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大林民族观雏议

2015-04-29李光映伊全胜

理论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

李光映 伊全胜

[摘 要]斯大林作为苏联民族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对民族问题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民族问题日益凸显,重新考察斯大林民族观,对理解今天民族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斯大林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理论要素三方面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民族工作的简单看法。

[关键词]斯大林民族观;社会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平等;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20 — 02

一、斯大林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1.国际环境

19世纪中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肯定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至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以电的发现及其在工业上的广泛运用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另一面,生产力的快速进步,使得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有限的资源和市场无以应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口倾销市场,向世界范围内扩张,于是资产阶级以帮助其他民族发展为借口,在对本国人民实施剥削和压迫的同时,向其他国家进行殖民输入,导致国际冲突不断蔓延。1914年,由于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自此以民族为单位的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政治家和学者们逐渐告别传统的帝国思维体系,不得不考虑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2.国内情况

沙俄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境内大概有170多个民族,其中,非俄罗斯族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境地。斯大林的文章中写到,波兰人、芬兰人、犹太人、格鲁吉亚等少数民族,处在和俄罗斯人不一样的待遇。剥夺了随处居住的权利,供职的权利、就学的权利、机关工作的权利、创办学校的权利,这种疯狂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各民族的生活状况堪忧,②这种可耻的压迫政策,伤害了非俄罗斯族人民的利益,也使得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落后于中心城市。各地相继爆发了反抗压迫的民族运动,但由于运动领导者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本民族政治精英阶层的阻挠,最终这些民族运动宣告破产。这时期,作为少数民族格鲁吉亚族的斯大林,萌生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初步想法。

二、斯大林民族观的理论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的影响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恩格斯纵观当时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文章,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争取民族解放的一系列关系问题,为民族国家的独立指明方向。19世纪中期,马克思对民族理论进行深入考察,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里,讨论了民族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民族的到来是“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从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从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③这些论著从根本上分析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指出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必须借助先进的理论,依靠先进阶级的指导。到了19世纪70年代,面对期间出现过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各种谬论,马恩进行了详细批判,发表了大量作品,《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同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论述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关系,提出了民族和国家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观点,把平等运用到民族平等上来。这期间,马克思对民族理论的构建和科学阐述,标志着马克思民族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

斯大林在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虽然马克思的民族理论没有得以实践,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斯大林民族观的产生和发展。

(二)列宁民族理论对斯大林的影响

19世纪后期,民族国家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到处蔓延,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受到威胁。被殖民和被侵略的国家纷纷奋起反抗,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列宁抓住了机遇,领导俄国的无产阶級推翻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这期间,列宁写了许多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文章,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论民族自决权》、《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等文章最为典型,主要是阐述“民族自决”对苏联民族工作的影响,又讨论了“民族文化自治”的重要性。列宁接受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问题解决的思想理论,结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指出民族之间对抗性矛盾的消除,只有通过民族国家的武装革命,推翻统治阶级,彻底消灭剥削和压迫,人民才能获得平等和自由。

列宁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是斯大林民族观直接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通过研究和借鉴列宁的民族理论,斯大林接受和发展了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并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苏联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理论。

三、斯大林民族观的精髓

(一)民族概念的定义

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①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时代以前没有民族也不可能形成民族,因为当时民族的经济,文化,市场还没有建成,各民族还处于分散的状态,也没有把民族内部各个部分整合到一起的条件。当然,民族的地域、语言、文化共同性等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以前逐渐形成的。②

斯大林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方面的理论著作和在巴库等地区革命工作的经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系统地总结出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既不是部落的,也不是种族的,而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人们的共同体。③十月革命之后,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中又提到民族定义,相比之前改动不大,斯大林的这些理论和实践完善了马克思对民族的探索,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界定提供了依据。

(二)社会主义民族

斯大林在1923年《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中谈到民族的概念,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民族和民族语言的未来,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其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民族的概念”。斯大林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现代民族,即社会主义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④资产阶级民族通过虚构民族间平等,抢占少数民族的土地来扩张本民族领土,剥削和压迫少数民族,与帝国主义在一个战壕里。⑤而新式民族,即社会主义民族,苏维埃政权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被彻底消灭以后,在旧式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但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消灭并不代表所有民族的消灭。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民族萌生和壮大起来,他们比以往任何民族都团结,因为它们没有像资产阶级那些腐蚀民族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社会主义民族的全民性比资产阶级民族要好的多。⑥

(三)实现民族平等

斯大林确定了民族定义,同时又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途径。

首先,发展民族经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民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本国经济,通过在少数民族中建立党组织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通过制定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真正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

其次,加强民族团结。苏维埃政权自诞生起就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又同时存在少数民族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如此復杂的国内形势,斯大林提出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才能有效防御资本主义国家的分裂活动。同时,他坚持“苏联是享有平等权利的各加盟共和国的自愿联盟”的原则,强调民族自决权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⑦

最后,发展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识字人口少。斯大林接管民族工作之后,大力发展教育,建立民族学校,出版民族书籍和报纸,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在边远的民族地区开展扫盲工作,斯大林时期培养了大批民族教师和民族干部,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现了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发展。他的民族理论和政治选择也对后来苏联的民族实践和我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斯大林民族观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启示

建国后,在民族工作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民族的识别工作,确定了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借鉴了斯大林民族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发展的康庄大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实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便形成了建国初期民族治理框架的雏形。

中国在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民族工作的不足之处。

理论领域要构建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民族理论,要逐渐脱离苏联话语体系,脱离西方话语体系,完善以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历史、共同抵抗侵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为前提的民族理论建构。加强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领域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增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利用地方独特产业潜力,提高民族地区市场竞争力。

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只是粗线条的分析了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要勾画了作为理论思考和政治选择的斯大林民族观,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框架和任务,斯大林民族观研究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更多学者的努力探索,而本文只是作为初学者的初步尝试。

〔参 考 文 献〕

〔1〕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马列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青年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方法的再检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进展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历史使命的终结?——在资本主义危机中思考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