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与演奏之道
2015-04-29刘和智
刘和智
[摘要]与大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不同,钢琴的教学和演奏强调在实践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结合。钢琴的演奏不仅仅强调弹奏者的技术,还需要在弹奏前,了解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曲风、性格,在此基础上,如身临其境般将作曲家当时的情感展现出来,才是极致的完美。本文主要从教材的选择、乐曲理解、演奏技巧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在这三方的训练和提高,来提高钢琴的教学水平和演奏效果,为广大钢琴爱好者提高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技巧;曲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对钢琴的热爱。现如今,强大的学习热情和快节奏生活下的功利心态,使得钢琴的学习更注重技术和钢琴考级,完全扭曲了音乐学习的初衷。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钢琴的教学和演奏中,改变单一的技术训练,将其与乐曲理解、文化内涵相结合,体会乐曲中的韵味,使音乐回归陶冶情操的初衷。
一、作品版本的选用
对于版本的选用是学习钢琴面临的首要问题,选择合适的版本也是后期学习与演奏的基本前提。一般的音乐教材分为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三大类。各自的优缺点如表一所示。通过对三者优缺点的分析研究,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中,可根据自身需求,相互配合中选择性侧重。基本练习适合初学者,以练习曲作为过渡,乐曲则是钢琴教学的主要教材,乐曲的学习可以使技术与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演奏乐曲的根本目的。
二、乐曲的理解与风格的把握
对音乐的完美表现要求演奏技术迎合音乐风格和作品的思想情感,演奏技术与乐曲风格、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培养学生对钢琴乐曲风格的感悟能力成为当前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因为缺乏对乐曲风格的重视,使得学生具备较高演奏技术,但缺乏音乐表现力。或因教师、学生偏爱某一风格的乐曲,而忽略其他风格,导致后期的演奏风格局限,不利于长远发展。
音乐风格是由演奏技术、审美观、情感表现等“非音乐形态”因素共同形成的。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乐曲风格,必须从培养乐感开始。乐感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主要是通过听音乐来培养的,只有经常地聆听各种音响(音高、音质、音色),才有机会去领悟,从而培养乐感。对于音乐敏感性的培养,不仅要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开发。
一定的乐感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乐曲风格,还需要完成从感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解的理性认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乐感,使演奏具备丰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钢琴的教学中,要兼顾音响感受力、音乐感受力、音乐理解力的培养,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理解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对演奏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演奏者完成对技术、艺术、思想的全面地理解,主要包含乐曲的创作背景、作品的结构形式、作者的创作手法等多个方面。例如,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要先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平生。贝多芬具备超乎常人的创作才能、坚强的意志,性格中还透露出叛逆,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与其他音乐家形成很大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贝多芬的作品十分“单一”,而过分的表现技巧,忽略了对作品内涵的表现。贝多芬的作品在演奏技巧上,快板乐章的速度快过莫扎特,慢章又很慢,极具扩张力,力度的起伏很大,使得表现力更加丰富。
三、演奏技术
演奏技术分为两个方面,即一般的演奏要求,基本指法、触键、踏板等技法,另外是对待特殊的音乐曲目,有独特的演奏技巧。
一般的演奏要求需要每天坚持练习获得。包含手指的独立与配合、手腕和手臂的力度把握等训练,需要通过长期正确地弹奏习得,在慢速中去逐渐掌握触键方法、音乐控制、体味自身力量的传达,只有在慢速中掌握正确地方法,才能在逐渐地加速中保持正确地方法。对于后期专门的技术练习,如八度、和弦、大跳的习得也需要由慢到快的教学。
不同乐曲有不同的技术难点,因而需要应用不同训练方法。以陈思为例,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对于刚接触创意曲的演奏者,首先要将清乐曲的曲式结构、调式结构、主题动机区分开来,在深刻的理解音乐织体的基础上,把握分句、触键、力度,注意平衡力度、不同声部下音色的统一与其他声部力度的对比。
四、结语
在钢琴的教学与演奏中,首先要根据实际选择适合的版本,从乐曲风格上去理解音乐,在具体的教育中,将技术难点分解,在慢弹中掌握正确地方法,特殊情况特殊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