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塞外舞曲》浅析

2015-04-29史昀冉

北方音乐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化

【摘要】马思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音乐教育家,在他创作的各种音乐体裁中, 以小提琴曲的创作影响最为突出。由《史诗》《思乡曲》与《塞外舞曲》组成的《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里程碑式的杰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塞外舞曲》音乐创作风格及演奏技法的分析,探求马思聪小提琴乐曲创作中民族化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纯朴热烈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马思聪;小提琴曲;塞外舞曲;民族化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 也是我国近现代具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了数目众多的小提琴曲,将西方音乐技法与中华民族音乐语言进行融合,创造了既区别于欧洲音乐又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国小提琴音乐风格特征,开辟了运用中国传统民歌等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塞外舞曲》就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首,是马思聪在1937年创作的小提琴组曲——《内蒙组曲》(原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三乐章, 是他在遭遇了战争的苦难,真正体验了贫苦大众现实生活后的创作。

一、爱国情怀为主的创作题材

该作品创作于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战争这个战争的年代里。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人们共同经历着战争的苦难与生活的艰辛。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与社会背景,马思聪在民族危难共存亡的关键时刻,以饱含民族自豪感与强烈自信心的思想信念、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的创作,抒写出了蕴含无比深情的祖国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塞外舞曲》是对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的讴歌,这些音乐作品都写出了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该部作品着意于从写实性出发,抒发了作曲家的赞美与怀念的爱国情怀。

二、民族化语言的音乐特色

《塞外舞曲》主题源自绥远小调民歌《叫大娘》,该小提琴曲几乎原封不动地运用了完整的原民歌素材。在乐曲中, 马思聪将原本为叙事风格的民歌进行变化, 节拍从4/4 变成突出舞曲性的紧凑的2/4。马思聪通过钢琴织体的变化、音区的提高、旋律的加花装饰及力度的变化而对主题进行了两次变奏。而作为对比性的中部, 主要通过改变织体、主题节奏拉长和速度放慢等形成变奏, 结合小提琴双音的演奏技巧,成为一首热烈奔放的舞蹈之歌。

三、多元素的创作演奏技法

《塞外舞曲》是以四部曲式为基本结构,将变奏作为音乐发展手法,以变奏与再现、反复相结合的一部作品。第一部分A主题(9-18小节)为欢乐的舞曲主题,采用特有的后半拍节奏,具有强烈的舞蹈性。A1是主题重复句,在持续的主音上做节奏与装饰性的变化,突显热闹的节日氛围。A2再次重复主题,在音高音量和织体上都稍作变化。B段是单一曲式的过渡段,小提琴与钢琴伴奏相隔一拍形成下八度完全模仿,B1将B主题的8小节向上移调,与前八小节形成强弱呼应。C段主题是一个三句体的乐段,旋律更为自由辽阔,与之前的音乐主题形成鲜明对比。C1主题小提琴采用低八度重复旋律,展现草原的自由与宽广。全曲最后形成再现四部曲式,最后十小节为急板是A部主题的再现,钢琴用极快的速度再现主题旋律,具有再现和结束的双重作用。

《塞外舞曲》全曲共199小节,前8小节为引子由钢琴演奏出铿锵有力、粗犷的曲风。第9小节小提琴主旋律进入,一小节左手拨奏与一小节右手拉奏相互交替。演奏时要注意拨弦与连奏的配合,音色要富有弹性。19-28小节为主题重复句,音量要增大,用弓根部分短促而有力地演奏,利用高声部空弦E的回声效果制造出节日热烈欢乐的氛围。29-43小节为主题的第二次重复,其中第31-40小节的连续抛弓是一大难点,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要求演奏的灵活有旋律感。44-59小节为过渡性乐段,这一乐段调性发生变化,采用小提琴与钢琴的下八度完全模仿,连续的上行双音演奏要准确无误,53小节后音量要发生变化,音量增强产生前后呼应的层次感。60-67小节是以B段十六分音符的主动机作展开的连接句,67小节处要稍稍渐慢。68-83小节是C段的主题,旋律线条变宽变长与A段形成鲜明的反差,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尽情驰骋,演奏时左手揉弦的力度与速度增大,右手换弓柔和表现出绵延悠长。84-97小节音域降低一个八度,略显沉重感,与之前的C主题形成呼应,给人一种遥远回音之感。98-104小节,通过G弦厚重的低音来体现音乐的变化。105-114小节再现主题旋律,此处旋律欢乐中略带悲伤,复杂的情感相互交织是作曲家内心真是的情感流露。115-124小节高八度重复主题旋律,125-141小节,通过泛音空灵的演奏再次重复主题,泛音的演奏要有虚无缥缈的感觉,耐人寻味。142-157小节是过渡段的完全再现,158-165小节为连接句,演奏时要有张力。166-187小节,进入尾声再次重复悠扬的第二主题。188-199小节,钢琴以极快的速度再次重复主题,共同与小提琴的华彩句推向高潮,在辉煌的和弦拨奏中结束全曲。

四、结语

马思聪是我国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之情,让更多的后人意识到民族音乐的可贵之处,也为中国的小提琴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体现了当代小提琴音乐的民族化,让我们在演奏这些优美的作品时能感受到那片赤诚之心。

参考文献

[1]梁茂春.论马思聪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J].中国音乐学,1989(3).

[2]杨儒怀.马思聪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4).

[3]谢林.思乡曲、塞外舞曲的演奏要求及体会[J].广东艺术,2003(4).

作者简介:史昀冉(1990—),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提琴。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挑战与自觉——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民族化教学的当代性思考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项目”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统一艺术——冼星海的音乐思想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