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竹书《参德》考述

2015-04-29连劭名

文物春秋 2015年1期
关键词:竹简战国儒家思想

连劭名

【关键词】竹简;战国;《参德》;儒家思想

【摘 要】上海博物馆近年入藏了一批战国楚简,其中有一篇题为《参德》的古代佚书,存简20余支,残损严重,无法恢复原貌。《参德》内容十分重要,是研究战国时代流行思想的珍贵资料。现将简文重新整理,并做考述,为从事有关学术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参德》共存简20余支,有残损,可拼接成几个片段。另有一简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现将简文用通行字体录出,并作考述如下:

1.天共时,地共材,民共力,明王无思,是谓参德。卉木须时而后衣,天恶如忻,平旦毋哭,明毋歌,弦望齐宿,是谓顺天之常。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谓天常。天神之□,□□□□,皇天将举之。毋为伪诈,上帝将憎之。忌而不忌,天乃降灾。已而不已,天乃降异。其身不没,至于孙子。阳而幽,是谓大戚,幽而阳,是谓不祥,齐齐节节,外内有辨,男女有节,是谓天礼。敬之敬之,天命孔明,如反之,必遇凶殃。

2.毋诟政卿于神策,毋享逸焉,救利。残其亲,是谓罪。君无主君,是谓危,邦家其坏。忧惧之间,疏达之策,毋谓之不敢,毋谓之不然。古常不利,邦失干常。小邦则,大邦过伤。变常易礼,土地乃遮,民乃嚣死。善哉,善哉,参善哉。唯福之基,过而改新。兴兴民事,行往视来。民之所喜,上帝是。凡托官于人,是谓邦固,托人于官,是谓邦肤。建五官弗措,是谓反逆,土地乃遮,民人乃丧。喜乐无限度,是谓大荒。皇天弗谅,必复之以忧丧。凡食饮无量计,是谓滔皇。上帝弗谅,必复之以康。上帝弗谅,以祀不享。邦四益,是谓方芋,唯盈必虚。宫室过度,皇天之所恶,虽成弗居,衣服过制,失于美,是谓达章。上帝弗京。鬼神祀,上帝乃怡,邦家保,乃无凶灾。高阳曰:毋凶服以享祀,毋锦衣交袒。系子是谓忘神。

3.皇后曰立。毋为角言,毋为人昌。毋作大事,毋察常。毋壅川,毋断。毋灭宗,毋虚床。毋□吾,毋变事,毋焚古数。毋耻父兄,毋忧贫,毋笑型,毋揣深,毋度山。毋逸其身,而多其言。居毋哲,作毋康。善勿灭,不祥毋为。内虚毋乐,登丘毋歌,所以为天礼。监川之都,岸之邑,百乘之家,十室之□。宫室池,各慎其度,毋失其道。幽欲杀人,不饮不食。秉之不固,虔为首。身且有病,恶菜与食,邦且亡,恶圣人之谋。室且弃,不随祭祀,唯虔是服。凡若是者,不有大祸必大耻。天之所败多其厘而寡其忧。兴而起之,思道而勿救。方萦勿伐,将兴勿杀,将齐勿刳,是奉凶朔,天灾绳绳,弗未不陨。为善,福乃来,为不善,祸乃惑之。俾听其萦,百事不遂,且事不成。仰天事君,严恪必信。俯视□□,务农敬戒。毋不能而为之,毋能而易之。聚夺民时,天饥必来。夺民时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恤,必丧其匹。夺民时以水事,是谓洲,丧以系乐,四方来嚣。夺民时以兵事,是……。

4.各。敬天之五,与地之矩,恒道必皇。天哉人哉,可新哉,没其身哉。知天足以顺时,知地足以古材,知人足以会亲。不修其成,而死于刃下。狻猊食虎,天无不从。好昌,天从之。好亡,天从之。好,天从之。好长,天从之。起地之……。

5.享勿增。废人勿兴。皇天之所弃,而后帝之所憎。毋曰冥冥,上天有下政,昼……。

6.……付之不思。至刑以哀。曾去以谋,民之所欲,鬼神是。慎守虚……。

7.……京,竿之长枸复车善游者。

8.……之疋未可以遂。君子不慎其德,四荒之内,是帝之□。临民以仁,民莫弗……。

9.……懈于时,上帝喜之,乃无凶灾。

“天共时,地共材,民共力”。天时,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消息死生之期。材同“财”,《说文》云:“财,人所宝也。”《周礼·宰夫》云:“乘其财用之出入。”郑玄注:“财,泉谷也。”《礼记·大学》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今按:《说文》云:“共,同也。”天时、地材为天下之人所共享,故曰“共”。《庄子·庚桑楚》云:“共其德也。”《释文》引崔注:“共,一也。”民能同心,则同力,《礼记·礼运》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逸周书·周祝》云:“故天有时人以为正,地出利而民是争,人出谋圣人是经。”

