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尔的“呼唤”
2015-04-29敖日格乐
【摘要】“潮尔”为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但这件古老的弓弦乐器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苍凉、古朴又具有力量的音乐旋律也即将随着这件乐器而消失,潮尔及其音乐成为当下较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制约了它的发展而衰落到濒临消失?本文将分析其衰落原因,从而能达到保护和传承这件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的目的。
【关键词】潮尔;弓弦乐器;蒙古族;保护和传承
一、“潮尔”的界定
“潮尔”一词为蒙古语,原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鸣响”。就“潮尔”而言,它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讲,“潮尔”为统称,泛指多声部且带有持续低音的乐器和喉音唱法。喉音唱法中有一人演唱的“浩林潮尔”(指“呼麦”),也有一人领唱同时伴有多人持续低音的“潮林哆”(又称“潮尔合唱”),“浩林潮尔”与“潮林哆”均声乐潮尔(也称“人声潮尔”)。乐器潮尔有管乐潮尔、弹拨潮尔和弓弦潮尔,其中管乐潮尔指的是“冒顿潮尔”(蒙古语,为木制的潮尔),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件乐器是吹管乐器“胡笳”;弹拨潮尔是流传在阿尔泰山,土尔扈特、卡尔梅克等蒙古人中也有流传。弓弦潮尔也称“乌塔顺潮尔”,主要流传于科尔沁地区,民间将其简称为潮尔,狭义上所指的潮尔就是科尔沁弓弦潮尔。
自20世纪40年代起,科尔沁弓弦潮尔(以下简称“潮尔”)曾一度出现衰落,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会演奏潮尔的人几乎所剩无几。直至改革开放,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对潮尔进行挖掘,同时整理出了潮尔大师色拉西的演奏曲目、演奏技法等相关资料,有人认为潮尔为马头琴的前身,也就是新的事物马头琴代替了旧事物潮尔的位置,其实则不然,潮尔大师色拉西曾说过他演奏的是潮尔,不是马头琴。二者虽有相似之处,还是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否为同一件乐器至今还未有定论。
对于蒙古族弓弦乐器马头琴来说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它也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之一,潮尔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对潮尔的解释为:“潮尔(chaoer)蒙古族拉弦乐器,又称锡纳干潮尔(意音箱为梯形的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哲里木、昭乌达盟和西北部的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等地……潮尔早期主要用于自拉自唱,是民间艺人演唱的英雄传奇、民间故事及叙事长诗的主要伴奏乐器……”,除了这本书中描述的潮尔音箱形状之外,也有其他形状的音箱,比如等边六角形、多边形等,但现今的潮尔主要以倒梯形的音箱居多。通过对潮尔结构形态的简单描述,马头琴与其共同之处均为弓弦乐器,二弦,弓和弦都由马尾制成,或许因此而让一些人认为马头琴是潮尔的“进化产物”,从而淡化了对潮尔的重视程度。
二、潮尔的衰落原因
也许会有人产生疑问,潮尔这件乐器为何会濒临失传?它曾经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可以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为何衰落至此?究其根源,并结合潮尔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状况,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活生存方式的改变
蒙古族人民最初是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哪里的草好就去哪里,没有固定的居所,潮尔就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在他们盛大的婚礼、祭祀等大型仪式上都会请潮尔乐手潮尔演奏蒙古族民歌;当草原上流行天花、麻疹等瘟疫时,蒙古族牧民也会请“莽古思”(蒙古语,其原意是指一种魔鬼,后来主要指会讲“莽古思”故事的艺人)艺人来演奏潮尔,一场古代勇士斩除妖魔的英雄史诗故事,据说潮尔发出的声音具有祛病消灾、保护儿童的作用。放牧时,牧人们也会拉起潮尔,这件乐器可谓是草原和游牧生活结合的产物。
人们依据不同自然资源并采用相应的生产方式去去进行开发,即创造出相应的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尔沁草原曾屡遭农耕沙化的厄运,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几乎替代了游牧生活,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潮尔这件传统乐器沙哑、低沉、苍凉的音色以及演奏的民歌音乐也不再符合人们的欣赏水平,逐渐被音色明亮的马头琴代替了它曾经的位置。就这样,它足足断代了40年之久,可想而知,一件汇聚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乐器就要消失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
所谓外来文化,即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以外的文化;民族文化则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中的传统潮尔艺术,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其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偏于西洋乐器演奏方式的一种倾向,但并不是说西洋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如潮尔。因为潮尔独特的演奏方法、技巧及其音乐旋律不仅仅包涵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体现蒙古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音乐风格。
(三)改革创新的错误理解
一提到“改革创新”, 大多数人总会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认为改革创新就要把以前的东西舍弃或者进行更改,其实改革创新更是一种全新角度的开放、继承的精神,不仅拓宽视野吸收外来文化,而且还能弘扬民族的文化。蒙古族的潮尔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但民族的乐器传承和创新应该在本民族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改变了潮尔原有的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因素,那么它将失去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失去它本身所独有的民族特色。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潮尔这件乐器的传承和保护依旧处于弱势状态,它需要更多的学者去关注、挖掘和保护。通过少部分人对潮尔的呼吁,内蒙古自治区对潮尔的保护也逐渐开始重视,不仅在呼和浩特、通辽举办了潮尔培训班,聘请潮尔演奏家布林老师作为潮尔培训班的导师,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招收学员,为潮尔的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笔者也在此培训班中收货颇丰。但是,对潮尔的保护和传承依旧不能懈怠,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到潮尔的传承与保护当中。
参考文献
[1]色拉西(1887-1968),潮尔大师,出生于中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对潮尔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3).
[3]纪念潮尔艺术大师色拉西诞辰120周年暨潮尔艺术研讨会[M].论文汇编,2007.
作者简介:敖日格乐(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讲师,中国马头琴协会会员、内蒙古潮尔协会理事、科尔沁潮尔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民族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