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观性角度看常用的含假设义的连词
2015-04-29李莹
摘 要:本文主要考察“如果”“万一”“要是”“一旦”“假如”这5个常用在假设复句中的连词的使用在“行域”“知域”和“言域”中的分布,考察5个连词的主观性等级排序。
关键词:主观性 如果 万一 要是 一旦 假如
一、引言
复句及其中的关联词历来受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常见的复句划分方法是两分法: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假设复句是偏正复句中的一类,假设复句中常用的连词就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本文主要讨论“如果、要是、一旦、万一、假如”这五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连词。
以上五个词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用法相似,词典中的释义往往不能对它们的使用条件和意义做准确全面的说明。以往,学者们对这五个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探究这些表示假设意义的连词在句中的位置、搭配、使用条件,并对其语义作细致描写。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五个词在主观性上的差异。
二、词性的确定
在各类辞书和著作中,关于“如果”“要是”和“假如”的词性,各家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是连词。但是,对“万一”和“一旦”,有一些不同意见。首先,在大部分辞书和著作中,都认为“万一”和“一旦”有名词用法,它们的名词用法本文暂不作讨论;有不同意见的是二者的虚词词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认为“万一”是副词的有: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万一”是连词的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1);认为“万一”是副词兼连词的是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1999)。
认为“一旦”是副词的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1999);认为“一旦”是连词的有刘月华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2001);认为“一旦”是副词兼连词的有邢福义《词类辨难》(1981)。
我们认为“万一”和“一旦”都是连词。作为虚词,二者在句中位置灵活,并且大都出现在复句中。例如:
(1)你是最重要的干部,万一我遭不幸,今后革命大业要你担当的,你的责任太大了。”《蒋氏家族全传》
(2)一旦出现上述导致政府解体的情形,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西方政治思想史》
(3)李嘉茂担心万一改产铁锁以后产品再次发生滞销,那么摆在他面前的无疑就是更大的失败。《李嘉诚家族传》
(4)如果治疗不彻底,患者一旦离开长期和他密切相处的治疗者,便会产生分离焦虑《咨询心理学》
“万一”有时出现在单句中,常见的结构为“万一……呢”。例如:
(5)你倒想得挺美,万一他不来呢?
(6)万一他不同意呢?
实际上,从语义上看,以上两例句都省略了后半句,完整语义应当是“万一他不来,该怎么办?”,“万一他不同意,该怎么办?”。这样的省略,应当和“呢”的用法有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一旦”和“万一”的虚词词性看做连词比较合适。
三、相关理论
(一)主观性理论
Lyons(1977)提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沈家煊,2001)
Edward Finegan认为主观性的研究比较集中的三个方面:①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即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情况的观察角度;②说话人的情感(affect),包括说话人的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③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沈家煊(2011)认为,除了情态动词,一些连词也有客观描述和主观认识之别。
刘昌华(2009)将主观性量化,他认为让步复句中主要使用非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牛保义(2005)将复句语义的主观化的主要表现分为视角主观化、情感主观化、含义主观化和认识主观化。他认为,在复句语义关系建构的过程中,说话人了为凸显自我参与性,注入了个人的感情、观点或看法,给复句的语义关系建构蒙上了一层说话人自己的感情色彩。张冠乔(2011)研究了“如果说”的历时演变,指出随着其主观性的增强,如果说的词义经历了从“假设某一个话题”到“假设提出一个话题”到现在的“提出一个全新的话题”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说”的假设义越来越虚化,主观性逐渐增强。
