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暂稳 压力犹存

2015-04-29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15年28期

中国股市刚刚遭遇了暴跌的洗礼,但经济仍表现出企稳的迹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

经济的恢复有几个突出的亮点:首先,6月份工业、投资和消费都略有好转;其次,房地产销售继续大幅改善;第三,货币和信贷有所恢复,表明政策放松的力度还在延续。另外,第三产业增速和贡献明显好于第二产业,经济的结构有所变化。

不过,从整体的经济看,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仅仅只是止住了继续快速下滑的势头,而且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也并不乐观。

下半年有几个突出的风险,仍不可掉以轻心。一个是股市的大幅下跌,会对经济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另一个风险是政策的持续性,警惕政策“见好就收”的风险。如果政策能够维持二季度连续的宽松力度,全年实现7%的增长目标才能比较有保障。

经济弱企稳

201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与一季度持平,与4月底“远见杯”对二季度GDP的预测均值一致。

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比2014年显著下降,但是二季度呈现些许企稳的迹象,6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好转迹,在这种势头带动下,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好于上半年。

与一季度相比,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有所下降,许多人质疑二季度7%的增长有水分。实际上,在这一轮经济下滑中,经济的结构也在变化,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服务业的贡献逆势上升。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比2014年低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比2014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至39.8%,为1991年以来首次低于40%;拉动GDP增长2.8%,比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8%,比2014年上升9.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比2014年回升0.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看到,第二产业下降高于第三产业的上升,导致整体GDP增速比2014年回落。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继续加快,占GDP比重为49.5%,比2014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2014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

虽然工业增速仍在低位,但已经连续几个月回升。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增速回升。

消费也小幅改善,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比5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

在投资方面,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虽然比2014年下降4.3个百分点,但是下降趋势已经放缓。6月单月投资增长11.6%,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这主要得益于房地产投资的见底和基建投资的发力。

6月房地产销售延续之前几个月的强势,房地产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分别由5月的24.3%和15.0%进一步攀升至32.1%和16.0%。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的见底回升起到关键作用。

在销售改善的带动下,6月房地产投资继续小幅改善,同比增速从5月的2.4%提升至3.4%。尽管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在需求回暖与到位资金改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延续回升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快速推进以及城投债发行条件放松,地方政府财力显著加强,推动基建投资出现回升,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由5月的15.1%提高至6月的20.6%。

出口形势并不乐观,进口虚弱仍产生高额顺差,从而对经济形成支撑。贸易数据月度之间波动较大,从季度数据看,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4.6%转负,同比下跌2.2%。这反映出全球经济的形势并不乐观,虽然欧美经济在改善,但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状况非常,俄罗斯和巴西都陷入了衰退,巴西甚至面临滞胀。

6月份货币和信贷都有所改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速为11.8%,比5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从5月份的9010亿元增加至1.27万亿元,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都有所提升。6月份新增短期贷款从5月份的3580亿元增加至7020亿元,而新增中长期贷款从4610亿元增加至6120亿元。

在政策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总量放松后,短期的流动性已经非常充裕,但长期的资金仍显不足,未来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降低长期实际利率。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在过去大半年无差异地总量放松之后,短期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随着地方财政边际上松绑,预计年内货币政策或从总量宽松转向以定向宽松为主。

警惕股市暴跌负效应

过去一个月中国股市遭遇了惨烈的暴跌,上证指数一度跌去超过1500点,跌幅超过25%。

股市的宏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直接影响金融业的产值,在股市由上半年的火爆转向下半年的清淡会大大挫伤金融业的表现。

2014年7.4%的GDP增速中,金融业拉动了0.7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7%的GDP增速中,金融业拉动了1.3个百分点。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计, 如果随着市场成交量萎缩,证券业遭受损失,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6%降至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则金融业对下半年GDP增速的拉动可能较上半年减少0.5个百分点左右。

也就是说,下半年要想维持7%的经济增长,需要额外多提供0.5个百分点的增长动力。

其二,股市的剧烈变动会带来财富的额外变化,从而影响边际消费倾向。之前的大牛市无疑有助于人们增加消费,甚至是增加房产配置,对房市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如今股市暴跌,可能会挫伤消费的积极性。

其三,股票资产的增值有利于改善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持续的宽松政策推升了美国股市,对美国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繁荣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使得企业资产端得到升值,从而改善资产负债表。如今股市大幅缩水,会大大减弱这一作用。

展望下半年经济,仍不可掉以轻心。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二季度经济的恢复与存货的回补和公共财政有很大的关系。“近期的高频数据显示,存货回摆已经结束,并转入去化过程。下半年经济的趋势基本地取决于存货去化与地产基建开支回升之间的平衡,看起来会表现出先下降再企稳的箱体摆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