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半年经济难言乐观

2015-04-29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15年30期

上半年中国经济有惊无险,在房地产市场回暖、第三产业的逆势上升和进口萎缩带来的高顺差三大动力的带动下保住了7%的增长。

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走稳,仍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首先,房地产销售的回暖主要局限在一二线城市,销售能否持续并带动房地产投资的回升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上半年金融业的爆发式增长带动第三产业逆势上升,但6月份以来,中国股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跌,金融业的贡献恐怕要大幅缩水。第三,全球经济的复苏仍然艰难,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每况愈下,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形势会非常严峻,而且即将到来的美联储加息也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

最近猪肉的大幅上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会不会导致CPI的上升,进而制约货币政策的宽松?猪肉只是食品价格中的一小部分,近两年影响CPI的核心因素已由食品价格转移到大宗商品价格和需求。

油价已经掉头向下,铜、铁矿石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国内需求仍然乏力,这就注定了猪不可能掀起风浪,而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新一轮全球通缩可能再度来袭。

“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调查显示,机构对三季度和2015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测均值都是7%,全年CPI的预测均值为1.5%,近一半的机构认为下半年央行至少还会降息一次。也就是说,下半年政策宽松仍不可懈怠。

三季度继续保七

参加“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机构普遍认为,三季度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的节奏,预计2015年全年有望实现7%的增长目标。

GDP:机构对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7%,与二季度实际增速持平。其中,最为乐观的是中国建设银行,给出了7.2%的增长预测;最为悲观的是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认为GDP增速会跌至6.8%。

工业:“远见杯”对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7%,比二季度略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兴业银行预测的7.2%最为乐观,野村证券、中银国际和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预测的6.2%最为悲观。对2015年全年工业增长的预测均值为6.6%,将比2014年下降1.7个百分点。

虽然机构预计三季度工业增速会略有好转,但改善的程度非常有限。要实现7%的增长,还得主要靠第三产业。上半年第三产业逆势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暴涨带来的金融业繁荣,但刚刚过去的股灾给未来蒙上了阴影。如果随着市场成交量萎缩、证券业遭受损失,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上半年17.4%降至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则金融业对下半年GDP增速的拉动可能较上半年减少0.5个百分点左右。

如何弥补股灾造成的缺失,重任无疑落在了投资身上。

投资:二季度投资基本止住了继续下滑的势头,机构对三季度的投资趋于乐观。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1.5%,比二季度实际值高1个百分点。其中,最乐观的是南京银行预测的13%,最悲观的是银河证券预测的9.2%。

房地产投资的见底和基建投资的发力将是投资改善的主要驱动力。

6月地产销售延续之前几个月的强势,房地产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分别由5月的24.3%和15.0%进一步攀升至32.1%和16.0%。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的见底回升起到关键作用。

在销售改善的带动下,6月房地产投资继续小幅改善,同比增速从5月的2.4%提升至3.4%。尽管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在需求回暖与到位资金改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延续回升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快速推进以及城投债发行条件放松,地方政府财力显著加强,推动基建投资出现回升,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由5月的15.1%提高至6月的20.6%。

消费:消费是“三驾马车”中较为稳定的变量,预计将略有改善。“远见杯”对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0.6%,比二季度实际值略微上升0.4个百分点。

出口: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内需萎缩导致进口下降,从而使得贸易顺差屡创新高,这种状况仍在持续。

机构普遍认为三季度出口和进口都会有所改善。对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3%,比二季度实际增速高3.5个百分点;对进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4%,比二季度高了近8个百分点,体现出对内需好转的预期。对2015年全年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比2014年低了近4个百分点,对2015年全年进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7.7%,比2014年低了近8个百分点。

利率和汇率:受到股灾的影响,下半年经济保七的压力非常大,而且通缩的威胁并没有解除,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仍然非常必要。不过,近70%的机构认为三季度央行不会降息,一半的机构认为下半年至少还有一次降息。

在汇率上,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大概率将保持稳定。虽然美元的大幅升值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被动升值,但为了防止资金流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央行似乎更乐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远见杯”调查显示,机构对三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15,会略微贬值一些。

下半年防止通缩的进一步加剧仍是重中之重。

猪通胀是个伪命题

最近股市的牛正在退去,一轮猪周期正汹涌袭来。2011年那一次的猪周期让人印象深刻,当时CPI中猪肉同比增速高达60%,整个猪肉的大幅上涨也伴随了CPI的高企,CPI一度升到6%以上。

如今,猪周期开始抬头,猪肉平均价格从3月份开始止跌回升,从每公斤15.7元上升到19元,涨幅超过20%。它是否会引发新一轮CPI上涨,并限制货币政策的放松呢?背景变了,故事就不再是原来的故事了。

2011年猪肉的大幅上涨同时伴随了食品价格的暴涨,国际大宗商品、原油和农产品价格都大幅上升。而且当时中国经济刚刚进行了“四万亿”的刺激,经济回升势头仍然高涨。多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推升了2011年的通胀水平。

但目前的情形已经天壤之别,油价已经暴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是跌势不止,农产品价格也在下降,PPI延续着长期负增长。

中国经济长期仍处在下降通道当中,内需仍非常疲弱。不管是从大宗商品价格、农产品价格,还是内需,都不支持CPI的上行,单纯只是猪周期掀不起任何风浪。

2014年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引发了全球通缩的恐慌,欧洲央行正是由于通缩的威胁而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如今这种通缩的恐慌又卷土重来,与其担心国内猪肉价格的上升,还不如多思考大宗商品价格创下新低。

二季度,全球通缩的恐慌有所退却,原油和大宗商品都从低位出现了反弹。3月份以来,国际油价从低位有所恢复,美国WTI油价从42美元上升至60美元以上,布伦特油价从52美元上升至70美元;CRB商品指数也从210反弹至230以上。

好景不长,7月份以后整个国际商品市场发生了逆转,CRB商品指数跌至200附近,已经接近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低点,伦敦铜和铝价格比5月初下跌了近15%,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20%。油价也是再度大幅下挫,布伦特油价跌至55美元,美国WTI油价也跌至48美元。

油价的再度下挫,短期内更多受到供给方面的影响。由于伊朗核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对伊朗禁运可能结束,伊朗原油供给有望大幅提升。伊朗禁运之前出口原油约250万桶/天,目前出口原油只有110万桶/天,这一差额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弥补。另外,据媒体报道,在禁运期间伊朗并没有关掉未出售的产能,而是用邮轮把剩余的石油存起来,据估计有5000万桶。也就是说,伊朗禁运的结束会在短期内大大提高原油的供给,从而打压原油价格。

但整个大宗商品价格也一起暴跌,也预示着全球的需求非常羸弱。欧洲和日本在宽松政策的推动下,上半年经济有所恢复,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仍在大幅恶化,“金砖国家”中的两块砖——巴西和俄罗斯已经陷入了衰退。

全球通缩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美国CPI只有零增长,欧洲、日本和英国通胀水平都在0.5%以下,仍大大低于央行公认的2%的通胀目标。

所以,下半年通胀上升就是个伪命题,防止通缩的进一步加剧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