“明王无思”。《释名·释言语》云:“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明王无忧无虑,故“无思”。《韩非子·解老》云:“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有德盛,德盛之谓上德。”

又,《周易·系辞上》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明王执天命,与易同,西周《史墙盘》铭文云:“达殷民,永丕巩狄。”狄,读为“易”,《周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冠子·王铁》云:“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又云:“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

“是谓参德”。今按:参,当读“如”字,《荀子·天论》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子·王制》云:“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名之父母也。”杨注:“参谓与之相参,共成化育也。”《礼记·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卉木须时而后衣”。衣,简文从田,衣声,读为“殷”,《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颜师古《集注》引郭璞注:“殷,犹震也。”《周易·序卦》云:“震者动也。”《礼记·月领》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合同,草木萌动。”

“天恶如忻”。《吕氏春秋·贵直》云:“而不肖主之所恶也。”高诱注:“恶,疾也。”《诗经·召》云:“天疾威。”郑玄笺:“疾,犹急也。”《说文》云:“忻,也。从心、斤声。《司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周易·系辞上》云:“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己者也。”开通“”,《方言》六云:“开户,楚谓之。”

“弦望齐宿”。《孟子·公孙丑上》云:“弟子齐宿而后敢言。”赵歧注:“宿,素也。”素指清心寡欲。《礼记·礼器》云:“三日宿,”郑玄注:“宿,致齐也。”《史记·封禅书》云:“上宿郊见。”《集解》引李奇云:“宿,犹斋戒也。”又作齐肃,《说文》云:“肃,持事振敬也。从聿在渊上,战战兢兢也。”《左传·昭公十三年》云:“下善齐肃。”《国语·楚语》云:“明齐肃以耀之临。”又云:“而又能齐肃衷正。”

“是谓顺天之常”。明王为天下共主,《尚书·尧典》云:“钦明文思。”马融注:“照临四方谓之明。”《老子》第46章云:“知常曰明。”《诗经·殷武》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中庸为天常,《论语·尧曰》云:“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谓天常。”礼乐即天常。《礼记·乐记》云:“动静有常,小大殊矣。”又云:“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孝经》云:“礼者,敬而已矣。”郑注:“敬者,礼之本也。”《史记·五帝本纪》云:“敬顺昊天。”《正义》云:“敬,恭勤也。”《释名·释言语》云:“敬,警也,恒自肃静也。”《大戴礼记·武王践阼》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

“毋为伪诈,上帝将憎之。”《礼记·中庸》云:“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忌而不忌,天乃降灾。”《国语·越语》云:“不忌其不祥乎。”韦昭注:“忌,恶也。”《淮南子·天文》云:“虹慧星者,天之忌也。”高诱注:“忌,禁也。”《周易··象》云:“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礼记·中庸》云:“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已而不已,天乃降异。”《老子》第九章云:“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河上公注:“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周易·乾》上九云:“亢龙有悔。”《象》云:“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荀子·宥坐》云:“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马王堆帛书《黄帝·行守》云:“天恶高,地恶广,人恶苛。高而不已,天阙之;广而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人将杀之。”《公羊传·隐公三年》云:“记异也。”何休注:“异者,非常可怪,先事而至者也。”《白虎通·灾变》引《春秋潜潭巴》云:“异之言怪也,先发感动之也。”

“其身不没,至于孙子。”《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平经》卷18至34《解承负诀》云:“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力行恶,反得善,因自言为贤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或承五祖。”

“阳而幽,是谓大戚,幽而阳,是谓不祥。”幽为阴。阴阳失序,违反自然规律。马王堆帛书《称》云:“寒时而独暑,暑时而独寒,其生危,以其逆也。”

“齐齐节节”,指中和。《尔雅·释言》云:“齐,中也。”《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而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楚辞·离骚》云:“依前圣之节中兮。”王逸注:“节,度也。”《尔雅·释乐》云:“和乐谓之节。”

“外内有辨”。郭店楚简《六德》云:“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内立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妇也。”又云:“人有六德,三亲不断,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

