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评价

2015-04-29何宁波

北方音乐 2015年15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评价

【摘要】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普通高校实施合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起到了越来越积极和突出的作用。本文依据我国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客观地对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标准、内涵、考核与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探索性地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希望藉此为推动我国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内涵;评价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招生规模达到698万人,这样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对美有着迫切的追求,他们渴望学习相关知识,更希望能够亲身感受美、创造美。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这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形式,弥补了现阶段大学生艺术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习、欣赏到很多极富艺术性、民族性特点的合唱作品,体验到合唱的魅力、音乐的魅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中国奥尔夫音乐创始人、奥尔夫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名誉主任廖乃雄先生曾说过,要想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要到最普通的学校听学生的合唱,因为一个人唱好歌容易,让所有的人都唱好歌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普通高校的合唱水平高,就可以表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高校整体的合唱水平高,从而也表明这个地区、这个国家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平高;另外,一所重点高校拥有高水平的学生合唱团相对容易,而普通高校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所以,在普通高校实施合唱艺术教育,是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深化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加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现状

合唱艺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在国外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许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音乐教育体系的严谨性、连续性与统一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建立了科学、完整和发达的合唱艺术教育体系,因此整个国民都具有较高的合唱能力和良好的多声部听觉。他们的合唱已相当成熟,很多高校的合唱团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我国的合唱艺术起步于十九世纪末,距今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国民的普及程度不高、整体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合唱艺术凭借着普及操作容易、教育效绩明显、受众群体广泛、艺术感染力强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合唱团已成为我国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艺术实践形式,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越来越积极地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普通高校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合唱艺术教育水平表现得十分的参差不齐,在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普通高校合唱基础较差,缺乏对合唱艺术教育全面、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普通高校由于不注重合唱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合唱艺术教育功利性较强,一旦遇到重大比赛或活动时,挑选的合唱曲目又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合唱艺术教育的场地、设备等较为简陋;特别是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零散而缺乏系统性,更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因此,研究制定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已成为各普通高校有效实施艺术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标准

(一)指导思想

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遵循他们在生活中的一切认知规律,从他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需求出发,给他们提供接触和学习一切合唱知识的机会和平台,并给予他们自由的表现空间,为他们认识、理解、鉴赏、进而表现合唱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地位与作用

合唱艺术就像一幢高楼,需要扎实、深厚的根基,更像一座宏伟的地标性建筑,对周围的事物都形成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因此,有效的合唱艺术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音乐能力和理论知识,反过来,通过科学实施合唱艺术教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知识和能力。同时,合唱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实用性,通过合唱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在社会上立足都将起到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合唱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合唱排练和指挥的基础技能技巧,能运用相关知识参与和指导非专业合唱团的演唱、胜任非专业合唱团的排练和指挥。

2.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合唱发展的历史;B、使学生认识中西方各个时期合唱音乐的风格特征;C、使学生理解合唱音响的客观要求;D、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优秀合唱作品的独特魅力。

3.能力目标

A、简易合唱作品的指挥能力;B、简易合唱作品的排练能力;C、非专业合唱团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D、一般合唱作品的审美能力,非专业合唱团的鉴赏能力。

4.素质目标

A、通过实施合唱艺术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听、唱、弹、指挥、音乐理论等方面);B、通过合唱团排练、指挥的校内外艺术实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角色感和集体感,养成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乐奉献、能吃苦的优良品格。

三、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内涵

(一)课程体系结构

1.从大学生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确立课程体系的宏观结构

根据以往研究和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知和态度如下:A、同学们普遍都爱好音乐、喜欢唱歌,但对合唱的认识还处在肤浅的状态;B、同学们的音乐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大多数同学不认识乐谱;C、同学们对经典红色合唱作品、通俗合唱作品很感兴趣,而对艺术性的合唱作品兴致不高。因此,在宏观上,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立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板块(课组):一是开设合唱欣赏课组,增强学生的合唱知识,提高他们的合唱兴趣;二是开设音乐基本素养课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三是开设合唱课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合唱团,在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充分结合。

2.依据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和多重性,反推课程体系的微观构成

A、开设《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合唱的基础能力:通过学习《基本乐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音高、时值、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音乐符号等基础音乐知识。通过学习《视唱练耳》,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包括内心听觉),培养领会、分析和表达音乐语言各种要素的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并训练学生良好的读谱视唱能力,掌握准确的音高表达和节奏反应、正确的乐句划分、恰当的速度和力度、适当的音乐表情等。