前人利用主观性理论对部分复句和连词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这些研究多为复句和连词所表达的主观性的描写,很少有各个词和结构间的主观性的对比研究。
(二)三域理论
1990年,Eve Sweetser在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一书中将条件句分成了三个域(domain):行域(content)、知域(epistemic)和言域(speech act)。
在行域中,“if-then”条件句表示:条件句中所描述的事件或事件的状态是结论句中事件的发生或状态的形成的充分条件。即“if p,then q”的意思是:“p是q的充分条件”。在知域中,“if-then”连词表明:根据条件句中有关事实的知识,可以推断出结论句的事实。Sweetser对言域中的条件句的解释是:结论句中的言语行为条件性地依存于条件句中描述的事件完成状态,即条件句中的事件诱发(enable)或者导致(cause)接下来的言语行为。
“行域”“知域”“言域”這三个认知域的区分主要是“客观域”和“主观域”的区别。行域属于客观域,而知域和言域则属于主观域。
在国内,沈家煊(2003)首先引介了Sweetser的三域理论,从认知域的角度对汉语复句进行三个概念域的区分,“行”指行为、形状,一般是对行为、事态的叙述;“知”指知识、认识,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知识状态有关;“言”指用以实现某种意图的言语行为,如命令、请求、许可、建议等等。李晋霞、刘云(2004)结合主观性和三域理论,分析了“由于”和“既然”在主观性上的差异。王丽超(2012)分析了假设复句在三域中的理解,总结出假设复句中常用的能愿动词。
四、连词的三域分布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对常用的含假设义的每个连词抽取了60个用例,考察它们在三个认知域选择上的倾向性,结果如下:
1.万一
本文考察的例句中,“万一”的行域表达仅有5例;一些可作知域理解的“万一”句也可以作行域理解,這是由于没有主观标记而造成认知域不明,在大多数理解为知域的例句中,都可以找到一些形式上的主观标记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言域句比例最大。
(7)经济合同的担保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万一]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可通过担保获得补偿;二是通过设置担保,促使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
(8)他们认为,如不抓住这一良机,[万一]蒋经国突然有什么意外,台湾形势急转直下,势必坐失组党良机。
(9)李华之所以愿意跟着刘招华一起逃,除了身上没有钱这个原因外,他觉得刘招华[万一]能逃出去,逃过这一劫呢。
例(7)为行域句。例(8)从语境中可以判断出“台湾形势急转直下”和“坐失组党良机”是未然事件,“势必”表明后半句结果分句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的主观逻辑推理,是该句的“主观标记”。例(9)是典型的“万一……呢”的省略形式,说话人的态度没有明确提出,但又隐含其中。这一句式通常用于“言域”表达。
2.一旦
在本文考察的60例“一旦”句中,表示行域的有33例;用于知域的例句不多,只有12例,其中很多在理解上也可以归为行域,见例(11);言域的例句极少。
(10)在整个课件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这四个内容信息子区各自的作用非常清楚,各子区的位置[一旦]确定以后,不能随意更换。
(11)其缺点在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旦]外部刺激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需求不一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10)为行域句。例(11)中,“外部刺激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需求不一致”可能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的真实原因,也可能是推测原因。“会”在这里的主观标记性不强。
3.假如
“假如”句中有一些行域和知域也比较难判断,用于言域的最多,有36例。
(12)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13)[假如]咨询者逃避或采取自我防卫,就可能被来访者看作能力不强、软弱,其结果会直接威胁咨询关系。
(14)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例(12)例(13)分别是典型的行域句、知域句。例(14)是言域句,主观标记是“可能”。
4.如果
(15)凡在职职工[如果]愿意接受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有权向雇主要求享受有带薪培训假期。
(16)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曾指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
(17)[如果]把道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仅需用奖惩或强迫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特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不需师生共同讨论道德规则和道德规则的立论基础与社会价值,那就大错特错了。