“男女有节”。《礼记·丧服四制》云:“节者,礼也。”《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礼记·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是谓天礼”。《礼记·礼器》云:“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由有利也。”礼本于天命,故称天礼,《礼记·中庸》云:“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贾子·礼》云:“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

“敬之敬之,天命孔明。”《左传·成公二年》云:“敬,身之基也。”《左传·僖公十一年》云:“敬,礼之舆也。”《左传·僖公廿三年》云:“敬,德之聚也。”《诗经·楚茨》云:“祀事孔明,先祖是皇。”《诗经·抑》云:“昊天孔昭,我生靡乐。”孔昭即孔明。《礼记·大学》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毋诟政卿于神策”,勿诅咒国之重臣。《礼记·中庸》云:“凡为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白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神策,《周易·说卦》云:“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荀爽注:“蓍者,册也。”《周礼·春官》有诅祝,郑玄注:“诅,谓祝之使沮败也。”古代祝卜相联,祝后接以占卜。

“毋享逸焉,救利。”《尚书·无逸》云:“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周礼·小宰》云:“三曰廉敬。”郑玄注:“敬,不懈于位也。”救,读为“求”,《周易·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

“残其亲,是谓罪。”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云:“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礼记·中庸》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君无主君,是谓危,邦家其坏。”《国语·周语》云:“今细过其主。”韦昭注:“主,正也。”《老子》第18章云:“国家昏乱,有忠臣。”河上公注:“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付奕本《老子》作:“国家昏乱,有贞臣。”贞、正义通。

“忧惧之间,疏达之策,毋谓之不敢,毋谓之不然。”《礼记·中庸》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忧惧之间”指道。《说文》云:“疏,通也。”《庄子·齐物论》云:“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策、数同义,《礼记·中庸》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有节故有数,《周易·节·象》云:“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古常不利,邦失干常。”《诗经·民》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郑玄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古常即礼。不利,犹言不和,礼以和为贵。干常,如今语正常,《周易·乾·文言》云:“贞者,事之干也。”《逸周书·史记》云:“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变常易礼,土地乃遮,民乃嚣死。”《一切经音义》卷一引《仓颉篇》云:“遏,遮也。”《楚辞·天问》云:“永遏在羽山。”王逸注:“遏,绝也。”土地是宗族生存的根本,当世世相传,子孙永保。《汉书·王莽传》云:“嚣然丧其乐生之心。”颜师古《集注》:“嚣,众口丑貌。”

“善哉,善哉,参善哉。”《国语·晋语》云:“善,德之建也。”《春秋繁露·实性》云:“善者,王教之化也。”《礼记·大学》云:“在止于至善。”老子云:“上善若水”,《古微书》引《春秋元命苞》云:“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释名·释言语》云:“善,演也,演尽物理也。”

“唯福之基,过而改新。”善为福之基,水处下,《老子》第39章云:“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礼记·祭统》云:“必受其福。”郑玄注:“世所谓福者,谓受鬼神之助也。贤者之所谓福者,谓受大顺之显名也。”大顺,或称大川,《周易·益》云:“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云:“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象》云:“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兴兴民事,行往视来。”《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郑玄注:“兴之言喜也,歆也。”《论语·泰伯》云:“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子路》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荀子·儒效》云:“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民德即民事。人道交接,《周礼·大行人》云:“归赈以交诸侯之福。”郑玄注:“交,或往或来者也。”《周易·系辞上》云:“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又云:“往来不穷谓之通。”

“凡托官于人,是谓邦固,托人于官,是谓邦肤。”《荀子·王制》云:“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荀子·王霸》云:“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肤,读为“虚”,《逸周书·文政》云:“无虚不败。”孔晁注:“国无人谓之虚。”《庄子·人间世》云:“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固、虚相对,《国语·晋语》云:“夫固国者,在亲众而善邻。”又云:“国可以固。”韦昭注:“固,安也。”

“建五官弗措,是谓反逆。”五官各司其职,循名责实,国君不应越俎代庖,《说文》云:“措,置也。”

“喜乐无限度,是谓大荒。”《诗经·蟋蟀》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凡食饮无量计,是谓滔皇。”《周易·颐·象》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马王堆帛书《经法·六分》云:“知王术者,驱骋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滔皇,犹言滔天,《诗经·文王》云:“思皇多士。”毛传:“皇,天也。”《尚书·尧典》云:“象恭滔天。”

“邦四益,是谓方芋,唯盈必虚。”四益,扩张。芋,读为“吁”。《诗经·卷耳》云:“云何吁矣。”毛传:“吁,忧也。”马王堆帛书《经法·国次》云:“兼人之国,修其城郭,处其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是谓□逆以荒,国危破亡。”

