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埋在黄河边的污水池
2015-04-29赵兰健
倒进沙漠深处的污水
被中央台曝光过的腾格里沙漠化工污染地,成为腾格里沙漠周边的极度敏感地带。不只是通往污染源的路都被上了锁,有些区域安装了监视摄像头,有些区域放上了整群狼狗,还有摩托车队专门夜巡,就是为了防止外界更多接触污染源点。
据说在当地住宿、游走、通讯都可能成为当地管委会以及当地政府的监控维稳对象。连对此多年来跟踪调查此地污染状况的生态专家赵连石都有着接近恐怖的神经敏感。接近污染源之前,虽然对阴暗紧张局面将信将疑,但被灌输的恐惧感已经侵入身心。
这个拍摄任务不是对记者个人能力的考验,这是一项团队配合下才能获得的拍摄。这是一个由原住民、跟踪此事多年的环保志愿者、生态专家、植物学家、其他记者、律师等构成的环保团队。
凌晨,在我们接近腾格里沙漠时,限高路障意外阻碍了第一次拍摄,拍摄时间改到下午和傍晚。白天我做自己拍摄—计划,为了不和其他人拍摄内容重叠,我计划半夜潜入污染源拍摄。汽下在腾格里沙漠附近迷路,无法按时和原住民会和,大家确定明天再来拍摄。我则宣布要夜晚单独留下来,并承担自己个人拍摄行为,自己解决一切拍摄困难,和原住民做了夜晚邀约。队里的摄影师对我说,我若留下来会打草惊蛇影响他明天拍摄。在我犹豫思考之时,车子已和原住民会合了。摄影师搭上原住民摩托,说给大家去探探路,摩托车消失在沙漠里。
几个小时后摄影师凯旋归来,和我们一起喝酒,朦胧中我忽然记起原住民在哪里?还有和我的夜晚拍摄约定。摄影师说:“原住民已经累了,他们很害怕,夜晚他们不会来了,你今天拍不了了。”我打电话给原住民,他说刚才是找不到我才决定回家,但是他家太远无法过来,他向我道歉并告诉我腾格里沙漠腹地污染源点。
我决定留在腾格里污染源化学工厂附近,准备接受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实现既定已久的拍摄计划。记者小贾愿意留下来陪我,他一直尝试劝说我,没有原住民帮助不要为此冒险,深夜在沙漠中什么都可能发生。我非常惑谢小贾在我精神焦虑时的陪伴和精神疏导,思考了一个夜晚,我依然决定为此冒险。不仅仅是兑现自己拟定多时的计划,一天沙漠中强悍生开满鲜花的树被污水包围,还挣扎活着的场景刺激她悲催的表情刺激着我。
约好的出租车4点50分把我拉到沙漠里,路上拦路横杆上着锁,这就是通往腾格里沙漠污染源的路标。我后悔没叫醒熟睡的小贾,此刻多一个人陪伴哪怕是陪着被抓和挨揍,对我都是一种安慰。走向伸手不见五指的沙漠腹地,这是一条孤独的路。
沙漠中4~5公里的路程,在担忧恐瞑中变得格外漫长,我渴望遇到人又害怕遇到人,不敢打亮头灯强光也担心开得太暗。满脑子都是赵老师之前的警告,当地对他手机和身份的监控,以及截访维稳的其他社会故事。行路中我经常突然转身,查看是否有人尾随。
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被化工厂警卫队抓住,我就全力配合保命,最好是一个团队抓住我,那么我被失踪的可能性就最小。茫茫荒漠中失踪一个人真是太容易了,只要不一下把我致死、致残扔进那黑黑的荒漠化工污水池,挨揍和进拘留所我都能接受。我羡慕原住民摩托配合的拍摄采访,我也为自己暗夜独行的生活体验欣慰。
当我战胜心理恐惧,适应了独自一人沙漠独行的感受,另一种恐惧在沙路的尽头袭来。头灯强光的水端,是两处隐藏在沙山之间的巨大黑色水池。每个都有足球场大,嗣着简易的围栏,黑浓的青体散发着恶臭,残败场景就像世界末日。走近之后看见焊接切割工具扔在一边,就像工人躲在附近暗藏,查过之后却空无一人。
5点半的凌晨依然全黑,相机最大感亮度都无法适用。3MN95口罩外加碳层口罩,两种口罩重复戴上去才‘能减少恶心气味,满地都是化学废弃物,只能站着等天亮,不想接触到任何不明化工废料。沙漠中罕见地下起细雨,落到黑水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泛起一层雾气。
这两个化工废料池,是利用自然风干处理化学残留物。一个水池装满液态的黑水,另一个已是干枯黑色粉泥。推土机挖出来干枯废料再掩埋在沙海深处。沙暴风掠过之处,污染物随风飘散。
对当地政府和化工企业有些担心的某刘姓植物学家认为,在生态学角度,腾格里沙漠具有非常独特的特性,有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是远古活化石,很多品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腾格里沙漠中埋藏着生物进化和演变的秘密。腾格里沙漠中分布着数百个存留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大部分为第三纪残留湖。其中月亮湖一半是淡水湖,湖水存留千百万年,至今清澈见底,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纯生态自然资源。
