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
2015-04-29雷伟华
雷伟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体现以生为本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已经深入到课堂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囿于传统教学意识的残存和误导,常常使小组讨论堕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因此,本文立足一线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小组讨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55-01
新课改以来为了实践还原学生主体地位的号召,小组讨论方式成功突破传统的“填鸭式”私塾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对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接触面。但是当前的小组讨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对一线课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总结出几点小组讨论常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1.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是以生为本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启发教学法,其操作方式是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组内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分工探究和讨论交流,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听过一节《公民的义务》小组讨论课,针对教师提出的难点问题“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囿于教师对小组把控不严,巡回监督不够力度,致使部分小组偏离主题甚至讲起故事和个人恩怨。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积极作用。
2.问题反馈以偏概全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启发和引导方案,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在问题提出后,按照传统的提问方式,在每个组内挑选几位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或者是随机挑选几位同学回答,然后根据这些同学对问题的反馈来进行评价,并对接下来的教学侧重进行调整。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公允,实际上无法保障能满足众数同学的认知需求。
3.讨论主题缺乏层次性
囿于同学们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又要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帮优等生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当前的思想品德小组讨论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注重分层形式,没有注意到问题引导的层次性,问题难易度把握不够好,会使学生在问题跳跃中跟不上趟,致使小组讨论发生混乱。
二、初中思想品德小组讨论完善策略
1.合理统筹学习小组
合理搭配学习小组,建立健全小组分工及讨论模式是保障小组讨论学习高效进行的必要手段。首先为了实现小组内的每一次讨论都能使每一位成员都要有所启发,有所思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其次我们要设置组长给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和纪律监督,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和点评以保障有问题及时解决。
这里还返回来以《公民的义务》教学为例,笔者设定小组讨论问题时先构建和稳定小组架构:讨论小组以优带差的帮扶形式组成4-5人的小组,组内设置成绩好的一名为组长,负责根据大家学习实情布置任务,监督学习;设置书记员对大家的问题讨论要点进行记录……事无巨细,责任到人,这样才能保障在问题讨论中井然有序,对每个成员都有所启发和提高。
2.设置小组反馈机制
为了弥补点名提问方式的片面,既然是小组讨论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拿到课堂上来浪费大家时间。针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有启发性的典型问题,我们要求组内进行总结,然后在点评时间班内提出讨论。
比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时,针对“请同学们总结讨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在消费中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单独的体验太片面,总结也不到位,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合作小组进行讨论,深化认识。合作学习中,笔者通过设置“某同学在眼镜店买到假冒隐形眼镜的案例”让大家做具体的剖析和策略分析。同学们经过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得到满意的补偿;②打315向相关部门申诉;③向新闻媒体等舆论工具反映;④情况严重者可以诉诸法庭。
针对讨论成功,要让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后选派组员将学习成果在点评阶段进行展示,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观点思考与互动中,激活了探索欲望,对知识迁移内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3.精心设置问题讨论
针对小组讨论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启发问题,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我想学”的探索欲望。例如,思想政治8年级第五课“世界文化之旅”时,教师先预设探究讨论的问题——我们学习英语时发现英语国家和我们有没有文化、行为上的差异,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报,进一步生成重点探究的问题——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扮演国家、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的角色,探究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强烈愿望。最后,教師要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景”。在讲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在采用归纳法揭示概念时,在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激情,活跃课堂。
4.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如七年级下册《我们都爱玩》中这样分层设置问题:①节假日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家总结出除了少数时间自己支配外多是去上补习班或者做作业;②家长和老师为何帮我们的节假日呢?这就涉及到许多同学自制力差,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不会自己安排时间,甚至沉迷网络,造成不良影响等;③请同学讨论设计一种方案来宣传维护和《儿童权利公约》赋予我们的休闲、娱乐的权利。同学们经过讨论认识到要想维护娱乐权利,就要做好假日规划,让家长帮助监督,做到娱乐有节制;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学习型娱乐,在娱乐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概括地讲,小组讨论就是要在学生实际认知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组织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景”,唯有如此方能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基础教育;2011.10.10
[2]王小平;中学思想政治课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反思及其对策[J];学园;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