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养老
2015-04-29潘苏芸曹树华倪艳娥
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去哪里养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按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打开了夕阳事业的朝阳春天。
刘苏今年六十多岁。十年前,他的父亲离开人世后,年老的母亲就一直与他住在一起,后来他的妻子因病过世,照顾母亲的重任由他一个人担当。
虽然刘苏的身体还很硬朗,但毕竟已经六十多岁了,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有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女儿女婿很孝顺,但是女婿在外工作,外孙又小,他实在不忍心让女儿太过操劳。因此,他在心里盘算着与母亲一起住养老院算了,不给孩子添麻烦。
前两年刘苏跑了很多养老院,但都不是太满意。去年年初,他的一位老同学说他们企业的养生敬老中心开始运营,让他去看看。
养生敬老中心在云南昆明,刘苏是地道的北方人,他对这个养生敬老中心没抱太大的希望,不过,他想趁走得动,去叙叙同学情也好。
不愧“春城”之名,昆明四季如春。刘苏马上喜欢上了昆明的气候。
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如今两鬓苍苍,儿女都事业有成,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已定居国外。他唏嘘,自己虽然衣食无忧,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儿子女儿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自己平时除了找旧同事聊聊天之外,没有其他的消遣,感觉自己已经与社会脱节了。好在有了这个养老中心,自己的生活才丰富起来。
同学领刘苏去参观养老院。位置有些隐蔽的昆钢养生敬老中心坐落在昆明第四人民医院后面。沿医院侧面的公路走上半公里左右,就看到一群三层钢结构现代建筑物,其中的一栋建筑上镶嵌八个红色大字——昆钢养生敬老中心。
云南昆明钢铁控股公司是云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这个离昆明市区不到40公里的钢城容纳了10万余人。昆钢曾经是云南省的创利大户,年产钢铁达1000万吨。这几年钢铁行业不断转型发展,涉足资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板块……但没想到会发展养老产业。作为养老机构,我国主要以国办为主,民办为辅,还没听说企业办养老机构的。当然,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社会现象,根据民政局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2.12亿的老龄人口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总人口的36.5%,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
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未来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去哪里养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等问题。2011 年9 月17 日,国务院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 年9 月6 日,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2014 年以来,民政部、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国土部、住建部、保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已连续发布数十项支持性政策,积极推动“银发产业”大政策落地,内容涉及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以及养老设施用地等。
云南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是昆钢转型发展研究生产建筑新型材料运用的成果,投资1.4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从主体到公辅配套,从设计标准到标准化建设管理,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国家规范,运用低成本建设技术,低成本制造技术,采用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的高抗震性全新建造方式来打造的。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注重再生资源利用,结合屋面造型布置太阳能热水系统、试点研究公寓内太阳能地暖、游泳池利用太阳能供热和太阳能路灯照明等;采用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雨水收集、地下水回收等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和钢结构、新型复合墙板、环保石头纸等绿色建材。
