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褴褛江川

2015-04-29夏贇梦

中国周刊 2015年4期

长江·黄河·淮河·雅砻江·岷江

屈服于“河伯娶妻”的愚昧时代早已过去,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的自信逐渐膨胀的过程。自信取代敬畏,人们大刀阔斧地改变着造物主创造的江河的本来面貌,将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可悲异化带给了自然。高库大坝、工业污染、露天采矿……使江河不再是江河,而成了平湖、毒库,甚至完全干涸,彻底失去水的属性。江河给予人类的恩惠——饮用、运输、水产资源、农业灌溉、自然调节……也都将不再。

江河不再是江河,地质隐患、水源危机、水源污染……这些并不是江河的报复,而只是大自然的因果。当我们深入这些循环往复的地球故事发现人们必须承受的恶果中甚至包括民族文明的流失,这意味着江河之殇正涂抹掉人类多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也威胁着人类相互依存的情感纽带。

《中国周刊》寻访哺育中国灿烂文明的大江大河,观察人类的“伟力”在长江、黄河、淮河、雅砻江、岷江……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诚然,改造与灾难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存在着争议,然而面对现实,我们无法不提出忧患,“盛世危言”是所有江河守护者们对这个时代的所负的责任。

我们无法否认和否定人类的利己性。正是乔装成“利己”的欲望促使人类给地球划开了一道又一道伤口,也正是出于对生生不息的本能欲望,人类在危险的局面中也必然反思和自救。“淮河卫士”公益组织的努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创新、绿色和平组织的坚持、绿家园的行走……已经让我们看到恢复绿色家园、使江河回归江河本性并不只是梦想,正如“淮河卫士”霍岱珊所说,做一个行动者,用乐观的态度期待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