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初探

2015-04-29尧逢品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尧逢品

摘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是将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从原生状态转变为应用状态的加工系统。它由动力系统、技术系统、支持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构成,具有关联性、整合性、人本性等特点。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按照特有的方式进行运转,以实现其固有的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40-03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是指在新的教育场境中运用已有的成果对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认识与解决的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成果的价值,大面积提高工作效益。它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自然延续,可是常令许多成果生产者和使用者感到棘手。如何才能使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变得切实有效呢?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它可以使原生成果与实践应用之间架构起顺利联结的桥梁,降低成果推广应用的难度,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自发、零散状态走向组织化、规模化,发挥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效益和价值,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机制的内涵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是将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从原生状态转变为应用状态的加工系统。成果转化的核心任务是将成果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成果转化机制是联结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研发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生成与应用流程中的位置图示如下: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由动力系统、技术系统、支持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构成。动力系统是由为成果推广应用提供原动力的要素构成的子系统。它是转化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成果转化的启动任务。技术系统是由对原生成果进行加工的策略及其加工后形成的成果共同构成的操作性要素所组成的子系统。它是转化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原生成果的具体加工任务。支持系统是由为实现原生成果顺利转化提供相应的支撑条件的要素所构成的子系统。它是转化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平台。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机制的核心功能是对原生成果进行场境化加工。原生成果通过转化机制,与具体的教育场境发生直接联系,从原生状态转变成应用状态,从原生成果变为次生成果,从一种外在的知识或技术变成成果应用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在新教育场境下对教育事件进行干预、优化问题解决过程的功能。这种状态的变化过程实质上是转化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因而,转化机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加工场,成果应用者对原生成果的辨别、筛选、再创造借助于转化机制得以初步实现。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机制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的位置及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关联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既与成果的研发关联,又与成果的实践应用关联,是联结研发与应用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它直接承载着原生成果,并对原生成果的价值、功能等进行全面的判断。另一方面,它又直接连接着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输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离开了这一机制,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就会出现原生成果与新教育实践直接联系、与具体的教育场境相对接,此时如果成果应用者不能及时地理解成果的本质与内涵,将削弱成果应用的价值。

2.整合性

围绕着对原生成果的有效转化,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内部诸子系统彼此依存,既相互联系,又分工合作,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各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亦聚焦于原生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要素不同方式的作用,原生成果与现实问题得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自觉的调整、优化,以发挥其最大效益。离开了任何一个子系统及其彼此的关照,这一机制就变得残缺,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乃至根本无法运转。

3.人本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是与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紧密联系的。动力系统、技术系统、支持系统的运行者是人(教育工作者)。他们对成果的价值判断与认可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研究素养是这一机制得以运转的重要基础,是决定这一机制运转效率的重要因素。成果应用者立足于对原生成果和自身面临着的教育场境的理解、判断,通过内隐的反复比较、筛选、具体化等思维活动,才能将原生成果转变为应用状态。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机制的运转就会变得形式化,乃至于成为空想。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机制的运行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是由各子系统共同构筑而成的一个整体,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按照特有的方式进行运转,以实现其固有的功能。

1.动力系统:内外结合,持续推进

任何系统的运行总是需要一定的动力的。动力的大小决定着系统运行的速度。从动力源来看,动力系统中的动力可以分为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内源性动力是成果应用者因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基于对成果的价值认同,自动产生的应用成果的愿望,表现为研究者自觉地对成果进行解读、尝试应用等具体的加工行为。外源性动力是基于相关的行政或业务部门对成果的价值判断而提出的应用成果的要求。它是来自于成果应用者外部的力量,表现为以成果推广应用为核心的文件、会议、指示等。内源性动力与外源性动力结合起来,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提供运行的动力,促进成果应用者对原生成果的解读与应用,形成成果推广应用的持续动力。

2.技术系统:着眼实践,去虚取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是将原生成果从理论化向实践化转变,并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的解决教育问题的理念与技术的验证。技术的成熟度是决定成果价值发挥的重要因素。从性质上看,技术系统中的技术可以分为转化技术和成果技术。转化技术是指如何将原生成果转化为适应新教育场境的新成果的方法。它着力于原生成果的再加工,是反映成果推广应用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成果技术产生的基础。成果技术是原生成果从原生状态转变为应用状态后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基于原生成果而生成的次生成果,是成果应用者基于特定的教育场境对原生成果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无论是哪一类技术均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判断标准,进行具体的转化工作。转化技术要遵循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抓住原生成果的核心内容,以适合的方法实现对原生成果的具体加工。成果技术要将成果与问题结合起来,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将原生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技术,避免将成果与问题分裂开来。因此,技术系统运行将会使原生成果的相关理念、认识聚集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具有真实的操作性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3.支持系统:聚焦主题,因地制宜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支撑。支持系统中的基本支撑条件是由场境支持和设备支持共同构成的。场境支持是指成果应用所必需的现实背景,如师资水平、学生发展状况、学校发展水平等。其实质是成果应用者面临的实际的教育场境的折射。它是成果转化实现场境化的前提。如果离开了场境支持,成果转化就可能会无的放矢,难以适应实际的教育场境。设备支持是指成果应用所必需的基本物质条件,如教学设备、设施等,是成果发挥其功效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些必需的物质条件,成果应用就会缺乏基本的环境,成为纸上谈兵。因此,支持系统的存在将会使原生成果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反映成果在特殊环境中的存在与应用状态,反映成果在新环境中的个性与特色。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可以图示如下:

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机制着眼的是原生成果的有效应用,着力的是对原生成果的场境化加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可以增强成果研发者与应用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成果应用者对原生成果的认可度,使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