养生敬老中心完全按照老人吃住行的需求来设计,无障碍通道贯通了整个中心的每一栋公寓和活动场所。另外,中心建有一条直达医院的空中走廊,只需花五分钟就能到毗邻的昆明第四人民医院,真正做到“医养结合”。
观摩完养老院后,刘苏很心动,和母亲一起在“永恒的春天”里养老,这么好的环境和服务,收费不算高,经济也能承受。回去后,他说服母亲,一起住了进来。
昆钢国有特大型企业的雄厚背景,使养生敬老中心在设施的配套上也相当的完备,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各种需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一条集改革发展历史、养生文化、孝道文化、云南名族风情、世界各地风景于一体的千米风雨文化长廊贯穿各建筑主体,并与医院连接,方便各位老人风雨无阻的散步、休闲和锻炼。
只要出太阳的早上,中心通廊里就有很多老人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出来晒太阳,有全失能的、半失能的、还有象刘苏一样身体健康的。刘苏一早一晚陪母亲转转园子,带她锻炼下身体。长廊地面是防滑塑胶跑道,两侧安有很多休闲座椅,老人走累了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每幢楼均安置有宽大舒适的电梯,电梯侧边安有扶手,进深可以放置医疗床,方便失能老人的进出,满足老人无障碍通行的需要。中心里有三处健身路径,安有20多套健身器材,每天都有老人在上边锻炼,还有一块不规则篮球场,配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喜欢运动的老人可以结伴去开展球类运动。乒乓球桌放在室内,就在老年网吧旁,让老人动静皆宜,想运动就运动,不想运动就看别人运动,也蛮享受的。
中心两侧的半坡上,一边是室内门球场,可以让喜欢打门球的老人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在里面打门球,中心还组织门球邀请赛,“健硕”的老人们在里面激烈角逐,观战的人很多,门球场的四周贴心地放有很多沙发、茶几,还为老人们准备了热水;半坡的另一边是养生农庄,四周植被很好,栽有很多蔬菜,桌椅都是火烧木的,可以放吊床、帐篷,还可以搞露天烧烤,很有农家乐的感觉,主要是为老人的家属和朋友来看老人时可以到那里聚一聚,玩一玩,老老少少都有玩的。
在中心后面建了一个游泳馆,是刘苏经常去的地方,他是个游泳好手。养老院配有游泳馆不多见,养生敬老中心的游泳馆比标准游泳馆小一点,长25米,宽10米,依据自然的地势而建,采用太阳能加热,天气不好的时候就用电加热,水温大约是29度,很适合游泳,最温馨的是在这个游泳池旁边还修了个小泡池,很浅,水温大约是38度,也可以根据老人的需要加温,老人们喜欢三三两两约好去泡,边泡边聊天,一泡就是两小时,冬天最舒服。如果是身体不好的老人想去泡,中心就会派个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服务很是周到。老人游泳、泡澡一般都是早晚,白天去的人不多,中心在2015年下半年就开起了儿童游泳培训班和成人游泳培训班,请专业的老师来这里教那些不会游泳的人,充分利用配套设施,游泳馆也一下就热闹起来,充满活力,来学游泳的人很多是入住老人的孙子孙女或亲戚朋友,他们来学游泳还可以看老人,老人们就喜欢跑到游泳馆门前的长廊上坐着等,这种结合很人性化。
刘苏很喜欢中心开设的老年大学。这里有电脑班、书法班、绘画班、声乐班、合唱班、舞蹈班、太极拳班、瑜伽班等,老年大学的课程每天都有,对入住者都全免费。
老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喜欢念佛的老人很多,养生敬老中心建了个念佛堂。有个念佛堂,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佛法,念念经,这样老人们就住得更安心了。开光仪式那天,来了很多人,几位大师念经祈福,老人们很欢喜。
刘苏的母亲属于半失能老人,要坐轮椅,但头脑挺清醒,护理员海兰每天给她洗脚、按摩。她特别喜欢去邻居王大姐“家”串门。
王大姐夫妻俩都是昆钢人,家里的桌上总摆放着一束鲜花,要么百合,要么红玫瑰,花是小女儿送的。阳台上还种了满满一排兰花,不时还晒有一些瓜子、核桃等坚果。王大姐今年64岁,个子高高、皮肤白红白红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游半小时泳,然后去园子里的佛堂听听经,打坐二十分钟,静静心。但一年前,王大姐不是这样的,她住进中心是为了照顾脑梗的丈夫,身高1米65的她当时瘦得只剩46公斤。更不幸的是她自己也被医院诊断为肺癌初期,医院要让她做手术,化疗放疗,她坚决不干,心想,老伴身体不行,需要人照顾,自己也岁数一大把了,不去遭那罪,不想拖累孩子们,老俩口就住进养生敬老中心。女儿找了个老中医,她一直吃着中药,什么也不想,开开心心过好不多的日子。
幸运的是,她的老伴经过在中心一年的休养后,竟然奇迹般地可以不坐轮椅,站起来走路了。而她自己最近也去医院照了个片,检查了一下,肺部的那片阴影居然消失了,医生宣布她没事了。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或许中药起作用了,或许是误诊,也或许是王大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战胜病魔了吧!
