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015-04-29吴丽仙
吴丽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逐步进行改革,在实践中谋求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运用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打造小学语文和谐课堂。
关键词: 课堂实践 合作学习 和谐课堂
教育的主战场就是我们的课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课上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压力,改善传统课堂的不足,给我们的学生创建一片寻知的乐土。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创设活动情境,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打造和谐的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语文课堂就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语文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的时候,课件中展现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情绪激昂,热血沸腾。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這雄伟的声音,响彻大江南北,响彻世界各地。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广场上的人群,欢腾起来了。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及民兵组成的队伍,排着整齐的方阵,经过检阅台,接受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检阅,毛主席向他们挥手致意。阅兵式结束后,群众开始了游行……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近六十年了,学生对当时的情景一无所知,看了视频资料,学生被画面中的庄严、雄伟的场面所震撼,被欢呼的人群所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也随之而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画面中的人们一起欢呼,一起跳跃,完全沉浸在多媒体展示的课文内容中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同时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每次授新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如果是因为我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的一些问题,我也会认真解答。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后,学生向我提问:四更天是什么时候?这是我授课时遗漏的问题,我当即答复:古时候一夜为五更,一更为两小时,四更天正是天亮前最黑的时候。诸葛亮四更天去借箭,正是他神机妙算之处了。有时,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会产生其他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如我在进行《将相和》一文的教学后,学生提问:和氏璧本来是楚国人卞和发现的,怎么到了赵王的手里,我便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历史故事》一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新型玻璃》时,我采用了“口述产品性能,笔书顾客需求”这一思路展开教学。即在学生懂得五种新型玻璃性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顾客”,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厂家提出具体要求,让厂家去研制又一批新型玻璃。结果,这些“小顾客”提出了许多合理而新奇的要求。有的说需要“自动除尘玻璃”,有的说需要“吸贼玻璃”,有的说需要“夜视玻璃”等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回顾、总结,在实践中谋求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运用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打造小学语文和谐课堂,为我们的学生创建一片寻找知识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