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创业意识调查

2015-04-29宋洁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大学生

宋洁

摘 要 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的创业意识受社会客观环境影响,呈现积极的内涵水平,创业需要强烈饱满,创业动机多元共存,创业兴趣多样丰富,创业信念坚定清晰,创业评价全面客观,其中创业评价表现最为显著。不同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学业水平学生以及独生子女与否学生的创业意识存在差异。应用技术型大学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制度建设、创业教育规律研究、实践创新、教学渗透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展开工作。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生;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2-0042-06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它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与行为,并规定其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编制“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和有效策略,能够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首先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要求写出自己对创业意识的真实想法,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补充和归纳整理。创业意识评价理论模型的结构主要参照Karl H. Vesper 和 William B. Gartner的《Measuring progres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结合胡莉[2]、万凤艳[3]、王凤辉[4]、赖泽源[5]等人在研究中所用问卷的相关量表的条目,拟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初测问卷题项,形成封闭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学生调查问卷。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先对抽样小范围计算每个分量表(维度)的α系数,即计算每个单项与其所在的分量表(维度)总分的相关,用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删除相关系数低的题目。同时结合对问卷编制效度题的检验。经过反复筛选,最后形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学生问卷,共37题,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念、创业评价5个维度。其中,反向题三题,需反向计分。

问卷全部由填选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肯定态度。

由于研究的需要以及地域与实践时间等原因,选择上海电机学院开展相关的抽样调研工作,并结合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回收有效卷529份,有效回收率为88.2%。其中,男生368份,占69.6%;女生161份,占30.4%;理工科学生306份,占57.84%;文科学生223份,占42.16%;独生子女学生353份,占66.73%;非独生子女学生176份,占33.27%;来自城市的学生281份,占53.12%;来自农村的学生248份,占46.88%;学业水平优秀的学生175份,占33.08%;学业水平中等的学生230份,占43.48%;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124份,占23.4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填选题采用频数分析法。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采用同质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测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运用SPSS19.0进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得出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084。说明问卷的信度符合教学测量的要求。

问卷通过编制效度题(测谎题)来探测问卷的效度。测谎题2题,不计分,如果被测者均答错,则该问卷视为无效。

(二)学生的创业需要

表1 学生的创业需要

项目内容 平均值 不赞同% 中性% 赞同%

我愿意尝试在校创业 3.62 21.4 23.6 55.0

我有毕业后创业的想法 3.58 19.5 26.1 54.4

如果学校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我会选修 3.49 19.7 31.0 49.3

我愿意参加相关大学生创业大赛 3.48 19.5 32.7 47.8

我愿意参加学校的创业型社团 3.43 26.7 22.5 50.8

我把创业作为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 3.50 25.0 23.8 51.2

我对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了解 3.18 34.0 23.4 42.6

我觉得我已经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 2.89 42.2 29.5 28.3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创业需要,体现在积极参加创业型社团、创业类选修课程、创业大赛等。有55.0%的学生愿意尝试在校创业,51.2%的学生把创业作为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但是仅有28.3%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学生们有较为强烈的创业需求,与自身的创业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认知落差能够激励学生们不断拓展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研究同时发现,目前仍有34.0%的学生表示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了解,这需要学校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政策引导。

(三)学生的创业动机

表2 学生的创业动机

项目内容 平均值 不赞同% 中性% 赞同%

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4.01 13.2 14.9 71.9

创业是迫于就业压力 3.27 31.8 20.6 47.6

创业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 3.79 13.0 17.2 69.8

创业是为了让家庭更加幸福 3.72 12.5 27.0 60.5

创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3.58 21.2 21.4 57.4

创业可以更好地自由支配时间 3.53 18.9 23.6 57.5

创业是为了挑战自己 3.88 12.1 19.3 68.6

图1揭示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各个维度。可以看出,各维度均处于中性水平之上,说明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多元且共存。顺序依次为:自我发展>利益实惠>社会利他>名声荣誉。在自我发展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可以更好地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创业是为了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利益实惠方面,大学生认为创业不仅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还可以让家庭更加幸福;在社会利他方面,71.9%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名声荣誉方面,57.4%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见表2。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受创业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其生存发展、成就价值的反映,也是其创业理想的写照。尤其是具有社会利他的导向作用,能够使大学生的创业更加体现亲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互惠,现实回报与潜在回报的共赢,能够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图1 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四)学生的创业兴趣

