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小燕的美声教学之路
2015-04-29林少杰
林少杰
【摘要】周小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她是中国声乐发展的奠基人。而在上世纪就流传着“北有沈湘,南有周小燕”之说,就足以证明周先生在中国声乐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美声教学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至今,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家,她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本人试图从周小燕的美声教学之路的探析,希望能为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填充作用。
【关键词】美声唱法;音乐教学;艺术熏陶
一、教育家和歌唱家双重身份的拥有者——周小燕
(一)受中西方音乐文化双重熏陶的歌唱家
周小燕,是巾围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及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的父亲周苍柏是一名银行家,湖北人士,因为她白小喜欢音乐。1935年,周小燕先生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二年后又赶赴巴黎留学。在国外的留学生涯中,她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氛围的熏陶和锻炼,如1945年她在巴黎围立大歌剧院进行演出;1947年5月和著名钢琴家李献敏女士在第二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登台演唱。也止由于家庭传统和多年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双重熏陶,周小燕艺术功底愈加深厚,这就为她后来从事于舞台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歌者,她有着高超的音乐技巧,纯净的音色,引人人胜的歌喉。曾有人这样评价周小燕先生的美妙歌声:她的嗓音纯净,像水晶一样的透明,像钻石一样的闪闪发光,她娴熟高超的花腔技术穿透性极强;而作为一名爱国者,在留学欧洲的时问里,她时刻铭记着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在她每次上台表演的时候,总是像一朵昂首绽放的玫瑰花般的绚烂无比,身袭古典旗袍,既高贵又典雅。她除了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各国不同语言演唱歌曲外,在每次演出之中还要演唱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如《长城谣》《神女》《红豆词》《春晓》等等都是她经常演唱的中国声乐作品。所以无论是一名歌唱家还是一名爱国人士,她的歌唱之路是积极的、向上的,代表着中国近现代声乐发展的艺术成就。
(二)开创中国声乐学派的声乐教育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受托出任了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且亲自主持创建了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她被认为是现当代中国美声的权威。周小燕先生一路走来,经历了从演唱转到教学的转型,她的声乐教学之路也代表了现当代中国美声发展的漫长探索期。在50年代的从教之初,只教女高音,以示范演唱为主,然却出现了声音模式化的教学现象。这次过后,周小燕先生一次次的总结曾经失败经验,逐渐地摸索规律,她教学中因材施教且注重艺术与演唱个性二者互相统一的主张,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成功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各个声部、不同个性的优秀歌唱家。“学生是她生命中的唯一。”她的得意门生之一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曾经这样说。周小燕从教生涯漫长,中间也经历颇多,她的声乐教学经历代表着中国声乐学派的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美声教育的开拓者——周小燕
据说在周小燕先生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行醒目的大字:以真为美。此处的真,是一种质朴,一种境界,也是她从事于中国美声教育的基本原则。她的一生与新中国的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和歌剧事业息息相关,其德艺双馨、仁心无限的大师风范为世人所赞,培养出了张建一、廖昌永等好几个国际知名的优秀声乐人才。真,是她为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力量的写照。
(一)上世纪40.50年代的初期探索
1949年7月周小燕赴京参加了第一届文代会,周恩来邓颖超陪她游览了颐和园,为她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此时,已是一副烂摊子的围立音乐专科学校被改名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应她的老同学、首任院长贺绿汀之邀担任声乐系主任。从此,这位享誉世界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就与教育结缘。那些日子里,周小燕将整个身心投入到讴歌新中国的成就巾去,以为新中国发展声乐歌唱事业为己任。“也许当时在她的脑海巾还没有形成“创建中国声乐学派”之类的明确概念. 但她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去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旋法、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可能性的,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以为,周小燕的这种努力,正是当时巾围许许多多声乐家进行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开拓性努力的一部分。”所以从周先生当年回国的情形看,中国声乐发展最初的探索之中,周小燕也是在这种困苦的环境之中开始了她的艺术从教生涯。
(二)上世纪60、70年代的艺术沉寂
60、70年代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来,对她的音乐教育造成很大的干扰。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上海音乐学院是重灾区,周小燕被批被斗,打扫厕所,种地养鸡,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在琢磨声乐上的事。文革时期是周小燕先生一生中艺术最暗淡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她既被不允许开口歌唱也不可以进行教学工作,然一向对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却一直支撑着她在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她注意到“样板戏”里演员的唱腔和唱法和从前不一样了,就感到“我们的教学、唱法也要改进。”当然,作为音乐教育家,令她最痛苦的是不能教学生。直到1973年,在强大的“民问呼声”下,校革委会终于同意“尝试恢复”周小燕工作。一回到学校,就有两位穿军装的小战士向他敬礼,一是魏松,一是韩适。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罗魏。周小燕收了他们做学生,偷偷拉起窗帘,让魏松他们把耳朵贴在留声机上听没被抄走的几张外国歌剧唱片,现如今魏松的演唱已为国内外声乐专家评价为世界级的水准。
(三)80年代以后艺术教育的最高峰
80年代文革结束,中国音乐界开始了新的发展,这也是同世界隔断了20年后的中国声乐复苏70多岁的她又在教学的同时还创办了周小燕艺术巾心,并出任歌剧巾心的艺术总监。尽管无任何演出经费,但每周上课的日程却排得满满的,许多著名的歌剧演员也都是慕名而来。歌剧中心自成立以来都要对学员进行系统科学的授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培养出一批优秀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很多学员在国际、国内重大声乐比赛巾获奖,周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声乐未来的发展培养后辈人才。曾经说:“我搞歌剧中心就是我不能唱了,不能上台了,也要创造舞台让他们上,给他们创造条件,只要我们周内有舞台,他们就会回来,或者回来教书,或者回来当演员继续唱,他们都这样跟我表示。”十五年来,周小燕歌剧巾心先后排演了《弄臣》、《原野》、《骗婚记》等多部歌剧,并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白2000年以来,歌剧巾心每年都要举办一期“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现大师班已成为巾国培养杰出声乐人才的品牌教学项目。另外,《周小燕:歌唱的基础》的出版也在这个时期,它代表着中国声乐的发展方向,是建国五十周年重点出版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歌唱的乐器、呼吸器官(动力)、发声器官(振动体)、共鸣器官(共鸣器)、歌唱的呼吸及其类型等几个方面。这些光碟的出版为年轻一代学习中国声乐留下了一笔财富,被看作二十一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精品。
三、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美声与流行,在很多普通人心目中是大雅、大俗的表现,年轻人既喜欢流行音乐,又向往古典艺术的魅力,总之感觉二者相距很远。在周小燕看来并非如此,她说:“我不主张有几种唱法,主要是风格不同。流行音乐比较通俗,容易被大众理解和领悟;而歌剧咏叹凋等由于演唱难度比较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如流行音乐来得普及。”作为一名巾围声乐学派发展的奠基人,她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我希望美声能够更加走进大众的生活中,所以这次来武汉办音乐会,也是想要争取更多观众喜爱美声”。周小燕虽现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是理当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但她依然处于“正在进行时”。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她的歌声也曾经遍布世界很多地方的音乐厅,她的一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