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师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2015-04-29李景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节奏感重要性培养

【摘要】科学的幼师教学模式在对幼儿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注重对于幼儿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舞蹈课程作为幼师教学中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而舞蹈的灵魂是节奏,因此,在幼师舞蹈教学中的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就幼师舞蹈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节奏感;培养;重要性;方法

我国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舞蹈,这些舞蹈是各民族风土人情、民族特征独特性的体现。比如,蒙古舞奔放,朝鲜族舞优雅,傣族舞秀美等,各民族的舞蹈都别具一格。而舞蹈的不同本质在于节奏的差异,对舞蹈的理解和表现多依赖于节奏感的应用。因此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节奏的重要性,注重对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这也是幼儿教育中对于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对于全面落实现代化教育,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未来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节奏感之于舞蹈的重要意义

节奏感是舞蹈艺术最突出的表现特征,对于舞蹈的良好表现依赖于节奏感的把握,节奏感之于舞蹈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奏是舞蹈中对于不同人物形象的诠释方式。舞蹈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不同节奏的组合,强与弱的交叉更迭能够表现快速出人物情绪,丰富人物性格,诠释人物形象。

节奏在舞蹈表现中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有的舞蹈有配乐,有的没有配乐,正如音乐的气氛通过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来实现,舞蹈的气氛是通过节奏的快慢变化来实现的。[1]

节奏是表现舞蹈动律的良好方式。动律在舞蹈中就是把肢体动作结合到整个节奏韵律中,是节奏感的一种延展性表达。节奏的快与慢支配舞蹈动作的强烈与舒缓,从而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舞蹈故事。

节奏有助于舞蹈的情感表达。在舞蹈艺术中,快速的部分表现强烈的情绪,缓慢的部分表现平和的情绪,通过节奏之间的快慢交叉和转化实现舞蹈故事的情感表达。

二、幼师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方法

节奏感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与生俱来的力量,包含于自然界的各种旋律之中。在现实生活中,节奏感已由最初的自然现象升华为一种可供人欣赏的艺术行径,人们通过节奏来表现舞蹈,又通过舞蹈来寄托和表达感情。在舞蹈的研究基础上,节奏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进行培养和规范,对节奏感原本存在的部分进行牵引和丰富,对其原本无序的部分进行有序规范,从而开拓节奏感在舞蹈中的价值。幼儿出于快速学习阶段,心智尚不成熟,可接受强度弱,幼师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可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步骤来实现:

(一)培养学生识别节奏的能力

幼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于舞蹈背景进行学习了解,尤其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承载了各民族的兴衰与发展历史,深入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涵义,有助于形成学生对于该类舞蹈的独特认知和感受,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学生识别节奏的能力。

舞蹈的节奏识别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进行。不同的舞蹈具有不同的节奏特性,而同一种舞蹈里面不同片段的节奏也有差异,例如,在朝鲜舞中,平和缓慢:的节奏表现的是“古格里”,而深沉凝重的节奏是“他令”。通过对不同的节奏韵律的分析认识,理解它所蕴含其中的舞蹈艺术文化和舞蹈艺术性格,真正做到趣味与知识相结合,更好地进行节奏识别,提高幼儿对于舞蹈艺术的学习掌握能力。

(二)培养学生体现节奏的能力

1、增强对节奏技法的掌握。

节奏不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是有技法可循的。在舞蹈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之间的良好配合和转化是节奏的表现方式。在幼儿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于整体舞蹈情绪的把控,掌握每个结点节奏的不同,准确抓住节奏变化时机。[2]这是舞蹈艺术中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法,幼儿应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来掌握。

2、协调整体运动能力。

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是对人体协调性的一种体现和考验,如果学生没有整体运动的协调能力,那么掌握节奏感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几乎无法实现。因此,幼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对幼儿体动协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协调性的基础上掌握节奏感。例如,在朝鲜族舞蹈中,长鼓是必不可少的,而操作长鼓不仅需要操作者右手进行击鼓、左手拍打鼓面,还需要操作者背鼓带的步伐协调、有节奏,因此,在长鼓使用的训练中,幼师首先要从双手重拍、弱拍、单击、双击等基础动作教起,再指导学生学习左手带姿势时的敲击,最后背上鼓、加入步伐,练习双手、双脚、姿势、击鼓等的协调性,实现整体的协调一致。只有这样,幼儿整体的协调能力才会被激发和提升,才能为节奏感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为舞蹈的学习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3、体悟情感内涵,深入舞蹈灵魂。

