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锻炼路径

2015-04-29周勇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当堂先学自学

周勇

我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具备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习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能学”、“想学”、“会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通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可持续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切实施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克服“重教轻学”、“先教后学”等弊端,消减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在研究有关教学模式和课例后,初步构建了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

一、源于洋思中学的启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实践和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以作为一堂课的起点。但是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基于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指导须体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教学模式的初构

我们在借鉴洋思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其中继承与发展了洋思模式的两个方面。一是把课前预习变革为课内预习,强调自学。二是注重课内练习、当堂训练反馈。不过洋思模式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操作原则

1.“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到了初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先学”,通过“课内预习”解决一部分问题,并在“先学”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实施“后教”。

2.及时反馈原则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以当堂知道答案对错效果最好,“3+X”模式设计了两次反馈,一次是课内预习后,学生自然生疑的反馈,另一次是课内练习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调整教学反馈的频率和节奏。

3.灵活兼容原则

我们主张模式“定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可以吸纳他人创设的任何一种模式的某个环节的优点,当作“X”融入“3+X”模式,“X”的出现,使该模式灵活兼容,很有创意。

4.生成创新原则

一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生问师导”环节确保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实时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操作环节分析

我们用“3+X”来解读这堂课。“导入”和“激情总结”属于模式中的X,第一步为课内预习(先学),第二步是生问师导(后教),第三步则是课内练习。教学流程符合我们的“3+X”的教学模式。再看魏书生先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讨论、自测”相当于本模式中的的三个关键环节,“定向、答疑、自结”则属于X。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基本规律基本环节已很分明了。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课内预习(先学)与生问师导(后教)必须衔接,这是因为学生自学后,肯定有疑问。我们在推广时发现有的老师在学生自学后就回到讲授,这是不对的。至于“生问师导”与“课内练习”之间安排几个X,由教师决定。

1.课内预习

课前预习有必要,但有两个问题较难克服,一是门门功课要预习,學生没有时间;二是有的学生不自觉,流于形式。变课前预习为课内预习,是处理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提供学案预习,也可自学课本。

2.生问师导

传统教学是“师问生答”,我们的新模式则强调“生问师导”。

其一,要解决“生问师导”环节会出现学生不敢问、不知道如何问、没机会问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发扬民主,优化提问环境。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正的文字一样。”学生不敢问在思想上有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二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所以教师对提问学生要积极鼓励。

其二,要教会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提问技能,教会学生如何问问题。由于学生的提问是非预设的,对教师专业水平是一个考量。不敢问的要鼓励问,问偏的能矫正,被学生问倒的能解围,杂乱的问能梳理,与预设的“师问”相同的,能迅速调整,不重复。

3.课内练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的练习,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内练习要体现及时反馈原则,做到“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课内练习时间增多,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

五、“3+X”模式的保障与评价

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意味着痛苦,除了教师自我蜕变外,外界促成也是必要的。需要学校检查教案时着重检查“3+X”的“3”部分,也就是说,教案的教学过程部分有没有模式中必备的三个环节:课内预习(先学)、生问师导(后教)、课内练习。如果没有,要求补上。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就能自觉运用“3+X”模式。

在观摩课时着重观察“3”的落实。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课内预习(先学)、生问师导(后教)、课内练习三个环节。如果缺少其中某个环节,观课者及时提醒,希望在下节课能够践行。久而久之,教师就会自觉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便于教师理解模式、应用模式,笔者归纳出两句口诀:“两习(预习、练习)进军课堂,两问(师问、生问)并驾齐驱。”教师可以利用口诀反思,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没有“两习”“两问”。有了,就符合。没有,看看哪个环节可以浓缩,腾出时间,补上缺少的环节。

经过两年探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探索意识与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又减轻了学业负担。由于“生问师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会问一些超出教师预设范围的问题,促使教师查资料、勤请教、多思考,转变了教师教育思想,实现了“教学相长”,进而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当堂先学自学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