B、开设《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和《音乐美学》课程,激发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合唱作品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基础的音乐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学习《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外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代表性合唱作品的艺术表现特征,开拓学生的合唱艺术视野,建立基本的合唱理念。通过学习《音乐美学》,使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认识合唱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及合唱艺术表现的美学特征,探讨合唱艺术实践中的一般美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

C、开设《声乐》和《钢琴》课程,培养学生较好的声乐演唱能力以及基础的钢琴弹奏能力。通过学习《声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学会控制和运用共鸣腔,能准确地吐字咬字,建立一定的演唱能力,为学习和演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学习《钢琴》,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于学生能独立地学习合唱、排练合唱、演绎合唱,为学生的校内外合唱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D、开设《合唱训练》和《合唱指挥》课程,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逐步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技法和能力。通过学习《合唱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完整地演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基础性合唱作品,这是实现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通过学习《合唱指挥》,使学生了解指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指挥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指挥的击拍方法与各种拍子的基本图示,掌握起拍、收拍、前奏、间奏、尾奏的指挥法,掌握长音、延长音、附点、切分音、休止的指挥法,使学生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几首不同风格程度较浅合唱曲目的指挥法,并由此学会自己设计其它相似程度合唱曲目的基本指挥图示,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排练和演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也是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

普通高校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一般周期为两学年、四个学期,开课时间为第二至第五学期,总学分为16、总学时为256学时,其课程体系涵盖了三个板块、囊括了八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课时分配如下:

目前,普通高校的合唱教师少、知识老化、能力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对广大大学生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师资需要,必须组建由合唱、声乐、钢琴、音乐理论等专职音乐教师和部分优秀音乐专业学生构成的合唱艺术教育小组,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合唱艺术教育。同时,可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实际情况,在授课老师的安排上做灵活处理,对于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基础课程可视情况选择部分优秀音乐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对于合唱训练、合唱指挥、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音乐美学等专业课程则必须由相关专业老师或优秀高年级研究生担任。另一方面,学校教务部门、场馆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还需要协调配合,以保证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的大量需求。这样,才能使面向广大大学生的合唱艺术教育成为现实。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合唱、合唱指挥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合唱发展的历史、认识中西方各个时期合唱音乐的风格特征、理解合唱音响的客观要求,为合唱指挥的学习与合唱作品的排练打下理论基础。

2.欣赏教学

通过多媒体播放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优秀合唱作品的视频和音频,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合唱音乐的独特魅力,并逐步建立合唱作品的审美能力与合唱团的鉴赏能力。

3.示范教学

通过教师本人的指挥动作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法。

4.个别指导教学

请个别同学上台练习指挥动作,老师作现场讲评和指导,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对照自己,认识普遍的错误或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

5.互动教学

让老师和同学们分别交替担任指挥、钢琴伴奏与合唱队员的角色,可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模式。例如,老师担任指挥、某个同学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老师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另一同学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另一同学担任钢琴伴奏、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担任合唱队员,等等。通过这些不断变换角色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合唱音乐表现中各种角色密切配合的鲜明特征及其重要性,为学生从事合唱排练、合唱指挥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之余,将低年级的几个班临时组建成几个合唱团,老师指定某首合唱曲目,然后将高年级同学们分成由3至5个同学(分别担任指挥、钢琴伴奏、声乐指导等角色)组成几个合唱排练小组,分别对几个合唱团进行排练实践,经过一段时间(二周左右),再组织这些合唱团登台指挥、表演,最后老师根据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讲评。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使学生指挥、排练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四)课程资源

1.教材

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教材推荐使用《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其他课程不统一订购教材,老师使用PPT或讲义,学生适当做课堂笔记即可)上下册(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跃峰教授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该教材囊括了合唱篇、指挥篇、实践篇和曲目篇四个板块,具有主旨明确、分析独到、深入浅出、训练系统、传承经典、引领时尚等鲜明特点。

2.多媒体

利用音乐专业院系、合唱专业老师收藏的中外著名合唱指挥家讲学讲座、中外著名合唱团演出比赛的音频、视频资料,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播放,以拓展学生的合唱艺术视野、启迪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

3.图书资料

学校、音乐专业院系的各级图书馆都有很多有关合唱、合唱指挥的专著、文献和各种教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不断积累相关知识。

