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4-29张志英
张志英
兴趣是智慧的火花,一经点燃,他就会思维活跃,自由翱翔在思维的王国里。
一、激发趣味,展开想象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小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最后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这对于一年级小同学来讲很难理解,如果硬讲,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那就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用播放动画片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当小蝌蚪经过三次询问都没有找到妈妈时,学生们开始着急为小蝌蚪指路,告诉它那不是妈妈,应该到荷叶上找妈妈。在同学们的指引下,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看到这里同学们都开始欢呼,非常高兴。这时老师提问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人后才找到妈妈时,学生就会说出遇到事情要主动观察、动脑思考。对于同学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前,首先让学生回家熟读课文,上课时要求同学按照动画的情景,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给画面穿插旁白。开始播放时,学生还能小声地加上旁白,当乌鸦喝不到水时,学生们一下子就着急了,纷纷给他想办法,有用书上的话、有用自己的语言,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直到动画结束许久,教室里才安静下来,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紧接着老师就提出看完动画、做完实验之后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不必老师泛泛的讲解。这时教师提出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能通过对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讲出很多解决的方法,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就轻松地结束了。学生们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学生不仅抓住了展现自己的机会,还对动脑思考、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情景交融,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梅雨潭》时,学生对文中描写瀑布不同姿态时用到的“整齐而平滑”、”被扯成大小几绺儿”、 “飞花砕玉、“晶莹而多芒的水花”不够理解,由于北方孩子没有见过瀑布,因此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大开眼界。当多媒体画面出现梅雨潭瀑布时,教室里非常安静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对于刚才还非常纠结的词、句顿时理解了,面对这不同姿态的美景赞不绝口,有的同学还振振有词,把学过的“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等一股脑的说出来。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这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同样,《科罗拉多大峡谷》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凯巴布高原上,为举世无双的大自然的杰作。“大峡谷不仅风光奇绝,野生动植物也种类繁多,堪称一个庞大的野生动植物园。”它长达347公里,平均谷深1.6公里,谷底宽度为762米,峡谷最窄的地方仅1.6公里,最宽处竟有29公里。这些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惊骇大峡谷的奇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于这样的奇观,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当多媒体带领同学们来到大峡谷身边时,他那鬼斧神工,景色绮丽、宏伟壮观、色彩斑斓的景色尽收眼底,学生无不被大峡谷奇岩美景所震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各种各样的想法都会出现,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兴致盎然,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三、多媒体——如虎添翼
运用多媒体手段,让生动、丰富多彩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平面、枯燥、乏味、狭窄的课堂变成立体的、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有着无限遐想空间的、快乐的场所。它把声、乐、画有机地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悦耳的音乐立体地呈现在眼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渴求,唤起了探索知识的强大欲望,引发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了愉快、轻松、主动参与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文中近乎诗话的语言,大量的比喻、拟人把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看到过森林,对于课文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无论老师怎样讲,学生都无法走进文中描写的景色里去。当多媒体的参与,画面出现小溪、绿树、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还有各种动物时,学生都集中精力地注视着屏幕上出现的美丽景色,渐渐地教室里出现了赞叹声,这里的树真多呀!花开的真美呀!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与画面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讲的是巴金先生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作者第二次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重点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但是学生却无法理解“一株”大树怎么能成为天堂?“一株”大树又怎么能容得下那么多鸟?这些问题无论用语言怎样表达,学生都很难理解。当多媒体展示那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它的树冠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时学生们惊讶不已,纷纷表达这是一株吗?这时镜头拉近到纵横交错的根部时学生才由惊奇转为叹息,继而又变成赞叹,使学生真正了解了榕树的大、茂盛。正当学生们议论纷纷时出现了鸟的叫声和鸟影,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在数飞出去的,有的在数飞进来的,数错了重新再数一遍的,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时提问谁理解了“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的含义时,都争先恐后地回应。这是学生们通过学习后自己理解的,会受益终身的。多媒体的利用使许多要花很多语言来解释,有时又表达不一定准确的内容随着画面的出现都会使难点降低或破解,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总之,以兴趣为先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恰当地使用多媒体,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愿意在书中去了解更多未知的内容,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