王大姐说体重增加、脸色好这全归功于来到这里什么也不用操心。不用买菜煮饭,早点十多个品种,还有专门为“三高”老人准备的无糖低脂早点,中餐、晚餐十多个菜,荤素搭配,蔬菜来自屋顶菜园自己种的绿色有机蔬菜,吃得舒心放心;房间也不用打扫,每天护理人员都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她的任务就是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身体。
养生敬老中心还建了一个爱心环保站,就在离这个中心不远的地方,是用原来的一个超市改造成的。周边的人可以把自己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可再生使用的“弃物”,如旧的衣物等等以及过时闲置的生活物品如旧电视、旧冰箱、旧家具等,无偿捐献给爱心环保站。养生敬老中心会组织热心并希望回馈社会的入住老人和社会爱心人士对这些捐献的废弃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和修缮。分类整理后的物资出售获取的收益,用于爱心帮助弱势群体或灾害救助,经修缮后的废弃生活物品捐赠给那些贫困的人们以解生活燃眉之急。真是行善有道,善行天下,老人们在这里重新找着事做,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和整理,感觉自己又变成了一个有用的人,继续燃烧,回报社会。
离中心不到一公里是昆明工业职业学院,万名学生紧邻敬老中心,每周分批定期过来做义工。这是昆明工业职业学院要求学生的必修之课:陪中心的老人聊天、散步、帮老人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还经常带来精彩的文艺节目。养生敬老中心的目的是既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文明精神,又为学生增添社会实践的机会。明年学院即将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心的老人将更加受益。
每逢节日,敬老中心就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安排活动,有歌舞表演、书画展、义诊,送围巾的、包饺子的……人生的岁月悠长,“对已经走完大半行程的老人来说,四季的更替,人生的悲喜已不会给我们太多的触动。”刘苏说。但是去年冬天,昆明下了一场大雪,老人、孩子,在园子里打雪仗、堆雪人,欢笑声、尖叫声充满着整个园子……
细节决定完美。子女们工作繁忙,遗忘父母的生日是常事,更别提生日那天,大家能聚在一起,联络感情。中心每个月都会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庆贺集体生日。工作人员推出大蛋糕,大家一起唱生日歌,过生日的老人们吹完蜡烛,边吃蛋糕边看表演,心情特别好。除了过生日,中心每个月还会组织老人去附近的风景点游玩。
“我们把发展银发产业作为一种追求,用爱心、恒心、孝心和责任心共同推动昆钢养生敬老事业的发展。”养生敬老中心的李光明总经理极有亲和力,非常风趣。早早晚晚、廊前屋后总能见到他在长廊里推着老人散步,和老人聊天,像老人的家属;有时候也会看到他和工作人员一道浇水种菜、清扫长廊、搬运物资、说说笑笑。
去年在总结表彰会上李光明回顾了如何带领这个养生敬老中心团队,从入住老人12位增长至现在的260位,从一个6个人的项目部成长为今天150人的公司。为了今天大家的幸福,养生敬老中心不断整改完善,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养老敬老的一流故事。虽然今年12月份李光明就要退休离开这个岗位,但他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这支团队,丢不下这些与他朝夕相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老人们。
昆明气候好,素有“春城”“花都”的美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方人都喜欢到这边来过冬,“候鸟式”养老也是一种新的时尚。养生敬老中心还与国内多家养老机构合作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以实现老人全身心满足、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为目标。按照个人需求,个性化定制节奏适宜、养生饮食、健身娱乐、旅游休闲、健康体检等方面的候鸟养老服务,满足旅游需求的同时达到养生的目的。2014年就有新疆、哈尔滨、西藏的老人相约到中心过冬,中心还根据客人的需求组织他们到云南旅游景点游玩。
养生敬老是夕阳事业、朝阳产业,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国家没有对企业办养老机构明确的政策支持,培养专业管理团队和护理团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企业养老行业规范还有待实践探索,中国人对送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的思想观念与传统孝道的冲突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昆钢公司坚定按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打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康复养老为核心,公寓养老为重点的养生敬老产业。为摸索创新发展银发经济,缓解老龄化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