4.网络资源

学生可以在学校电子阅览室经常浏览“中国合唱吧”、“合唱圣经”、“上海爱乐网”等合唱指挥专题网站,及时了解中国合唱发展的最新动态、下载最新的合唱乐谱和音响、与同行学习交流,等等,都十分便利和快捷。还可以登录“国家精品课程网”,河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合唱》《合唱指挥》省级精品课程,为学生的课余自学提供了优良平台。

5.场地资源

音乐专业院系的音乐厅、合唱排练厅、乐队排练厅、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室、录音棚等都是合唱艺术教学与实践的重要场地资源。

6.艺术实践资源

在学校内,音乐专业院系的艺术实践周、学年音乐会、年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以及其它各个学院的迎新晚会、新年晚会等各类文艺晚会,都是学生进行合唱艺术实践的良好平台和途径。在学校外,各企事业单位合唱团、中小学合唱团、群众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等等,为学生从事校外合唱艺术实践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老年合唱团,他们都是由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老同志自愿、自发组成,以丰富群众文化为宗旨、以愉悦身心为目的,他们迫切期望老师、同学们经常去演出、排练和指挥,这不仅有效地锻炼提高了同学们的合唱艺术实践能力,更是为群众文化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价

(一)考核评价的内容与目的

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唱与合唱指挥。通过合唱的学习与考核,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合作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定数量一般程度合唱作品的演唱、排练方法及音乐处理手法,提高学生合唱团的音乐素质与整体合唱水平。通过合唱指挥的学习与考核,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熟练地掌握若干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一般程度合唱作品的指挥技法,并由此学会自己设计其它简易合唱作品的指挥图示。同时,掌握合唱排练的基本常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排练合唱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评价标准

1.期末考试(占50%)

A、合唱: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合唱作品的多声部演唱、配合、协调以及控制能力。考试采用分小组面试的形式,每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在本学期所学合唱曲目中确定一首作为考试曲目,并根据合唱作品的要求组合声部,每声部1人或2人,其中各声部对作品的处理占50%,对乐谱的熟悉情况(是否能背谱)20%,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30%。在每学期学习与考察的合唱曲目中,简易曲目为2-3首左右,一般曲目为1-2首左右,稍难曲目为1首左右。

B、合唱指挥: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合唱作品指挥技法的理解掌握能力以及完成熟练程度。考试采用分小组(一般为5人一小组)面试的形式,每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在本学期所学合唱指挥曲目中确定一首作为考试曲目。根据学生指挥动作的准确、流畅、完成度,双手配合的默契程度,指挥动作的力度、速度和情绪表现力,呼吸、眼神、表情的运用等等,给学生评分。在每学期学习与考察的合唱指挥曲目中,简易曲目为2首左右,一般曲目为1首左右,稍难曲目为1首左右。

2.平时成绩(占30%)

A、考勤(占15%):迟到扣1分/次,请假扣0.5分/次,旷课扣4分/次,旷课5次及以上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B、课堂抽考(占15%):每次课前必查,随机点名学生演唱或指挥,主要考查学生课后练习情况,评分标准与期末考试相同,每位学生每学期有2-3次抽考机会。

3. 艺术实践(占20%)

A、校内艺术实践: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合唱团的排练、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依据表现情况每次记1-2分。

B、校外艺术实践: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合唱团、中小学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的排练、指导、演唱或指挥,依据比赛成绩、演出效果或该合唱团领导、成员的评价每次记3-5分。

因此,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并获得好的学习评价,除了要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勤于练习、用心钻研,还必须要积极参加与合唱、合唱指挥有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五、结语

合唱是最具有影响力和有效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集体艺术活动,参加合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合唱所产生的社会性作用,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唱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和配合,对于艺术的和谐、完美的追求和由此自觉形成的统一意志,取代了行政的约束,由于合唱的群体参与形式,合唱中的忘我投入和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增进集体感和友谊,能够给人生带来精神上的升华。

研究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内涵与评价标准,是对我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也是对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新形式的积极探索。希望以此研究内容抛砖引玉,后续拓展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建立系统完善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咏北,周跃峰.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1.

[2]田晓宝.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与思考——2008中国合唱高峰论坛文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7.

[4]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5]陈丹,崔中梅.江西省普通高校合唱艺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9.

[6]刘洋.高校大学生合唱艺术探究[J].硕士论文,2009,6.

[7]吴晨晖.论合唱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音乐创作,

2008,5.

[8]孙甜甜.合唱在普通高校美育实践中的审美教育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何宁波(1976-),男,1976年5月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硕士学历、学位,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评价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