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小果型功能性西瓜品种筛选试验
2015-04-29相玉苗高会芳
相玉苗 高会芳
北京地区小果型功能性西瓜品种筛选试验
相玉苗,高会芳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2600)
摘 要: 为筛选出适合大兴地区种植的小果型功能性西瓜新品种,试验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的13个小果型功能性西瓜新品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小果型功能性西瓜品种为M2(149×38-5)和M11(154×160-1)。品种M2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为98 mg·kg-1,果实外观较好,为椭圆形,皮色为底色绿带细齿。生长势总体较强,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1.03%和8.27%。丰产性较好,667 m2产量为3 993.32 kg。品种M11的瓜氨酸含量在黄瓤类型品种中最高,为3.2 g·kg-1。外观为圆形,皮色为底色绿带墨齿,口感酥脆,生长势居中,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较高,为11.87%和8.27%,667 m2产量为3 756.38 kg,有较好的丰产性。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功能性; 筛选
Screening test of functional mini watermelon varieties with in Beijing
XIANG Yumiao, GAO Huifang
(Beijing Da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ing of new suitable varieties of functional mini watermelon in Daxing,we tested thirteen functional mini watermelon which were provided by Zhengzhou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nctional mini watermelon varieties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ere M2 (149 × 38-5) and M11 (154 × 160-1). The lycopene content of M2 is up to 98 mg/kg,this variety has good fruit shape,oval shape with green skin. The plant has strong growth potential,and the center and edge soluble solid content of fruit are 11.03% and 8.27% respectively,the yield on 667 m2 is 3993.32 kg. The yellow flesh watermelon variety with the highest citrulline content (3.2 g/kg) is M11,the fruit shape is round with green and dark green narrow strips,crisp taste,growth potential is middle,the center and edge soluble solid content are 11.87% and 8.27%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n 667 m2 is 3 756.38 kg.
Key words: Mini watermelon; Functional; Screening
小果型西瓜果形小巧美观、瓤质细嫩、汁多味甜、携带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西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物质的含量,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西瓜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维生素C、瓜氨酸等功能性成分,并且鲜食即可被人体吸收而产生保健作用[3],因此功能性西瓜新品种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刘文革等[4]研究得出,西瓜中的番茄红素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资源,比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其有效性比番茄多出40%。红瓤西瓜番茄红素含量大于黄瓤西瓜,黄瓤西瓜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2]。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的红和黄2种瓤色的小果型功能性西瓜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大兴地区种植的小果型功能性西瓜新品种,丰富都市型小果型西瓜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的13个小果型功能性西瓜品种M1(149×147-2)、M2(149×38-5)、M3(150×90-2)、M4(150×91-1)、M5(148×91-2)、M6(148×90-2)、M7(146×35-6)、M8(145×35-4)、M9(145×89-4)、M10(144×160-1)、M11(154×160-1)、M12(154×156-2)、M13(5318),其中黄色瓤的品种为M10、M11、M12和 M13,及日本萩原公司提供的小果型西瓜品种M14(555)和对照M15(L600)。小果型功能性西瓜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和瓜氨酸,数据如表1、2。
表1 参试品种番茄红素含量
[品种编号\&M1\&M2\&M3\&M4\&M5\&M6\&M7\&M8\&M9\&番茄红素含量/(mg·kg-1)\&86.5\&98.0\&82.0\&85.0\&75.0\&73.5\&70.0\&55.8\&58.0\&]
表2 参试品种瓜氨酸含量
[品种编号\&M10\&M11\&M12\&M13\&瓜氨酸含量/(g·kg-1)\&2.4\&3.2\&3.0 \&2.2\&]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于2013年2—6月在庞各庄镇张公垡村的钢结构塑料大棚内进行,土壤为沙壤土,疏松透气,适合小果型西瓜生长,试验田前茬作物为胡萝卜,棚长46 m,宽10 m,底肥使用鸡粪4 m3,谷雨复合肥(N∶P∶K=16∶8∶16)35 kg,发酵花生饼25 kg。采用32目穴盘,电加温线育苗,浇水采用滴灌设备,病虫害防治、薄膜覆盖等管理同当地常规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双行定植,株行距为0.5 m×1.4 m,吊蔓栽培,3蔓整枝,5~6片叶时摘心,留3条侧蔓,选留2个果实。供试品种设15个处理,3次重复,共45个小区,每小区种植16株,随机区组排列,两边设保护行。试验于3月11日嫁接,采用顶插接,4月13日定植,5月9日授粉。调查并记录材料的发芽成活率,植株在主要生育期的植株高度、茎粗度、绿叶数量和最大叶面积来测定生长势情况,坐果期测定各品种的坐果率、果实畸形率。果实成熟期测定各品种西瓜的挂果期长度,在采收期间分3次采收,每次隔3 d。选择开花日期相同、坐瓜节位一致、植株长势相似的植株作为采样株[5],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个成熟果实,测定其品质和产量特性。植株主蔓长度和最大叶面积的测量采用盒尺,精度为 mm。茎粗度的测量用游标卡尺,精度为0.01 mm。电子测糖仪为浙江省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TD-45,最大叶面积=叶长度×叶宽度。用电子数显水果硬度仪(GY-4)测量西瓜皮硬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综合生长势表现比较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综合生长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在5月23日果实膨大期测量的数据中,由主蔓长度可以看出M1和M12的长度较其他品种大,瓜蔓长势较旺,M3和M6的主蔓长度在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小,瓜蔓长势较弱。参试品种间最大叶面积有很大差异性,M14和M2的最大叶面积在参试品种中较大,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强,最大叶面积较小的为M10和M13。M1、M2和M3的茎粗度均超过了7 mm,在参试品种中较粗,其中M1的茎最粗,为7.33 mm。茎粗度最小的为M8,仅为5.21 mm。M3、M6、M7和M14的第1留果节位均在第9节,表现为较易坐果,果实早熟性较其他品种好。M12的第1留果节位最高,在第14节,表现早熟性较差。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的生长势可以看出,最大叶面积、主蔓长度和茎粗度表现均好的品种为红瓤的M2和黄瓤的M12,但M12的坐果较晚,早熟性较差。
