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儿歌 学写汉字

2015-04-29周红梅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儿歌写字教学

周红梅

提 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是学写汉字的的起步阶段,此时的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短且易分散,对他们而言,写字教学难免枯燥乏味。而儿歌是非常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笔者基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或收集,或创编出一首首好记易懂的儿歌,巧用儿歌让孩子掌握姿势、写好笔画、记牢笔顺、识田字格、分析汉字,让学生读得开心,学得有趣,于不知不觉中掌握写字的技巧和规律,把学写汉字变成愉快的实践过程,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儿歌、写字、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己被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是学写汉字的的起步阶段,此时的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短且易分散,对他们而言,写字教学难免枯燥乏味。而儿歌是非常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活泼、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儿童喜爱。笔者基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或收集,或创编出一首首好记易懂的儿歌,融入写字教学中,让学生读得开心,学得有趣,于不知不觉中掌握写字的技巧和规律,把学写汉字变成愉快的实践过程,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一、巧用儿歌掌握姿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但写字姿势说起来比较枯燥,而且不容易记住。我们可以编一首《写字歌》,把寫字姿势的要求都编进儿歌中,在读读、唱唱、拍拍中让孩子轻轻松松掌握写字姿势。

握笔歌

手腕向前伸着,

拇指食指捏着,

三指四指托着,

五指向后藏着,

笔尖向前斜着,

笔杆向后躺着。

坐姿歌

头正肩平脚着地,

三个“一”字要牢记。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边有一拳,

手离笔尖要一寸。

二、巧用儿歌写好笔画

汉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方块字,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笔画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的了千变万化的汉字。汉字笔画的长短变化,结构的多样性,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形态美。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是有机的组合,每一个笔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道理,教师在指导书写时,从“笔画”入手,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在初次学习某个笔画时,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带读儿歌,孩子们边模仿书空,边跟唱儿歌,让笔画教学更具形象化,更有趣味性。

横:起笔斜斜按,左低右高行,收笔轻轻按。

悬针竖:起笔斜斜按,直直竖下来,轻轻提起笔,尾巴尖又尖。

垂露竖:起笔斜斜按,直直竖下来,轻轻向上回。

撇:起笔斜斜按,往左撇下来,轻轻提起笔,尾巴尖又尖。

捺:起笔不用按,直接右下滑,行笔轻到重,尾巴稍稍往下走。

点:直接起笔按,收笔把锋藏。

横折:横到转折处,先往右下按,竖再往左斜。

横钩:横到出钩处,先往右下按,提笔向内钩。

竖折:竖到转折处,稍稍作停顿,再往右平横。

竖提:竖画直而正,竖尾先停顿,提向右上方。

竖弯:下笔写短竖,圆转写短横,收笔轻轻回。

竖钩:竖画直而正,竖尾先左停,钩向左上方。

弯钩:竖画先右下,而后改左下,起与钩对齐。

卧钩:先向右下起,圆转右平行,向左上出钩。

撇折:起笔斜斜按,往左撇下来,竖尾先停顿,提向右上方。

横撇:横到转折处,先往右下按,往左撇下来,轻轻提起笔。

竖弯钩:起笔斜斜按,稍向左倾斜,转弯要圆润,收笔向上钩。

横折弯钩:右按先往里,拐个小圆弯,尾巴要舒展。

横斜钩:右按先往里,拐个大圆弯,提笔出尖钩。

当笔画基本学完的时候,再学唱下面的儿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记忆。

学汉字很重要,基本笔画要写好,

从左到右横写平,从上到下竖要直,

先轻后重写个点,先重后轻写提,

由粗到细撇像刀,由细到粗捺有脚,

竖钩要挺直,弯钩像把弓,

横钩横折不一样,竖提竖折有区别,

仔细看,认真练,笔画才能写正确

三、巧用儿歌记牢笔顺

在八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小学基础教育对于笔顺都特别重视,牢记笔顺是一项必修功课。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渐渐淡化了字的笔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认字的能力。这个的理念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困扰——学生书写不按笔顺,容易写错别字,字形结构难看等。低年级的基础没有打扎实,到了高年级形成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想要改变这种错误的书写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甚至无法改变。正确的笔顺可以帮助学生少写错别字,帮助学生规范书写,提升写字速度。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笔顺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功课,我们照样可以巧妙运用儿歌进行教学。

笔顺规则歌

要想把字写得好,

笔顺规则要记牢:

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

先里头后封口,

先中间后两边。

四、巧用儿歌识田字格

“田字格”是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的练习方格,它本身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只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起到辅助参照的作用,通过与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分辨汉字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别看田字格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重要的前提。

田字格儿歌

田子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田字格,四条边,

把字写在正中间,

上下左右不靠线,

行列整齐一线牵。

低年级学生在写字时,往往会出现字过大撑满了田字格,或过小缩在了田字格的中心,甚至偏在了田字格的某一边的现象。因此要教会学生让汉字能“字守中宫”,汉字应摆在田字格的中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概要占格子的十分之七。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下面的儿歌就是为了让孩子把汉字写在田字格中间。

上留天,

下留地,

左右两边差不离。

五、巧用儿歌分析汉字

随着不断地学习,孩子们会遇到各种结构的字: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的字、全包围的字。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摸到一些门道。通过儿歌,我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一个个生字。比如:

左右结构的字:比比天地,看看宽窄,注意穿插,小心避让。

“住”字,天平地不平,左窄右宽。

“吸”字,天不平地也不平,右边一撇托住左,因为要注意穿插。

上下结构的字:上下对正。

例如:“歪”字,上面的竖和下面竖对正。

半包围的字:冲出包围圈。

例如:“过”字,右上方的横要冲出包围圈。

一年级和二上,我主要是根据他们的发现来编儿歌,到了二下,我逐渐放手让他们自己编。学生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一点不畏惧,经常会有让人惊喜的表现。比如:

左旁小者齐居上

右旁小者齐居下

横长竖短撇捺宜收

横短竖长撇捺宜放

马头小小马背宽

再比如:分析“注”字,除了“天平地不平,左窄右宽。”学生还知道“右边横笔多,空白要相等,最后一横要写平。”等等。

通过两年的写字教学实践,学生已经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的幼小的心里甚至立下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参考文献:

[1]2013年 史雨轩 《初级汉语趣味性教学法研究》

[2]2012 年 陶双芳 《巧编儿歌记汉字》

猜你喜欢

儿歌写字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睡觉儿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儿歌绝唱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