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联想互动复习法”探究

2015-04-29张真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张真

摘要:“联想互动复习法”是基于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实际,结合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联想”是“互动”的前提,“互动”促进“联想”,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合理使用“联想”和“互动”,对提高初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联想互动复习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77-03

国外课堂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可以从“主体过程”与“集体过程”两个侧面加以把握。[1]课堂教学既是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心理过程,也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联想互动复习法”的诞生正是“主体过程”的“联想”和“集体”过程的“互动”在课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是学生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何为历史“联想互动复习法”

何谓“联想”?联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某人或某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二是由于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学习法就是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思考、比较,并借此沟通各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简单省力而又效率较好的一种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学观点,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线进而到面到体的心理活动过程。[2]

何谓“互动”?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这是一个整体性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的时空背景下,借助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积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学习集体”,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之中产生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这就是“互动”。如果把班级组织比做教育的生产方式,那么,基于这种生产方式的互动力就相当于生产力。[3]

在初中历史的复习课上,“联想”遇到了“互动”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联想”是个体反应,“互动”是课堂各要素之间的集体反应。在传统的复习课中,不乏师生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要么没有赋予学生联想的空间,要么没有合理的“生生互动”。而目前流行的某些“课改课”中,过度重视互动,整节课热热闹闹,但却很容易变成“表演课”。以某节公开课为例: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后,立刻让小组成员展开互动。一阵讨论之后小组成员代表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呢?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个体的联想空间被挤压,没有经过联想的互动反而变成了“嘴指导大脑”。因此,在初中历史的复习课堂中,“联想”是“互动”的前提,“互动”促进“联想”。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为何要用“联想互动复习法”

《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将初中历史定义为考查学科,通过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分值六十分。学校课时安排中,历史学科每周只有两节课。这些客观情况给初中历史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考查学科”的性质和“开卷考试”的方式造成了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历史不需记忆,考试可以翻书”。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连贯记忆,很多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支离破碎,造成考试做题速度慢,错误率高。中考历史考试期间,部分学生拿着六本教科书却找不到答案。这些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促使教师要寻找一条科学的复习之路。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历史在时间的流动中留下轨迹,在特定的空间中发生和存在,因而时间(时序)、地点(空间)构成了历史事物的基本的因素。时间、空间概念也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只有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考察和审视其“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才可以使学习者“将重要的或基本的史实(历史现象)纳入具有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和表达方式之中去”[4]。从这段聂幼犁先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历史事物是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空的“线索”,这些“线索”有助于我们形成“具有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

三、如何实施“联想互动复习法”

“联想互动复习法”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而上文所述的“时间(时序)、地点(空间)构成历史事物的基本的和重要的因素”正是我们进行“联想互动复习法”的载体。这些体现时空的线索以原始史料、老照片、文学作品形式存在着,也是我们搭建“联想、互动之桥”的工具。

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课为例,分享如何以“联想互动复习法”实施教学的:

第一步:吃透教材,理清脉络

复习课的备课部分,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特别是一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如教科书前的目录,体现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节课前,通过阅读目录和教科书内容,笔者将现代史的内容划分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

第二步:选取素材,有序排列

由于1949年之后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有照片记录,因此笔者选取了教材上一些老照片,将其按“三个时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指出的是,照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尽量“就地取材”,直接从教科书中查找。这样便于同学们在课堂上联想,展开互动。有序排列则是便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有利于复习完后进行“回忆性联想”。

第三步:课堂展示,联想互动

这是本节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照片很显然能够激起学生联想到相关历史事件。但是在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三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则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需要一定的课堂互动。

正像预期的一样,在笔者展示照片的过程中,课堂的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有些同学已经小声地说出了照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比如“农民拔除地界碑”的照片刚展示,就有同学脱口而出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但是当笔者进一步询问,“土地革命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哪一阶段呢?”连续喊了几个同学都没有回答对,这时笔者采用了“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的策略,让同学们适时交流一下,通过对第一组照片共同特征进行联想,归纳出这一组照片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具有怎样的特征。

第四步:当堂反馈,检测成果

复习课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实际是同学们“回忆性联想”的最佳时机。反思后组织一定的反馈,例如鼓励学生画出“知识树”,当堂测验,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等等。在这节课中,笔者采用了当堂测验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所谓“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话实践的过程,即“建构教育内容之意义的、同客体对话的实践,是析出自身和反思自身的自我内的对话性实践;同时,是社会地建构这两种实践的、同他人对话的实践。这三种实践体现了互为媒介的关系”[5]。笔者认为这句话最好地诠释了“联想互动复习法”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东洋,等.教学改革事典(教学设计卷)[M].东京:第一法规出版公司,1983:104.

[2]何孝银.联想学习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2).

[3]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

[4]聂幼犁.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9.

[5][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9—40.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