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博物馆藏青铜带钩选介
2015-04-29宋志刚吕慧琴
宋志刚 吕慧琴
【关键词】张家口市博物馆;青铜带钩;文物介绍
【摘 要】近年来,张家口市博物馆通过发掘、拣选,入藏了各个时代的青铜带钩29件,本文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8件做了简介,包括春秋龙首琴式铜带钩、战国钩首兽面纹琵琶形铜带钩、西汉鎏金镶嵌双龙首曲棒形铜带钩、汉代鎏金三龙连体曲棒形铜带钩等。
近年来,张家口市博物馆通过发掘、拣选,入藏了各个时代的青铜带钩29件,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8件简介如下。
1.龙首琴式铜带钩 春秋。长17.5厘米,宽3.3厘米。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村出土。钩首为龙头,钩体呈琴式,饰有四道弦纹,琴体两端分别饰兽面纹,背面略凹,圆形钮座位于整个钩体中部(封二,1)。
2.钩首兽面形铜带钩 春秋。长3.4厘米,宽2.2厘米。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村出土。钩首呈兽面形,窄小略翘,钩体兽面为长方四棱形,钩尾较宽。背面略凹,中有一柱钉(图一)。
3.钩首兽面形铜带钩 春秋。通长3.8厘米,体宽3.2厘米,体厚0.3厘米。宣化区小白阳春秋墓葬出土。钩为兽首,钩体较宽,轮廓呈兽面形,上饰9个嵌孔,表示兽面的眼、鼻、耳等。背面凹,有一柱钉(图二)。
4.钩首兽面纹琵琶形铜带钩 战国。通长9.4厘米,体宽1.6厘米,柱钉径0.8厘米。钩首呈蛇形,钩体为琵琶形,于钩颈处饰蝉状昆虫,钩身铸兽面纹。钩首较小,钩体背面呈匙形,中设一柱钉,有铸缝痕(封二,2)。
5.钩首兽面形铜带钩 战国。通长6厘米,体宽3.9厘米,钩长2厘米。钩首为蛇形,钩体呈兽面形。正面略凸,兽身分别饰蝉纹、鱼纹、蟠螭纹等纹饰。钩首弯曲较长,亦是蛇舌的延伸。背面钩体凹弧,中设条状基础接柱钉(图三)。
6.鎏金镶嵌双龙首曲棒形铜带钩 西汉。1978年4月蔚县代王城乡张南堡村西汉墓出土。通长18.3厘米,钩宽0.7厘米,体端宽1厘米,柱钉径1.2厘米。整体为细棒略呈弯弓状,现残断为三节,镶嵌脱落,鎏金大部磨去无存。钩首及钩体末端各为一龙首,钩首之龙头较小,似为龙子;末端龙头较大,似为龙母。双龙头刻划简洁,只饰长吻部和额部。钩体正面中部排列着4个长方形嵌坑,嵌物佚失。背面平素,中设一柱钉(图四)。
7.鎏金三龙连体曲棒形铜带钩 汉代。通长18.3厘米,钩宽0.8厘米,体端宽1.1厘米。蔚县代王城乡张南堡村出土。带钩整体为长条形略呈弯弓状,鎏金大部磨去无存。为三龙连体,钩首、尾及中部各饰一条龙。钩首之龙略小,龙嘴微前伸,两眼略突起,头颈下饰三片龙麟,左右侧分饰呈蜷曲状的双前足,双后足亦呈弯曲状贴于后部两侧,爪为细线阴刻;中部之龙龙首较大,朝向钩首,似为龙父,口吞钩首龙子尾部,颈下亦饰龙鳞三片,侧贴蜷曲状双足;钩体末端亦饰一龙首,比中部龙首略小,龙首后伸,圆眼长耳,似为龙母。钩背平光,有一圆钮起支撑和钩连作用(封二,3)。
8.虎首匙形铜带钩 汉代。通长10.2厘米,体宽1.6厘米。钩为虎首。钩体呈匙形,正面圆隆弯拱,背面开展弯弧,中设一柱钉,柱钉径1.6厘米(封二,4)。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