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研究
2015-04-29刘缘
刘缘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在异彩纷呈的音乐宝库当中,中华声乐艺术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从接触声乐艺术的那一刻开始,就深深地倾慕于中国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古典诗词在声乐艺术中独具艺术美的特征,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诗词并不是单纯地指文学上的诗词,而是指经过音乐化了的诗词,是可供歌唱的诗词。本论文尝试从多个方面来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歌词;声乐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质的同时,还在完成着高雅艺术所赋予的特殊使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周代的《雅乐》、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秦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唐宋诗词歌曲、元散曲、明清小曲等古代歌曲形式的发展,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就以艺术歌曲的形式演变至今,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特点。随着人们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的日益增多,其音乐技能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毫无疑问,这为历代人民可以创造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简而言之,我国古典诗歌是各民族性格、历史发展和日常生活在音乐艺术上的最真写照。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时间性的特质。声乐是音乐与诗词通过演唱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音乐与诗词分别从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都能通过演唱的方式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我们的声乐艺术。其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并以动态的方式来加以实现,这也是声乐艺术的属性之一。音乐先是从刺激人体感官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情感加工之后,最后到达精神领域的过程,而诗词的文学艺术则是以概念、推理而得出来的结论,然后结合感官的调配,最后形成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两者有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一些量的变化,但是,在某些方面又会保持相对程度的稳定,因此,民间抄谱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早期珍贵乐谱所遗留下来的古迹。然而,中国也曾挖掘出许多古代乐谱之类的资料文献,古代乐谱也保存着中国古代歌曲原始的独特风貌,在当今社会都具一定的有客观存在性,具备一定的历史考古意义,只是由于后人不明白其音乐符号标记的含义,因此,大部分文献资料都已经无法再次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尽管它们现在属于珍贵的古董宝物,并且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却也只能单纯地以古代文献的身份而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意味着它们作为音乐作品的历史身份已经终结了。
一、诗词用法的精妙之处
以《枉凝眉》为例,光看曲名就已经徒增悲愁之感,这支曲子描写的是宝玉与黛玉二人原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因变故而遭破灭的故事,黛玉在历经劫难之后,将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炽热化为了流不尽的泪水。歌词里是这样叙述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曹雪芹先生通过用散曲的方式来叙述宝黛二人的感情,对此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深微描述,第一二句先是肯定了宝黛二人纯洁的爱恋,紧接着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令观众感觉仿佛置身于其中,像是观众在替黛玉和作者提出疑问:“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的“终虚化”三个字为两人的理想爱情增添了一丝悲剧色彩,作者为了强调这种悲剧色彩,加重整曲的凄凉气氛,进一步提出“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生动地描绘了黛玉黯然因悲伤而叹息、惹人怜惜的模样,直指日复一日风刀霜剑的打击是促使黛玉殒命的主要原因,文中所喻指的“水中月、镜中花”特指虚拟存在而又极易破灭的心中幻象,最后一句话才是整首曲子的重中之重,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成功地把一个悲惨而又凄凉的黛玉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顺利地将整首歌曲的情感发展推向了最高潮。
再比如,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作者是中国唐朝诗人贾岛,据说,诗人曾经在“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选择上绞尽脑汁,经过反复的思量考核之后,诗人最终选择了“敲”字,因为“敲”字带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在表现动作的同时还表现了声音,这个声音在黑漆漆的夜色中显得尤为响亮。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从创造声乐美的角度上来看,作为歌词的诗句不能失去其自带的文学特质而成为一种孤立存在的语言声音,因为声音性能一旦超越了原有的文学性能,其歌词本身所特有的诗性美感就会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二、诗词与歌词的关系
从古至今,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都是作者在特定时候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歌词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极其丰富,有的侧重于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则抒发了内心宽广的大爱情怀,有的感慨于眼前艰难的人生道路,有的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歌曲的旋律也像是一幅幅浓郁而不失淡雅的水墨画,给予观众极大地艺术享受。黑格尔曾经在其《美学》一书中这么写道:“各门艺术都或多或少是民族性,它们与某一民族的天然资禀密切相关。”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不同风格的形成同我们民族的生产劳动、人文关怀、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质是紧紧相连的。