表3 参试品种在膨果期的生长势表现
2.2 参试品种单株坐果数量和果实畸形率表现
由表4可知,各参试品种单株坐果数量方面,选留2个果,M2和M12表现最好,分别为2、1.93个,高于其他品种,有利于提高品种丰产性,单株坐果数量最低为M1,仅为1.27个,表现差。果实畸形率影响参试品种的商品性,M8、M4和M11的果实畸形率较高,其中M4的畸形率最高,达20%,影响果实的商品性。
2.3 参试品种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参试小果型西瓜品种中9个为椭圆形,6个为圆形。参试品种皮色各具特色,11个红瓤类型西瓜品种的皮色多为底色绿、带细齿或细网,有2个皮色为底色墨绿、带网齿。4个黄瓤类型的品种中皮色为底色绿、带齿的有3个,1个品种的皮色为底色墨绿、网齿。口感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红瓤类型的M2、M3、M4、M5、M6、M9、M14,表现为脆,黄瓤类型口感表现均较好,均为酥脆。
红瓤类型小果型西瓜:参试各品种的单瓜质量均高于对照M15的1.72 kg,单瓜质量最大的品种为M4,高达2.46 kg,其次为M1和M5。667 m2产量最高的为品种M2,高达3 993.32 kg,667 m2产量较高的还包括品种M8和M4,均高于对照M15,品种M1和M3的较低,均低于对照M15。果皮厚度方面品种M9最大,达0.90 cm,M3的皮厚最小,为0.50 cm。各品种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品种M6与M14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M15,最高的为M14,达12.47%。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为M14,达10.27%,高于对照,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值均大于对照,M1、M3、M4和M5差值显著高于对照M15,果实含糖量梯度较大,M3的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值最大,为3.4百分点,远超过M15的1.4百分点,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值最小的品种为M9,为1.7百分点。品种M8的果皮硬度显著高于对照M15,表现较好的耐裂性,其他品种无显著性差异。
黄瓤类型小果型西瓜:单瓜质量均高于对照M15的1.72 kg,单瓜质量较大的有M11、M10和M12,其中品种M11的单瓜质量在参试品种中最大,高达2.77 kg。品种M12是黄瓤类型中667 m2产量最高的,达3 871.26 kg,其次是品种M11和M13。黄瓤类型小果型西瓜的果皮厚度较红瓤类型的薄,果皮厚度最大的品种为M10,达到0.77 cm,最小的为M12,仅为0.47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M11,达11.87%,高于对照。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对照,M10和M13的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M15。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值除M13显著高于对照M15,达3.7百分点,其他品种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除M10的果皮硬度高于对照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但不显著。
2.4 参试品种果实挂果期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分析
由图1和图2可知,参试品种在42、45、48 d的不同挂果期(从授粉到采收的时间,以下同)表现出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个挂果期均保持较高水平的是品种M14、M3和M15。其中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个挂果期均保持较高水平的是M14、M9和对照M15。品种M1在42 d挂果期就已成熟,在之后的45 d和48 d挂果期调查中M1已坠地无瓜,成熟期早,挂果时间短。品种M6、M12和M4在48 d挂果期的测量中均有水脱瓜现象,挂果期较短。
3 讨论与结论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红瓤类型中M2表现最好,M2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为98 mg·kg-1,在口感方面表现为脆,外形椭圆,皮色为底色绿带细齿。生长势总体较强,其中茎粗度和最大叶面积在参试品种中较大,平均单株坐果数量为2.0个,667 m2产量最高,达3 993.32 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1.03%和8.27%,中心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值较小,挂果期48 d后品质依然较好。品种M2的生长势、品质和产量均较好,适宜本地区特色西瓜品种栽培推广。品种M14(555)综合表现较好,外形为椭圆形,皮色为底色绿带细齿生长势适中,平均单株坐果数量为1.6个,口感为脆,其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参试品种中最高,分别达12.47%和10.27%,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梯度较小,品质较好,挂果期也较长,但其667 m2产量在参试品种中较低,仅为2 239.1 kg,丰产性较差,作为比较适宜本地区观光采摘精品西瓜种植。黄瓤类型中M11的瓜氨酸含量最高,为3.2 g·kg-1。植株生长势居中,果实圆形,皮色为底色绿带墨齿,口感酥脆。果实的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为11.87%和8.27%,单瓜质量为2.77 kg, 667 m2产量为3 756.38 kg,在黄瓤品种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性,适宜作为特色功能性西瓜新品种进行推广。本试验还将进一步研究针对功能性西瓜抗病性和市场认可度的调查,为功能性西瓜的栽培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石青锋,宋民斗. 小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2-43.
[2] 高美玲,袁成志,魏晓明,等. 不同瓤色西瓜功能成分比较[J]. 北方园艺,2012(24): 9-11.
[3] 刘文革,阎志红,赵胜杰,等. 高维生素C、瓜氨酸含量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玫瑰无籽1号的选育[J]. 中国瓜菜,2009,22(4): 18-21.
[4] 刘文革,阎志红,赵胜杰,等,高番茄红素含量西瓜新品种绿野无籽的选育[J] 中国瓜菜,2009,22(4): 18-21.
[5] 王 旭,芦金生,陈宗光,等. 不同砧木对西瓜两茬果应用效果的比较[J]. 中国蔬菜 2010(24):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