正所谓“舞蹈是舞者情感的传递”,任何一种舞蹈都是舞者在向观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如果失去了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表达,那么这段舞蹈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一种动态艺术,舞蹈不仅是外部优美舞姿的展示,更是内部情感气韵的表达,是舞蹈节奏和舞者呼吸协调一致之后进行升华的结果。因此,幼师舞蹈节奏感训练需要与内在气息、情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相融相通,实现共赢。还是以朝鲜族长鼓舞为例,如果在这段舞蹈的训练中,幼师只关注学生呼吸、姿势、韵律等方面,就极有可能使整段舞蹈失去生气与活力、失去感情与灵魂。因此,在进行朝鲜族长鼓舞训练时,幼师要适当的让学生感受并掌握敲击的办法,认识到不同轻重的敲击到底应该使用在哪种背景之下,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让学生带着道具实际演练一下。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就能在舞蹈中体现出音响节奏和体动节奏的统一性、协调性,将腰间的鼓、手中的键、脚下的步伐、脸上的表情、脑中的韵律融为一体了,并且在此基础上很容易传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创造节奏的能力

1、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创造节奏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来就是伟大的舞蹈家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创造和突破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因此,幼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节奏的能力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大量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旋律。通过聆听音乐旋律,学生才能对不同的音乐旋律真正拥有自己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将其应用到具体得舞蹈之中。具体而言,幼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音乐节奏类型,其次要让学生确切地分辨出不同音乐节奏类型之间的差别,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认知,创造出符合不同情绪、不同背景、不同体动的舞蹈节奏。例如朝鲜族长鼓舞中就包含“古格里”“察金古格里”“沙儿扑里”“安旦”“他令”等不同的节奏类型,幼师就要针对每一个节奏类型挑选相应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其中的不同,最终可以编制出具有个人观念的舞蹈节奏。

2、在舞蹈的即兴表演中创造节奏

所谓“即兴”是指舞者根据音乐随意做出的舞蹈。虽然即兴舞蹈时间可长可短,但是一个好的舞蹈家肯定可以通过即兴表演展现出音乐的灵魂,甚至当声势吻合十分得当时,迸发出超越音乐所表达的内涵。[3]之所以很多学生对即兴表演有一些恐慌和害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聆听音乐节奏、分辨音乐句子的能力,没有从音乐中体会到思想和感情。所以,在训练中使学生多多进行即兴表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出音乐的节奏、句子、思路,还能帮助学生对音乐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更有张力,从而能够在舞蹈中创造节奏,放飞灵魂。

3、在艺术形象的理解中创造节奏。

归根结底,幼儿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启蒙学生的舞蹈思想,使学生具备创造优秀艺术形象的能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显然离不开节奏的创造。例如,《女儿河》作为表现女性形象的一个节目,整体看来如同诗歌一般,明快、温暖、阳光、轻盈,要想表现出这一节目的主题风格就需要借助取材自花鼓灯“大兰花”风摆柳动律的主干动作,而为了更好的创造人物形象,这一主干动作并不是原样照搬前者,而是加以改造,将原本飘中带梗的摆改变成了带着脆劲儿和棱角的大摆,一个个小小的改变,整个节目的节奏型跟着完全改变,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化和个性化,更符合节目的本意。

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新时期幼儿教学中提高幼儿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舞蹈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节奏作为舞蹈的灵魂,节奏感的掌握对于舞蹈的理解和表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幼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在充分利用人本身所具备的节奏感的基础上,通过后期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识别节奏和体现节奏的能力,进而能够进行节奏创造,从而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精彩多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云霞.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2]滕飞.论高师舞蹈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

[3]姜锦.节奏——舞蹈艺术之生命[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李景,1984年出生,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文学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方向。

猜你喜欢

节奏感重要性培养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