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术语的准确运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4-29唐飏杨旭
唐飏 杨旭
【摘要】声乐教学术语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其意义及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本文从声乐教学术语的概念内涵及其应用的科学性角度出发,浅谈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有助于声乐学习者对声乐教学术语的理解。
【关键词】声乐教学术语;准确性;重要性
一、声乐教学术语的特点
在声乐语言的使用中,声乐教学术语有其独特的内涵。它既不同于唱词类的歌唱语言,又与歌唱理论研究中所使用的声乐理论语言有所区别。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声乐教学术语按其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具有夸张想象性的教学术语
这类的教学术语在教学中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如:“用后脑勺唱”,“把声音抛出去”,“感觉嘴里有颗滚烫的鸡蛋”等等。这类的教学术语的语言形象十分夸张,并带有丰富的想象色彩。
(二)具有抽象概念性的教学术语
为了使学生理解声乐演唱中某些技巧动作,教师往往会使用此类具有抽象概念性的术语,如:“把声音进行掩盖”,“打开喉咙,吸着唱”等等。这样的术语具有一定概念性,并且语句较为抽象,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意会。
(三)具有直接引导作用的教学术语
如:“把集中的声音沿着后咽壁管道穿过软口盖进入鼻咽腔”,直观的指明声音走向,这类教学术语科学、规范,用词用语都以声乐理论用语为基础,不随意增加夸张与想象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二、声乐教学术语的理解误差
声乐教学术语与声乐理论术语不同,声乐理论术语是声乐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叙述,在词句的使用上必须遵循科学性,准确性,标准性的原则,而声乐教学术语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做到某一声乐技巧,运用生动想象进行描述的形象化术语,在这类“师徒传承”式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对不同声乐术语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若老师想通过某一形容让学生达到放松喉部肌肉的目的,而学生却将此理解成了老师让他扩张喉部肌肉,误差便由此产生。例如,某女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由于喉头与下颚的紧张,高音问题总是解决不好,老师为帮助克服高音问题,对她说,“吸开喉咙,保持吸气状态吸着唱,越到高音越要吸住”。老师的说的“吸开喉咙”是希望女学生通过深吸气动作,放松喉部与下颚的肌肉,保持吸气状态是保持喉头位置不随意上提。但这样一句教学术语在女学生的头脑里却理解成了,老师希望她把喉咙在张开一点,保持喉部肌肉扩张的状态,结果适得其反,高音越唱越紧,嗓子也越唱越难受。这正是由于学生与老师相比,其心理控制能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都有一定的距离,加之个人理解能力不同,在声乐教学术语表达与接收之间必定会存在误差。声乐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语言理解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因理解误差而走进声乐学习弯路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某些词句的细节进行分析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老师通过某句声乐术语传达给她的准确含义。若其中任何一点出现偏差,学生也有可能因此而走入一条学习的弯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声乐教学术语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三、声乐教学术语在教学中的使用
为保证声乐教学术语传达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术语的运用方式
将声音示范与形象化描述相结合是使用声乐教学术语的基础。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教学术语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用语,教师往往会采用各种形象化的用语,这些用语的综合也成为影响学生主观能动的理解抽象声乐技巧的主要因素。多数声乐教师认为,用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与声音示范相结合和方式对某一声乐技巧进行解说,比单纯的使用理论指示,能更快让学生得到领悟。学生可以从具体的声音音响效果与形象化的解说中获得最强烈和深刻的印象。
(二)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保证声乐教学术语有效使用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术语与理论用语不同,并没有一套公认的或者标准的说法,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的带有想象性的叙述表达,只有能让学生想象出正确发声状态的形象化术语才能让学生克服技术难题。以教学事件为例:某学生在歌唱中,高音上总是站不稳,老师提示他,唱高音前的两个音时不要过于紧张,保持舒展状态,唱最高音时更要放松,感觉气息直达脚底一气呵成。该生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了高音站不稳的问题。这学生对老师说:“老师的指点让我联想到了海边冲浪的感觉,不用畏惧海浪的高度,只需准备好冲浪板越顺势而上。”从此,当该生在高声区遇到站不稳的问题,老师便提醒道:“准备好你的冲浪板,冲上前面的大浪”,学生就能立刻领会他该怎么去做。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灵活的利用学生自身对技巧领悟过程的感受,是教学术语里最有默契的沟通。
(三)教学术语在表达过程中的科学性
声乐教学术语带有想象性与夸张抽象性,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夸张想象色彩的用语都是可用的,形象性用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成功掌握所需的技巧,因此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只要是稀奇古怪的声音教学术语都是有用的。声乐教学术语并非一味的夸张古怪,而是一种基于科学发声原理基础上的形象化描述,若不加考虑将术语随意夸张化,只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术语使用的过程中,科学的理论是保证其传达准确性的基础,示范与术语的结合使用是保证其传达准确性有效方式,而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其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而使夸张的形象性传达方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也正是我们广大声乐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2]俞子正.声乐教学术语的科学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04).
作者简介:唐飏(199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杨旭,女,广西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