“宫室过度,皇天之所恶,虽成弗居。”马王堆帛书《称》云:“宫室过度,上帝所恶。为者弗居,虽成必路。”

“衣服过制,失于美,是谓达章。”美,指礼,《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达,读为“”,《左传·宣公十四年》云:“伯棼射王,。”杜预注:“,过也。”

“毋凶服以享祀,毋锦衣交袒。”凶服,指丧服。交袒,读为“郊坛”,《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郑玄注:“坛,折封土为祭处也,坛之为言坦也。坦,明貌也。”

“系子是谓忘神。”《国语·越语》云:“系妻孥。”《孟子》云:“系累其子弟。”赵歧注:“系,犹缚结也。”系字又作“”,《淮南子·本经训》云:“人之子女。”鬼神赏善罚恶,奴役他人,不仁不义。

“皇后曰立。”《说文》云:“后,继体君也。”《周易·泰·象》云:“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皇后指圣人,《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毋为角言”,角、争同义。《说苑·指武》云:“有分有辩,有竞有争。”郭象注:“对辩曰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云:“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诗经·小》云:“哀哉为猷,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毋为人昌”。广雅·释诂一》云:“昌,始也。”《老子》第67章云:“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毋做大事,毋察常。”大事指战争。《说文》云:“察,覆也。”

“毋壅川,毋断。”《晏子春秋·问上》云:“节饮食,无多田鱼,以无逼川泽。”马王堆帛书《黄帝·三禁》云:“毋服川,毋逆土功,毋壅民明。”

“毋灭宗”,《礼记·中庸》云:“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毋虚床”,《释名·释床帐》云:“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承载统治者地位的是庶民,《荀子·王制》云:“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毋变事”,《荀子·正名》云:“正利而谓之事。”《左传·昭公九年》云:“礼以行事。”杜预注:“事,政令。”《周易·巽·象》云:“君子以申令行事。”

“毋焚古数”,古数,指典籍。《荀子·劝学》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已开始焚书,《说文解字·叙》云:“其后诸侯力政,不绝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毋耻父兄”,《论语·子路》云:“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毋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云:“夫古者舜处于草茅之中而不忧,登为天子而不骄,处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命也。登为天子而不骄,不专也。”

“毋笑型”,《诗经·抑》云:“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论语·里仁》云:“君子怀刑。”黄侃疏:“刑,法也。”《老子》第41章云:“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河上公注:“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笑之。”

“毋揣深,毋度山。”《礼记·曲礼上》云:“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

“毋逸其身,而多其言。”逸,放纵。《逸周书·周祝》云:“万民之患故在言。”孔晁注:“患在怠行而多言。”

“居毋哲,作毋康。”居作犹动静。《孝经》云:“仲尼居。”《释文》引孔注:“居,静而思道也。”《庄子·天地》云:“欲同乎德而心居矣。”郭象注:“居者,不逐于外也。”《诗经·瞻》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哲,谓多谋虑也。”勤于职事,故毋康,《国语·周语》云:“成王不敢康。”韦昭注:“康,安也。”

“内虚毋乐,登丘毋歌,所以为天礼。”虚,读为“墟”。《礼记·曲礼上》云:“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岸之邑”,简文“”字是异体字,读为“密”,《国语·鲁语》云:“以鲁邑密迩于齐。”韦昭注:“密,比也。”

“幽欲杀人,不饮不食。”幽,整理者疑为“出”。《荀子·王霸》云:“公侯失礼则幽。”杨注:“幽,囚也。”《周礼·掌囚》云:“及刑杀,告别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士,而刑杀之。”

“秉之不固,虔为首。”《诗经·民》云:“天生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郑玄笺:“秉,执也,天之生众民,其性有物象,谓五行仁义礼智信也。其情有所法,谓喜怒哀乐好恶也。然而民所执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礼记·中庸》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方言》12云:“虔,谩也。”《广雅·释诂二》云:“谩,缓也。”《释名·释言语》云:“缓,浣也,断也,持之不急则动摇浣断,自放纵也。”

“邦且亡,恶圣人之谋。”马王堆帛书《称》云:“不用辅佐之助,不听圣慧之虑,而恃其城郭之固,怙其勇力之御,是谓身薄。”

