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2015-04-29赵培
赵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的清晰表述,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逻辑严密的战略思想,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通过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而开辟的。它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回顾改革开放37年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如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实际,立足于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崭新时期,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老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将在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下长期存在。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创造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对于改革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出现的新难题,如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需要从深化改革、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入手。对于改革实践中由于缺乏统筹和协调所引起的问题,如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到位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制度安排、社会观念、价值取向乃至行为活动上的失范、混乱和冲突,“四个全面”要予以破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具有针对性,它从当前的发展目标、领导力量、发展途径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着眼,为我们应对和破解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战略保障。
37年前提出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如今,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现实需要,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合乎逻辑、合乎理性的延续与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深刻转型的变革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二、“四个全面”是实现进一步发展的
动力保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我们的总任务,这一任务在现阶段具体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另一方面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小康社会在程度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不全面、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实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看仍然要解决好如何发展的问题。
发展首先是通过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进步体现出来的,反映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政治文明、文化实力、生态文明状况、社会和谐程度和综合国力等因素上。从过程上看,发展是从落后到强盛、从局部到总体、从不全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发展的本質来看,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出现新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才获得了它真正的内容。
由于发展是历史性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不断深化的,所以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而前进中的问题不可能“停留在原地”,即便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同一个问题,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也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症结。“前进中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的产物。实际情况的变化,首先指的是宏观上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同时也指日常生活中我们周边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在微观上,既表现为现实工作的内容和对象的变化,也体现在工作对象自身状况和形势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变化综合在一起,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由于问题已经“前进”了,和过去不同了,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问题、新变化面前,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适时地提高应对新问题和解决新难题的能力,提升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动力源泉、实现方略和政治保障。
三、“四个全面”蕴含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由于制度的因素而导致的发展中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十分突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越来越不稳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维持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政治建设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充分、更广泛、更健全的人民民主都需要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在民生领域,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表明,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着问题。在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利益格局趋于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文化领域,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在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性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思想共识以凝聚人心,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成为矛盾的双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充分证明,过去的经济增长是用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换来的。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党的建设方面,如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等,这些都是在制度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自我完善。从对象上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接指向各项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本质内涵来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本身就包含着诸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现方式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只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当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已然成为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充分发挥
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精神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当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对于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目的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中心没有变,但是经济工作的具体内涵在当今时代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由此可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变。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实际上是强调它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后者实际上是强调它对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路线的决定性作用。過去,我们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去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因此它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现在,我们的认识深化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由市场经济本身所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市场与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不同职责。同时还要健全要素市场,让市场来决定各种要素的价格,通过竞争和价格机制来不断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
五、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注重
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彼此之间又不能划上绝对的等号。从整体与部分的观点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于五位一体之中,是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具体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证。无论是从目标方面还是从举措方面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反映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此,我们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它所蕴含的主要问题上来,让人们真切地看到、关注到、聚焦到影响全局、影响长远、影响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来。
另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着眼,既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深刻认识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认识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不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四个全面”强调深化改革,强调法制建设,强调从严治党,就要从制度、秩序和领导力量三个方面整体入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由此可见,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应有辩证的思维。从矛盾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关注的是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心;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蕴含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从可能与现实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是具有前提性的战略部署;从内在逻辑关系来看,“四个全面”自身是逻辑关系紧密的体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它与当代中国整体发展的要求又在历史逻辑上相互关联。因此,应该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角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