表3 学生的创业兴趣

项目内容 平均值 不赞同% 中性% 赞同%

愿意从事贸易类企业方面的创业 3.53 20.4 24.6 55.0

愿意从事制造类企业方面的创业 3.25 25.5 34.6 39.9

愿意从事服务类企业方面的创业 3.28 28.9 25.5 45.6

愿意从事农、林、牧、渔业类企业方面的创业 2.95 37.8 30.8 31.4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兴趣集中在贸易类、制造类、服务类,而愿意从事农、林、牧、渔业类企业创业的平均值略低于中性水平。见表3。这需要我们营造更加多元的创业环境,宣传各行业的成功创业典范,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抉择。

(五)学生的创业信念

表4 学生的创业信念

项目内容 平均值 不赞同% 中性% 赞同%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小 3.37 18.0 35.7 46.3

我有信心能实现成功创业 3.51 17.4 35.2 47.4

47.4%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能实现成功创业,但是也有4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小。见表4。创业信心与创业成功认知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感觉到大学生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其对创业的蠢蠢欲动但又充满着对成功前途的未知心态。

(六)学生的创业评价

表5 学生的创业评价

项目内容 平均值 不赞同% 中性% 赞同%

创业素质 创业需要有毅力 4.20 11.3 10.6 78.1

创业需要具备诚信 4.28 6.4 12.3 81.3

创业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4.22 9.8 11.9 78.3

创业需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4.21 9.3 13.0 77.7

创业需要具有果断决策的能力 4.19 13.4 7.6 79.0

创业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技能 4.16 13.0 11.5 75.5

创业需要具有相关行业知识 4.26 9.3 10.0 80.7

创业需要有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16 11.7 11.5 76.8

创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29 7.9 12.5 79.6

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4.10 10.6 14.4 75.0

大学生创业往往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经验不足 4.11 11.7 7.8 80.5

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 4.04 10.8 15.1 74.1

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4.11 11.5 11.9 76.6

大学生的创业评价主要围绕创业素质和创业环境展开。在创业素质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相关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技能是创业成功的基础,诚信、毅力、勇气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创新精神、决策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在创业环境方面,76.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但是也有80.5%认为大学生创业往往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75.0%认为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见表5。创业素质反映了创业者的综合实力,是其创业行为的内部推动力量;创业环境体现了创业者对政府、社会、人际等的整体需求,是其创业行为的外部强化力量。创业行为是受内外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大学生的创业评价体现了大学生对创业较为客观的认识,以及对创业全面而又清醒的衡量。

(七)学生创业意识的性别差异研究

图2 不同性别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2描绘了男女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差异来看,男女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在创业需要、创业信念和创业兴趣方面,男生的平均值要高于女生,可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加乐于接受挑战、更具冒险精神,对于创业的需要、兴趣和信念也更高些。而在创业评价、创业动机方面,女生的平均值要高于男生,可以认为这跟女生与生俱来的细腻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女生相对于男生往往考虑问题更加多面细致,因而创业动机层次更为明晰,对创业的权衡评价更加深入。

表6 男女学生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

创业需要 创业动机 创业兴趣 创业信念 创业评价

t 1.110 -0.631 0.166 0.851 -2.956**

Sig. 0.268 0.528 0.868 0.395 0.003

分组变量:性别

*在显著水平为0.05时(2-tailed),相关显著

**在显著水平为0.01时(2-tailed),相关显著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统计表6中表明男女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不是都显著。女生的创业评价(Sig.=0.003<0.05,即P<0.05)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内容男女生无显著差异。统计数值也反映了男女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但就所有影响因素而言,男女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存在太大落差,创业意识相当。

(八)学生创业意识的学科差异

图3描绘了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差异来看,不同学科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在创业需要、创业信念、创业兴趣方面,理工科的平均值显然高于文科,可以认为这与理工科的学科特征有着密切关系,理工科学生相对于文科学生专业性更强些,其在相关专业领域,如计算机、微电子等产业的创业优势更为明显,因而体现在其较高的创业需要、创业信念和创业兴趣方面。而在创业评价和创业动机方面,理工科的平均值没有文科的高,我们认为这跟文科学生的创业心态和创业形势有关,正因为文科学生可能面对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创业竞争更为激烈的现实,其创业动机和创业评价也更为积极多重。

图3 不同学科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统计表7中表明不同学科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不是都显著。理工科学生的创业需要(Sig.<0.05,即P<0.05)显著高于文科,文科学生的创业评价(Sig.<0.05,即P<0.05)显著高于理工科,其他内容两者无显著差异。但从Sig.值来看,创业信念的Sig.值相对其他内容要小些,且比较接近0.05,说明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在创业信念方面也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所以从统计数值也反映了不同学科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

