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中简化概括法的应用
2015-04-29梅嘉辰
梅嘉辰
摘 要:初三历史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要复习的知识点多而杂,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学生感到复习压力大且事倍功半。为改变这种状况,用简化概括法,不仅能轻松搞好中考历史复习,而且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简化概括法;初三历史;复习
一、简化概括法的主要优点
1.可将庞杂的知识点简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使学生识记起来更容易,而且记得更牢。如识记清朝皇帝的在位顺序时可以这样做:努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绪宣统。
2.可减轻学生复习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初中生由于受到年龄小、思维能力不足、社会阅历浅、知识积累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师可让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浓缩的办法,将知识简化概括后再去记,这样学生也感到轻轻松松。
3.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理解、思考、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而且对自己动脑思考和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会记得更牢。
二、简化概括法的使用方法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抽取要點,简化概括,抓关键知识内容。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知识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练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知识要点,以知识要点内容来概括教学 :
(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突出之处有:诗人多、作品多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初唐陈子昂,盛唐王维、岑参、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尤其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李白的作品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而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的杜甫,他的作品“三吏”“三别”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其作品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表达的锤炼、凝重是其他朝代无可比拟的。
(2)宋词: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词的突出特点在于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演唱。北宋的苏轼,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作品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去描写雄浑,壮观的景物且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如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风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且渗透忧伤的感情。南宋辛弃疾、陆游:他们的词大都内容丰富,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且题材广泛,感情充沛。
宋朝词人的作品都与其所处不同时代的境遇有关,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两宋之交的李清照颠沛流离,忧伤之情跃然纸上;处于山河破碎时的南宋词人辛弃疾、陆游,一生渴望着为山河收复而慷慨激昂,特别是陆游还是我国现存作品最多的人。
(3)元曲:元代的散曲和杂剧组成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道自熔于一炉,在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作品《窦娥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通过这样简化概括的教学,既为学生释疑了要点知识,又使学生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更加地贴近。
2.以时间为序来简化概括,组织知识。记忆年代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我认为这些方法很好:
(1)以统治时间短进行简化概括比较: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6年灭亡,只存在15年的时间。隋朝:自公元581年建立到公元618年灭亡前后也只有37年的时间。这两个盛极一时的朝代为什么会消亡得这么快呢?与他们的暴政统治不无关系。
(2)暴政统治的简化概括比较:秦朝建立后广建皇宫,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刑法也极其残酷:炮制了“族诛”和“连坐”法,而且到秦二世时统治更加黑暗。隋朝:隋炀帝也广建豪华的宫殿,并发动三次对高丽的战争,造成了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他们的这些相同暴政统治也就造成了农民起义而最后被推翻。
这两个繁盛一时的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应该不值一提,但又为何要在课本内容中再现呢?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他们所创造的对人类具有深远影响的贡献。
(3)主要贡献的简化概括比较:秦朝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而且还修建了长城。隋朝:创制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统一了南北,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这些教学内容的简化概括比较虽然跨越了教材的顺序,但却使学生对这两个盛极一时的朝代有更明朗的认识,摆脱了生硬的说教,也为基础知识的记忆提供了帮助,并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3.从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的特点进行简化概括
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的369年间曾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割据政权并立,这一时期虽然是封建国家处于大分裂的时期但也是各民族大融洽时期。与此相似的五代十国的更替和辽、宋、西夏、金、元时期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也是我国封建割据政权林立的时期,特别是公元907年后的五十多年里所出现的五代十国,军阀之间的混战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各民族的关系却进一步的融洽,社会经济也得以继续发展。
4.从农民起义的形式看:简化概括分析农民群众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东汉黄巾军起义是利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来组织群众,还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而太平天国的起义也是利用“拜上帝教”这一宗教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建立了政权而且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从他们的目的上看农民群众的觉悟已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
上述的简化概括比较教学虽然有些程度上跨越了教材的内容,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他们洞察问题的能力不能不说是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也避免了枯燥、生硬的空洞说教。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