词是诗歌化的生活语言,它之所以能够同音乐相结合在一起,是因为它具有合辙押韵、精美干练的特点。词是语言中的一种,是经过美化了的语言,是从生活中得以提炼的,但是又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活语言。我们很难把生活语言谱成一首动听的歌曲,也不可能用生活中的诗化语言去交流,但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首要前提就必须经过诗化的这个过程,按照它的自身规律去和音乐相结合。词,是诗化的语言形态之一,它首先得具备诗性美的语言特质,诗化的文学语言美,既得有外在美的形式特征,如方整、规范、押韵等,又得有内在美的内容体现,如充实、丰富、严谨等。歌词如果作为一种美的独立构成形态,它的存在首先得在可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造,它有别于朗诵的诗句,而是为歌唱的诗句。因此,词的诗化特质是要以歌唱来体现的。作为可供歌唱的诗化语言,语言的凝练美是它在声乐美的属性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因素。诗为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需要可以任意铺设,然而歌词却不能,它会受到声乐曲式的时间限制,即使是大型的声乐套曲,以众多乐章来表现同一个主题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相较来说,歌词比诗歌要更加凝练,创作歌词需要通过最精炼的词句来塑造出一个个优美的音乐文学形象,无论是演唱中国声乐作品,还是进行词曲的创作,都应该对中华的诗、词、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为这对自身的表演和创作都会有极大地帮助。
三、声乐作品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声乐艺术中的歌词被赋予了音乐,属于有声的表现,包括语音、音节、语义。这些富含韵律的词句,其语言强调的是语言的有声性,但有声的这种特质并不完全是其与音乐结合的唯一条件,这种声还得有一定的附加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入乐”的目的,否则,即使有声也不能和音乐达到有机结合,同时,诗词也要接受音乐表演的时间限制。诗词的主要功能是表意,音乐音调的主要功能是传情,从整体上来看,音乐有音乐的专属构造方式,诗词也有诗词的专属构造方式,两者融为一体变成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声乐艺术模式。音乐、诗词和人声三种因素既是声乐艺术有机地整体,也能够相对独立的存在。声乐旋律的形成要以歌词为依据,不同程度地受到歌词的制约,例如,歌词想要表达的是悲伤的情绪,那么,旋律就不能将其构思成轻松愉悦的,歌词是动人婉约的,旋律就不能表现成慷慨激昂的。作曲家不能脱离歌词的意境范围,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必须完全尊重作词家的主观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者达到契合而统一的完美境界。
在创作声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先有词再谱曲,也可以先有曲再作词,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会存在的情况。演唱者所面对的是一个融作词、作曲两个主观认知相契合后形成的一个新的客观存在。歌词的口语美并会不限定诗的文学性,诗的口语文学色彩与它的声情语态,自有它独特的艺术感染魅力,歌词的口语美强调的是诗词朗读上的声韵节律,它不仅要适应曲谱对旋律美的行为要求,而且还要适合歌唱时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无论是古典的艺术作品,还是当代的艺术作品,在唱词方面都要表现得清楚、明朗。构成中华声乐艺术作品的口语诗化的音乐表现力是多方面的,他不仅表现在词的情感表达的内在律动方面,也体现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系的特质上。例如,汉语具有开口母音的优势,这增加了语言的响亮度,而音节中的声、韵、调的有机结合规律,以及双声、叠韵的构词特点,尤其是音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在诗化的形成美上,词的诗化语言美还表现在句首和句末之间的回旋反复之美,排偶、对仗等修辞手法的整齐均匀之美,从而形成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语言艺术之美。
四、现代人对古诗词歌曲的把握
中国诗词歌曲大致包括:1.完全是由古人创作的古代歌曲;2.古人作词,后人作曲的艺术歌曲;3.词曲都是由后人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都是古代作者在特定时代里的生活感悟,由于古人创作的诗歌句法参差不齐,音调长短不一,虽然很好地发挥了中国古代语言的音律美,不过,古代语言始终与现代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现代人大多数都存在不理解古代语言的情况,所以演唱者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题材风格等相关知识,才能把我国的古典诗词歌曲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尽可能完整地表达给观众。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格调高雅,歌词多为诗词歌赋,曲调悠扬婉转,如果可以再配合上一个很好地演唱,必定能够带给我们源于心灵的震撼。然而,演唱技术是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所必备的技术基础,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格调高雅,歌词多为诗词歌赋,曲调精妙地传递出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和内涵,演唱者难就难在对艺术歌曲的情绪和音准掌控,音乐伴奏部分不但对歌声起到了衬托作用,还对歌曲的情感基调起到了烘托作用,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了作者所塑造出来人物风格类型。都说演唱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对于一个歌唱家的一大考验,因此,我们要求演唱者忠于音乐作品的本体风格,设计好音乐的情感走向,选择好恰当的音乐表现方式,才是演绎好这一类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精华所在。
在中国大量的流行歌曲当中,不乏既有诗词歌曲特征,艺术含金量也很高的上等佳作,例如,1920年至20世纪30年代李叔同的《送别》等都是诗词与音乐结合得很好地作品,再如九十年代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佳作,作品含蓄内敛而讲究意象的美感。从1920年开始,中国的作曲家较多地借用古典诗词来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例如:《春晓》《关雎》等等。周杰伦和方文山历年来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成功地在中国华语乐坛掀起一阵中国风的巨浪,这种将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中国古典诗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歌曲,旋律较多采用易于掌握的音调,便于传唱。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带给人们无尽的美的享受和不息的生命感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热捧,中国风成为中国诗词歌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束语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具有极大地艺术价值,如果我们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对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将更加推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民族声乐风格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些艺术歌曲的演唱,可以帮稳固演唱者质朴自然、秀丽灵巧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学唱这些诗词、歌曲,必定会使我国声乐乐坛更加丰富多彩,为当今的音乐欣赏者提供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盛宴,对于形成中国声乐的艺术风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因其独特的艺术美学价值,对于国人表达民族感情,体现民族文化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