情绪,还不打扰到其他乘客呢?汉莎航空的乘务员陈舒洋为你支招,一场完美的幼儿空中旅行并没有想象中难。

为宝宝选个好座位

带宝宝出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只要稍许留心,就能避免发生意外。宝宝的安全保障其实从选座位这一环节就开始了。舒洋告诉我们,一定不要给宝宝选择紧急出口的位置,尽管我们已经从各种飞行指南中得知紧急出口处的座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但如果此处是没有能力打开出口的老幼乘坐,也会没有保障。同时,让宝贝留在靠窗的位置,家长坐在靠走道处也是明智的排座方式,以防客人取行李时行李滑落砸到孩子。

作为父母,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家里的宝贝。但舒洋的亲身经历却告诉我们,有些家长不懂常识一心护着孩子,反而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在某一次起飞途中,飞机正在跑道上慢慢滑行准备起飞,机上所有乘客和乘务员都已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突然,一个调皮的外国小男孩说要上洗手间,我严肃地告诉他,“现在不安全,飞机起飞后才可以,请等等吧。”没想到舒洋的劝阻并没有得到小男孩妈妈的响应,这位母亲反倒满脸怒气执意带着孩子冲向厕所,而此刻飞机正在不断加速。幸运的是,这对母子在飞机腾空前最后一刻出来了。

另外一个例子则说明,我们原有的一些常识也许会在机舱内失效。舒洋发现,长途飞行时不少乘客尤其是外国人喜欢光脚在飞机上走来走去,因为高空中腿脚容易肿胀,脱掉鞋袜确实能舒服不少。一些孩子们也乐于光着脚丫在客舱和工作间的过道里奔跑。于是在某一次飞行途中,舒洋就听到了来自乘客的呼救,一位惊恐的母亲抱着一个光脚的小姑娘,她的脚底被玻璃碎片扎伤,流着血。由于伤口太小无法取出碎片,乘务员只能给孩子进行消炎,贴上创口贴,小姑娘就这么忍痛等到飞机落地后才被送进医院。

准备好随身小物品

平时很乖的宝宝,一上飞机就变得焦躁哭闹,可真让人头疼。为什么不带上他/她平日里喜欢的玩具和食品呢?奶嘴、奶瓶和纸尿裤也会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在狭小的飞机舱内,数小时的高空飞行让大人都疲惫不堪,更别说还在长身体的小家伙了。在这种时候,父母们也许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与爱,在宝宝们感到焦虑时,将玩具递到他们手里。孩子们一旦切换到玩耍模式,你也能跟着松口气了。

一些航空公司会贴心地提供婴儿床、小毯子、小枕头、婴儿米糊以及给宝宝画图用的笔和纸。但航空公司也并非万能,白带小奶瓶非常必要。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机舱内气压的剧烈变化不仅会让宝宝感到难受,还有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耳膜。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哺乳,或者用奶瓶给宝宝喂奶和果汁,一系列的吞咽动作能缓解气压变化对孩子耳膜的刺激。

带上所有随身物品当然重要,但如果在需要用奶瓶或纸尿裤时慌忙地翻遍包包和袋子想必也十分尴尬。舒洋的建议是,把孩子的必备物品都统一放进一个袋子里,父母只需在登机入座后将袋子放置在前方座位的座椅下,这样既给宝贝留出了足够舒适的空间,也能让你第一时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东西。

避免打扰周边乘客

当你在公众场合碰到不懂礼貌或大声吵闹的儿童,心里也许会不由自主冒出“熊孩子”三个字。哭闹是儿童的天性,尤其当他们还处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阶段时,发发小脾气是吸引父母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在舒洋看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照镜子”:“在航班上工作久了,你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家庭,有的孩子在飞行时大声喧闹,有的孩子淘气得会用水枪对准乘客和机组人员‘发射热情’,一旁的大人则不管不顾;而那些乖巧又讨人喜欢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对得体有礼的父母”。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有自信能百分之百掌控孩子的情绪。如果因为宝宝的哭叫影响到身边乘客,大人们的一句抱歉能缓解不少反感。舒洋曾见过一位得体的母亲,入座后便将准备好的小礼物分发给周围的旅客,并为有可能带来的打扰提前向大家表达了歉意。小礼物也许只是些巧克力、小饼干,却能让人感受到年轻母亲的礼貌和真诚。即使之后听到宝宝的啼哭,你也会心生几分体谅,绝不会将他们划入“不受欢迎母子”名单。

如果宝宝哭得很厉害,乘务员的建议是,在飞机平稳飞行并且乘务员没有推着餐车在客舱里工作时,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去机尾处稍微活动一下,那里空间相对更大,父母的拥抱和轻抚都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更快平复。

得体行为指南

YES

当宝宝在婴儿床里睡觉时,请注意宝宝的头部一定要朝里,不要朝向走道一侧。

NO

宝宝哭闹时,不要强行制止,哭闹往往是他们感到不舒适或者饿了的信号,给他们一些小玩具和零食进行安抚吧。

YES

用手机或iPad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或玩游戏时,可以准备好耳机,以免打扰其他旅客。

NO

宝宝感冒时不宜搭乘飞机,感冒容易引起咽鼓管堵塞,当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宝宝的耳膜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