例(15)为行域句,例(16)为知域句。在“如果”句中,后半句如果用“那么”连接,多表示主观域;例(17)后半句“那就大错特错了”和前半句显然既不是事实关系也不是逻辑推理关系,只是说话人对前面所说现象的主观评价,属言域。
通过以上分析,在“知域”和“言域”这两个“主观域”中,多用“如果……那么……”句式;用于“客观域”时,多用“如果……就……”句式,“就”可能会隐现。
5.要是
“要是”的主观性也很强,言域句占考察例句总数的60%。
(18)你[要是]看《华尔街日报》的第一版,也经常有一大段文字是在讨论某些数字的。
(19)计算表明,其质量为两个太阳质量的中子星,密集到一个半径30千米的球体中,完全能实现非常高速的自转。要是白矮星(半径大400倍)也转得这样快,必定会碎裂飞开。
(20)[要是]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期望是审计师个个都像007一样神通广大,像包拯一样铁面无私,那还真就麻烦了。
例(18)中,“一大段文字在讨论某些数字”是客观存在,不受说话人主观看法影响,该句的用法是典型的行域。例(19)中的“必定”是一个肯定的主观标记,表明说话人个人判断“白矮星旋转得这样快”会带来“碎裂飞开”的结果,或者说是这一结果的原因。例(20)中的“那还真就麻烦了”明显是对前面内容的主观评价,而不是客观或者主观判断的结果。在“要是”句用作“言域”功用时,后半句常以“那”连接。
本文考察的五个连词的主观性可以通过以下图表看出来。(知域和言域同属于主观域)
从图表中的统计数据来看,这5个连词在假设复句中表达的主观性有较大的差异,按主观性等级从低到高排序为:
一旦<如果<假如<要是<万一
根据以上分析,这5个连词连接的假设句基本上都可以用于“主观域”和“客观域”表达,但是各有侧重。连词的主观性和其语义的搭配紧密联系,如主观性最强的“万一”,其后所接的分句多是实现可能性很小的事情,假设义很强。而主观性最弱的“一旦”,其后所接的分句多表示新情况出现,假设义相对较弱。
五、表假设意义的连词的主观性差异
(一)句式划分
通常,我们认为“如果”在假设句中常与“就”“还”“也”“那么”等搭配,并没有明确提出不同搭配的差别。通过以上考察发现,“如果……那么……”句式大部分表達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而“如果”与其他词搭配的句式主要用于表达客观事实或相对客观的看法,有时候也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
(二)特异语序和句式的意义
Osgood(1980)区分出自然语言的两种语序:自然语序和特异语序。自然语序立足于概念,特异语序传达说话人的兴趣、心绪、焦点等(转引自李晋霞,2004)。依据戴浩一(1988)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符合时间顺序的语序即自然语序,不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语序是特异语序。
我们所考察的5个连词根据时间顺序原则,在复句中都应该是前置的。然而在例句中,有不少连词及其引导的分句是后置的。自然语序和现实事实有最自然的对应关系,特异语序也可以表行域,但自然程度不如自然语序。也就是说,如果复句表现为特异语序,其主观性更强。“万一”在5个连词中主观性最强,表现更明显,基本形成了固定的省略句式“万一……呢”,通常置于句尾。如:
(21)第二次来可能是1994年底,也是想我要去北京发展,我得干点什么去,[万一]在北京就成了呢?
在口语中,我们有时也会违反顺序原则,或者说违反该词的一般使用原则,采用特异语序,以强调置于前面的新信息,这也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传达信息的主观处理,包含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以“如果”为例:
(22)我想借用你的自行车,如果你不用的话。(自拟语料)
(三)语体
本文考察的几个连词在口语和书面两大语体中并不是平衡分布的。在语料库中选取语料时,“要是”“万一”更多用在口语中,而“如果”“一旦”和“假如”更多地用在书面语中。从这5个连词的主观性考察来看,主观性较强的多用在口语中,主观性较弱的多用在书面语中。因为一般来说,口语更真实地表达说话人丰富的情感,而书面语,尤其是书面语中的一些公文语体,表述更为客观。
六、结语
根据语料分析,“如果”“一旦”“假如”“要是”“万一”这5个连词在主观域、客观域中的使用频率不同,主观性也有差异。在表达假设义时,“万一”的主观性最强,与言域的联系最自然;“一旦”的主观性最弱,和现时行域联系最自然。
参考文献:
[1]Eve Sweetser.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J].中国语文,2004,(2).
[3]刘昌华.让步复句与主观量范畴[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牛保义.复句语义的主观化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4).
[7]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7).
[9]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
[10]王丽超.假设复句行知言三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李莹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