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邸晓兰:同性恋能不能改变

2015-04-29

心理与健康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性恋异性恋性取向

同性恋能不能改变?关键要看他们自己想不想,还有就是能不能。没有任何力量和方法可以让一位不想改、不能改的同性恋变成异性恋。

我国有5000-6000万的人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男多于女,大约2:1。这个比例与西方国家及大多数东方邻国基本一致,即人群的3%-5%。

继发性的、境遇性的同性恋无须特别干预,随时可以改。比如,监狱里的犯人、长期在海上漂泊的海员,在没有异性的环境中,有人会用同性恋性行为安抚自己的性冲动,甚至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迷上一位特定的同性。可一旦回到正常社会中,他们自然会去寻找异性。

双性恋的人是要看社会环境和交往机遇,遇到了什么性别的合适的人,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性取向。虽然在适婚年龄,他们往往可以随大流地与异性结婚,但免不了精神和肉体出轨,去体验更有魅力的同性恋感情和不一样的性爱感受。他们在生物性驱动力与社会道德之间要作出平衡或选择,有的人自制力比较强(或机会少),仅限于精神出轨,通过性幻想、网络视频满足自己的性欲;更多的双性恋人会瞒着配偶,找同性去弥补性取向的那一部分缺憾。

而纯粹的、原发(天生)的同性恋(下简称“同性恋)是无法改变的。这部分人的性取向,主要是由生物学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以及表观遗传学的N-甲基化所形成,一般在3-5岁、最迟到青春发育期,他们就有了“异样”的感觉:不喜欢异性而仰慕、暗恋甚至追求同性。目前,医学科学尚没有搞清楚导致同性恋的原因。而且,许多科学家,包括医学生物学、伦理学、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家均认为,不应该违背生物学本能,作人为的刻意改变。因为唯一可能改变的方法只能是“转基因”之类的生物工程,但生物工程也只能针对基因,在精子、卵子结合之前或胚胎早期实施,而不是针对已经发育完整的人。全世界早在30年前就达成了共识:同性恋不是犯罪,不是疾病,同性恋只是正常人中的少数,同性恋完全正常。所以,同性恋者要接受改变不了的生物学本质,接受自己是“正常人”中的少数这一无须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绝对不要怕父母伤心或必须为家族生个孩子而勉强去和异性结婚,更不要为了害怕歧视而勉强自己随大流结婚。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同性恋,或是自己缺乏相关知识,或是屈服于世俗和父母的压力,与异性结了婚,但没有一个同性恋因为结了婚而变成异性恋,相反,他们往往在半年到1年之内就会“露馅”——即使对配偶再好,也掩饰不了自己的“性无能”状态。谎言一旦被揭穿,婚变、诉讼就会发生,可能还会有许多流言蜚语,更加丢面子;即使有了孩子,家庭也难以完整。真是害人害己!

只要社会更加文明、宽容,只要人们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就能够改变对同性恋扭曲的、陈腐的、不科学的观念,大家就会心平气和地生活,管它同性恋、双性恋抑或是异性恋呢!

我的忠告是:接受不能改变的生物学现实,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偏见和无知。

猜你喜欢

双性恋异性恋性取向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对谈过的每一任真心相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对当代大学生双性恋态度的调查与认知分析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时代性取向下的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我爱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