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出水莲》的谱本比较研究
2015-04-29李月晴
李月晴
[摘要]客家筝曲的代表名作《出水莲》是一首历史悠久、流布甚广、文化底蕴浓厚的经典曲目,历年以来都为客家筝各名家大师争相演奏,因此从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经典版本。在这众多版本之中,唯一代宗师罗九香的版本最为经典,其次是其弟子南派古筝大师饶宁新的版本被奉为南派《出水莲》经典之声,此两者皆有其经典之处,且两个版本风格大体一致但细节之处甚为不同,笔者以学习探讨的角度对两个版本进行对比研究,借此加深对客家筝曲的准确认识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客家筝派;出水莲;版本;演奏风格;罗九香;饶宁新
罗九香先生是对客家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位重要人物,《出水莲》就是其代表曲目之一,但与其他乐曲所不同的是,最具代表性作品——《出水莲》,它是客家筝曲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各大古筝赛事的必选曲目,考试规定的传统曲目。而正是由于《出水莲》这首乐曲流布甚广,所以在客家筝派中衍生出许多不同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
同一个人写的曲子,为什么会有众多不同的演奏版本呢?
首先,早先的汉乐都采用工尺谱记谱。工尺谱只记录最基本的音和一些基本的规律,这就是老一辈所说的“调骨”。演奏者在掌握了乐曲的“调骨”之后,就可在基本音的音高、时值、和节奏上进行加花减字。
其二,传统音乐的授课方式都是口传心授,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会一字一句地记下来并且形成书面文字。
第三,一首乐曲经过不同演奏者的弹奏,通常在保持“板数”正确地情况下因人而异,相当于每个人不同的打谱、译谱,这正是形成了许多乐曲同源不同流的主要原因。
经过对众多版本的研究对比,我认为其中“罗九香传谱、史兆元记谱”和“饶宁新演奏、陈浚辉记谱”这两种版本相异最为突出,从中可以窥探到传统音乐在传承过程中的一些创新。
罗九香与饶宁新两位筝家作为师生,他们间的演奏既有传承的关系,即相同或相近之处,又由于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阅历和审美的不同,在《出水莲》一曲的演奏上显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梳理了这两个版本的详细对比之后,发现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乐曲的开句和乐句的结尾相异。
乐曲开句时,罗九香先生用短小的装饰音开头,然后用中指和大指的勾托手法演绎开句,使旋律纯朴、清秀。同时为旋律进行的加花奠定基础。
饶宁新先生却采用八度“大撮”起板,突出重拍和滑音特色,这是十分典型的传统演奏手法,加上清新的音色,使旋律扣人心弦。
在句尾的处理上,罗九香先生十分简洁,常用二拍、三拍或四拍的长音,左手则采用十分缓慢且均匀的揉弦加以润色,使余音慢慢自然消失,韵味悠长。
饶宁新先生在句尾处理上却有时采用辅助音或经过音与后一句有机衔接,增强旋律的动感。
(2)旋律加花变奏上的相异。
罗九香、饶宁新两位筝家的演奏除在乐曲板数上严格遵循六十八板外,在加花、变奏上相异较大,罗九香先生的演奏优雅纯朴,多用上滑或回纹滑音手法来丰富乐曲内涵,饶宁新先生除采用滑音外,在旋律的变奏上运用骨干音的上方和下方四度音、二度音作辅助音和经过音,加强旋律的律动,使音乐情绪起伏跌宕。
(3)装饰音与节奏运用的相异。
从上述几例对比来看,罗九香先生常用句尾短小的“花指”作为下句开句的装饰,同时下句较为简洁,没用过多加花,节奏较疏,饶宁新先生在装饰音的运用上,其“花指”稍长一些,在连接下句时常用民间加字的手法,使节奏相对紧密。下面来对照谱例欣赏一下。
(4)左手按滑音运用上的相异。
罗九香先生多采用回纹滑音和附点上滑音相结合,具有“缓而不怠,紧则有序”之特点,音乐古朴淡雅,而饶宁新先生却多用上滑与点滑并结合缓慢的揉按弦,把莲花的“傲气”充分表现出来。最后,经过提炼总结,我得出两个版本不同角度比较一览表
两位筝家对《出水莲》的不同二度创作,也是在刻意寻求不同的人格境界,从而达到深层的创新,罗九香先生极力表现莲花“迎朝霞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出题,立意在一个“雅”字,饶宁新先生却在继承其师罗九香的基础上刻意创新,多考虑《出水莲》一曲的神韵,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主题原则下,立意在一个“傲”字,用独特的演奏手法来体现“莲”对“污泥浊水”的鄙视。
同一首乐曲有多种不同版本,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音乐风格、韵味、乐曲的规律、板数乃至骨干音是不会因为不同的演奏而改变的,正因为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这种具有可塑性的动态传承法,才使得中国的民间音乐得以生存发展,一代一代的演奏家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