由于腾格里沙漠化工企业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腾格里沙漠地下水下降严重,当地牧民说几年前几米之下就能打出甘泉,现在要深入地下40米才能打出水。化工污染的大量排放后,当地牧民不敢再喝地下水,牛羊都躲开了化工污染区域。腾格里沙漠月亮湾旅游景点,是近些年知名度似胜地,距离化工园区十几公里距离,不仅仅是腾格里沙漠一地,政府允许的以晾晒池为名义建成的污水处置设施,广布于中国西部各工业区,且数量众多。多个晾晒池池水黑臭,沦为排污池;有些看似不错的晾晒池,对池水进行检测后,也存在多项污染物超标。晾晒池已成为中国西部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方式。
2015年2月13日,环保部公布2015年1月的13起重点环境案件的处理情况。13起案件中,包括多家内蒙古及宁夏自治区的企业将工业废水通过晾晒池处理的问题。如内蒙古庆华集团乌斯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排入晾晒池的废水与环评要求不符;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世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晒盐池建设占地面积超出环评批复;高盐水晒盐池防渗布破损。
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不达标工业废水排入蒸发池,目前,“蒸发池”存放废水约12万立方米;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超标工业废水排入“蒸发池”,大量蓄积散发恶臭。
环保NG0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取宁夏中卫工业园的一个“蒸发池”的池水进行化验,氨氮、挥发酚、苯胺类分别超标65.4倍、0.3倍和459倍。这些物质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破坏血液造成溶血性贫血,损害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甚至导致各种癌症。
为何环保部门会批准建立晾晒池?这要从政府大力发展西部经济说起。随着中国的能源需求上升,政府正慢慢将大规模的采矿和工业活动向人口稀少的西部转移。而中国西部大多数地区,客观上没有排放污水的条件。“零排放”便成了政府和企业共同编制的一个美丽谎言。
“零排放”理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9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它是指先将污水进行重重处理后剩下的浓盐水,以晾晒池的形式“晒出”固体杂盐,再将固体盐分以环保方式处理,使得向自然界的排污趋近于零。
晾晒池晾晒的应该是经过多个污水处理环节后含有杂盐的水,其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含量很低,颜色清澈,没有异味;而不是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磷酸盐、色度、PH值等指标均严重超标的含强酸化工废水。
煤化工、盐化工等工业项目在中国西部大力发展,多数企业宣布实现“零排放”。“零排放”成为了企业获得发改委路条、通过环评审批的通行证。
实际上,“零排放”可以在实验室中实现,但在因为技术和成本等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零排放”技术。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14年6月在北京举行“中国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与创新研讨会”,石化轻纺部主任周学双在会上说,他参与评估过多个号称“零排放”的项目,但到目前为止,事实证明,煤化工企业在工程上还没有真正做得到“零排放”。
这些被埋入沙漠深处的“秘密”不是我们留给子孙的一笔财富,而是会贻害千年的祸害。腾格里沙漠排污池背后的隐藏的秘密是我们需要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