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对组织结构化的影响浅析
2015-04-29杨静
杨静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更为深层次的、世界性的结构层面的社会文化变迁即现代化的特征,尤其是作为变迁主体“人”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变化,尝试浅谈人的现代化如何影响组织的结构化(包括组织的制度结构化、层级结构化、文化结构化三个方面)问题。人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取向的改变对组织结构化存在影响的同时组织环境也会对人的现代化过程产生影响。
[关键词]现代化;组织结构化;行为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69 — 02
社会变迁中文化变迁对人和组织各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大课题。现代化不仅包括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而且也包括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中“人”的心里特征和行为取向的改变对组织存在重要影响。我们将尝试浅谈人的现代化如何影响组织的结构化(包括组织的制度结构化、层级结构化、文化结构化三个方面)问题。人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取向的改变对组织结构化存在影响的同时组织环境也会对人的现代化过程产生影响。
一、概念界定
1.社会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学领域,社会变迁包括所有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与发展,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相关研究。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从内涵上讲,既包括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含社会的整合与解体。因此,其定义可以归纳为:较长期地看,短期内较稳定的东西发生变化的过程,社会文化变迁就是社会文化的结构发生变化。
2.现代化
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社会为了进一步求得发到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过程,包容一切的全球性活动。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人的现代化就是在当代历史的时空中形成适应现代化世界发展潮流的人的特性,是某种历史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的共性是与现代化社会普遍性要求相适应的人的抽象本质;而它的个性,则是各个国家民族时代特色和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现代化表象及特征
现代化被看作为社会文化变迁中,更为深层次的、世界性的、结构层面的一种变化。现代化理论存在三个基本观点:(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很多领域方面巨大的差异以及性质上的分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心理上的。此种传统与现代的两分法,背后的假设是现代化进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种“社会进步”过程。我们将这一特征理解为在探讨社会文化“结构”的议题。(2)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文化与价值观。特别是理性化、世俗化、普遍主义、公共参与、个体主义、个人成就、多元开放等价值观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来自文化和价值观的社会发展驱动力的关注理解为对变迁主体“人”的价值观的问题。(3)现代化的國家通常具备一些相同的特征,通过传播与模仿,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同,社会之间的相似性超越了传统时代。组织及社会可能存在一种“趋同”的势态。
1.文化震荡与未来的震荡
文化震荡与未来的震荡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它充分体现了变迁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毋庸置疑的影响。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都注意到了现代社会的聚然巨变对人类的心理生活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让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从而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然后产生心理上的震颤与麻痹。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者将这种由内部文化积累或者外在的文化植入引起的急剧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的冲击与震动称为“文化震荡”。
2.边缘人或过度人
边际人也称为过渡人或边缘人。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将边际人界定为社会文化变迁或地理迁徙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转型人格。指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之间的,具有中间性和边际性的人们。边际人是在多元文化包括新旧文化、不同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下的产物,由于个体在与急剧变化的文化体制、人际关系与社会规范相作用时,人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碰撞、选择、冲突,在自我协调后可能会导致人格分裂并出现多变多重化。从社会心理学来讲,主要存在两种解释:一是处在两种社会形态的转折点或者两种时代交界处的特定人格;二是处在两种文化接壤处的特定人格。由此,边际人的类型从时空上可以分为两种具体形态:即历时态边际人和共时态边际人。历时态边际人又可以称为“过渡人”,通常在社会动荡或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新旧思想的交替、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变革都会令他们的内心产生茫然、失范、冲突、生疏的感觉。然而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最终会称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先驱者。
3.代沟:行为方式的断裂
在实证性的研究方面,相对系统的探索以周怡的一系列论文为代表。在1993年进行的一项以南京10大城区16岁以上的非农业人口为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首先,代沟现象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性是为不同代被调查者所普遍承认的,还形成了鲜明的代沟意识;第二,对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中的代沟表现大多认为是存在于价值观念、生活的方式、知识或能力、追求的目标、拥有的地位或经验五个方面,调查数据也表明,不同代的城市居民在上述五个方面存在着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
文化震荡引起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判断,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非常重要。边缘人的特征表明文化是多元化的,具有包容性;代沟的特征反映出价值观是不同的,需要相互理解与对话。这些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失序感”、“疏离指向”、“高度焦虑”、“情感中立”、“市场取向”等等。
三、人的现代化与组织结构化的相互影响
(一)人的现代化对组织的影响
企业组织结构化理论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在企业组织的元要素之间分配权力与利益,才能使企业具备决策、协调和激励功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企业组织结构化就是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参与组织活动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形成、运作、变更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制度结构化、层级结构化文化结构化三个方面。通过制度结构化来规范参与者类群之间的正式权力利益关系;通过层级结构化来规范参与者个体之间的正式关系;通过文化结构化来规范参与者类群以及个体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企业内部的组织的参与者类群之间存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权力关系,这些会受到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特征变化的影响。
1.层级结构化。所谓的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当中,能够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与权利,使得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谋其责,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行事。人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对组织程序会存在影响。例如网络化、虚拟组织的出现,传统的组织程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如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在组织里,原来面对面的沟通方式都转变为网络虚拟的沟通。组织形态也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和灵活性的特征。
2.制度结构化。所谓的企业组织制度包括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程序、办法和标准等等,是每个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并为各个部门及其成员规定了相应的职责和职权,是企业的组织指挥系统。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权力关系。
3.文化结构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式仪式等组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文化是一种理念形态的价值观,是长期过程中企业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独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包括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发展战略、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进而文化的多元化。组织文化将呈现多元化与原来一元化相结合的观点,70后、80后与90后员工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对组织文化多元化与包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会逐渐倾向于在认同企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尊重个人异质性价值观的存在。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只有满足个人的目标需求才可以真正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环境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人的现代化與组织结构化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仅人的现代化会带给组织带来变化。组织环境也会对人的现代化反过来产生影响。尽管人类创造环境,然而环境作为“诱发系统”又是现代人得以确立的重要构成。人所处的具体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的现代化转变过程,而在现代化过程中环境的促成作用有具备双重机制:一方面具体环境的变革同时又是构成人的现代化变革的外部特征,这充分表明环境与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体;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环境又以多重角度引导、诱发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变革,同时也人的观念行为也反过来促进了环境的升级。
工作组织的环境只是影响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环境机制之一。此外,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多重作用的不同工作组织的职业性质对人的现代化发展也不容忽视。职业环境的现代化要求主要包含:(1)城市化要素;(2)社会化要素;(3)知识化要素;(4)管理体制要素;(5)流动率要素。综合这五种要素,不难发现职业环境从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从各个方面都比较直观、强烈的波及社会化分工和管理体制改革。这种分工与改革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唤醒了新一代人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工作环境的城市化,可以让生产者开阔视野、加快生活节奏,塑造出守时、纪律严格和计划性较强的一代人。随着组织成员文化与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更加适应并接受新鲜事物,从而职业技术也随之提升,环境流动性特征更加显著。生产者自身也会更讲求效率、勇于创新,促进个性潜能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克莱德·伍兹著.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罗珉著.管理学前沿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周晓虹著.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