“室且弃,不随祭祀。”《论语·季氏》云:“丘也闻有国有家也。”《集解》云:“室,卿大夫也。”随,整理者读为“堕”。今按:《说文》云:“随,从也。”卿大夫当参加国君主持的祭祀,不应违礼。《周易·坤》63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天之所败多其厘而寡其忧。”《说文》云:“厘,家福也。”《老子》第58章云:“福兮祸之所伏。”河上公注:“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孟子·告子下》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兴而起之,思道而勿救。”《论语·泰伯》云:“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子罕》云:“子曰: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藏。”《逸周书·周祝》云:“鸡鸣而人为时,观彼万物,且何为求。”孔晁注:“生长收藏,圣人命之,如鸡鸣而人以为时,故其自然耳。芸芸万类,或先而躁,或后而怠,其何求哉。”

“方萦勿伐,将兴勿杀,将齐勿刳,是奉凶朔,天灾绳绳,弗未不陨。”萦,读为“荣”,《荀子·略》云:“宫室萦与。”杨注:“萦,盛也。”齐、一同义,《说文》云:“刳,判也。”

“为善,福乃来,为不善,祸乃惑之。俾听其萦,百事不遂,且事不成。”萦读为“营”,《淮南子·原道》云:“精神乱营。”高诱注:“营,惑也。”

“仰天事君,严恪必信。”《冠子·道端》云:“君者,天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云:“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贾子·道术》云:“临制不犯谓之严。”《诗经·那》云:“执事有恪。”毛传云:“恪,敬也。”《白虎通·情性》云:“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俯视□□,务农敬戒。”《尔雅·释诂》云:“务,强也。”《吕氏春秋·听信》云:“不可不务也。”高诱注:“务,勉也。”务、农同义,《广雅·释诂三》云:“农,勉也。”马王堆帛书《经法·正》云:“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

“毋不能而为之,毋能而易之。”《孟子·梁惠王上》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简文所云能与不能,皆指动心忍性。《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云:“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周易·系辞下》云:“易者使倾。”韩康伯注:“易,慢易也。”

“聚夺民时,天饥必来。”《论语·学而》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胜食也。”

“夺民时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恤,必丧其匹。”马王堆帛书《经法·亡论》云:“夏起大土功,命曰绝理,犯禁绝理,天诛必至。”

“夺民时以水事,是谓洲,丧以系乐,四方来嚣。”《释名·释衣服》云:“系,系也,相联系也。”

“敬天之五,与地之矩,恒道必皇。”五,读为“御”,《尔雅·释诂》云:“御,禁也。”矩,简文从弓,巨声。《尔雅·释诂》云:“矩,法也。”马王堆帛书《黄帝·三禁》云:“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又云:“天道寿寿,播于下土,施于九州,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

“知天足以顺时,知地足以古材,知人足以会亲。”古,读为“盈”。会,合会,《周易·乾·文言》云:“嘉会足以合礼。”《周易·杂卦》云:“同人,亲也。”

“不修其成,而死于刃下。”《逸周书·谥法》云:“安民立政曰成。”《国语·晋语》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韦昭注:“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

“好昌,天从之。”《大戴礼记·虞戴德》云:“地事曰昌。”《古微书》引《尚书考灵曜》云:“审地理者昌,昌地之财也。”《大戴礼记·诰志》云:“地曰作昌,曰与,惟地是事。”

“好亡,天从之。”亡,简文“贝”,亡声。亡、无同义,指道。

“好,天从之。”《诗经·长发》云:“为下国骏。”毛传:“,厚也。”《周易·坤·象》云:“君子以厚德载物。”

“好长,天从之。”长、久同义,《周易·坤》云:“利牝马之贞。”《彖》云:“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废人勿兴。”《周礼·太宰》曰:“七曰废,以驭其罪。”郑玄注:“废,犹放也。”又曰:“三曰废置,以驭其吏。”

“至刑以哀。”至刑为极刑,《周礼·司刑》云:“杀罪五百。”郑玄注:“降畔寇贼劫略夺攘挢虔者,其刑死。”

“民之所欲,鬼神是。”《礼记·大学》云:“《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慎守虚……。”《礼记·大学》云:“《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矣。”守道则虚,《贾子·道术》云:“道者所以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故《礼记·大学》云:“《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之疋未可以遂。君子不慎其德,四荒之内,是帝之□。”《礼记·大学》云:“《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临民以仁,民莫弗……。”《礼记·大学》云:“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庄子·天地》云:“爱人利物之谓仁。”

“[不]懈于时,上帝喜之,乃无凶灾。”《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引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竹简战国儒家思想
竹简和毛笔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竹简倒水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麻辣战国
麻辣战国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