表7 文科、理工科学生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

创业需要 创业动机 创业兴趣 创业信念 创业评价

t 2.215* -0.721 1.219 1.960 -2.167*

Sig. 0.027 0.471 0.223 0.051 0.031

分组变量:学科

*在显著水平为0.05时(2-tailed),相关显著

**在显著水平为0.01时(2-tailed),相关显著

(九)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4 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4描绘了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差异来看,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总体上,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平均值要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可以认为,一般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优越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家庭依赖性相对强些,对创业的主动思考意识也相对较弱。

表8 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 创业需要 创业动机 创业兴趣 创业信念 创业评价

t -1.142 0.375 -1.101 -0.062 0.764

Sig. 0.254 0.708 0.272 0.959 0.445

分组变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在显著水平为0.05时(2-tailed),相关显著

**在显著水平为0.01时(2-tailed),相关显著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统计表8中表明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都不显著。Sig.值均>0.05,即P>0.05。所以从统计数值也反映了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不存在太大落差,创业意识相当。

(十)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5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5描绘了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差异来看,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在创业评价、创业动机、创业需要方面,城市学生的平均值要高于农村学生,可以认为这跟城市学生的接触面和眼界有关,城市学生相比于农村学生信息量更大些,对创业的评价、动机、需要也更为全面。而在创业兴趣、创业信念方面,农村学生的平均值要高于城市学生,可以认为这主要是由农村学生淳朴、坚韧等特征所决定的,农村学生相比于城市学生学习上更为努力,自我奋斗的精神动力更足,创业信念更为坚定,创业兴趣领域更宽,如从事农、林、牧、渔业类企业方面的创业也是其重点选择之一。

表9 城市与农村学生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

创业需要 创业动机 创业兴趣 创业信念 创业评价

t 0.433 1.707 -1.733 -0.634 2.569**

Sig. 0.665 0.088 0.084 0.526 0.010

分组变量:家庭所在地

*在显著水平为0.05时(2-tailed),相关显著

**在显著水平为0.01时(2-tailed),相关显著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统计表9中表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不是都显著。城市学生的创业评价(Sig.<0.05,即P<0.05)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其他内容两者无显著差异。所以从统计数值也反映了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但就创业意识方面而言,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差异不是都显著,不存在太大落差。

(十一)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6 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

图6描绘了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从三条曲线的走势差异来看,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确实存在差异。总体上,创业意识水平与学业水平成正比,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其创业意识水平越高。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的学生,其创业意识的各维度比较接近,不存在明显差距。说明成绩水平中上的学生,其创业意识水平均较高。而在创业信念方面,成绩一般学生的平均值还略高于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一方面说明学业水平虽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但不是决定创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应充分动员各学业水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以学业水平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前景的唯一标准。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

应用技术型大学应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各项政策制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的组织建制、规章制度和运作机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具体措施,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和稳定性。逐步改变高校人才培养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置于中心地位[6]。

(二)研究创业教育规律

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其育人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相应的教育规律,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已形成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并在高等教育学框架内建立了相应的学科方向。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但美国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在商学院,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创业而进行的,并日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一点与我国是有所不同的[7]。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未自成体系,一些对创业教育有所探索的院校,所开设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的比重还很小,并大多为选修课程。创业教育模式关注较多的还是少数学生,对于人才培养还只是限于补充的地位。需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对创业意识培养规律的认识。可以确立相应的研究点,建立专项基金,探讨科学化、规范化的创业意识培育模式。

(三)注重实践创新

创业教育可不拘泥于某一种实践方式,可以创办公司企业,也可以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新设计。创业意识的培养,可通过社团或沙龙的运行与管理、公共活动或公益服务的设计与组织、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专业技能或社会调查的分析与启示、竞赛或头脑风暴的问题解决构想与路径、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申请与突破、法律见习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进行。如有的高校通过三学期的实施,尤其是短学期的推行,为大学生提供实践、试验的平台和空间,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行业信息,拓展包罗万象的创业兴趣,根据个体差异和个性所好,形成丰富多彩的创业计划,开发各行各业的创业领域。

(四)强化教学渗透

一方面可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创业教育类课程可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实施。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个体的需求与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课程,注重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实行完全学分制,确保学生选课拥有一定自由度,鼓励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创业类课程。加强课程开发,搭建国际教育平台,增设国际教育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以其他专业课程为依托渗透创业意识。

(五)营造创业氛围

提高创业教育的辐射影响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文化设施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业典范,形成创业意识教育的浓厚氛围。利用校友资源,努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浓郁的创业意识培养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利用校报等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发表评论、剖析理论、进行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为创业意识的培育活动营造浓厚宣传环境。将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追求,并通过外部环境的优势强化,引导大学生获得创业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创业意识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初探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问题研究
结合专业特色培养中职牧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
对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