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进校园 构建优秀地方戏曲智慧课堂
2015-04-29李阳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方民族音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基于此,为契合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也为传承与发扬地方优秀戏曲文化,江苏省沭阳县开展了“淮海戏进校园”活动。本校也践行与实施了该活动。为提升活动合理,本文提出从营造浓厚教学氛围、引导深入感悟体会、鼓励模仿学唱表演、学唱简单戏曲片段这几个方面出发,构建优秀地方戏曲智慧课堂。
【关键词】地方戏曲;淮海戏;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民间音乐代表着活的艺术,最适合作儿童的音乐教材。他指出,要先学习本国、本民族音乐,再学习外国音乐。基于此,江苏省沭阳县大力推进和开展了“淮海戏进校园”活动。为响应这一号召,也为让更多的中小学学生了解、熟悉、继承和发扬淮海戏地方戏曲文化艺术,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鼓励不懈追求,有必要在本校实施“淮海戏进校园”和“淮海戏进课堂”活动,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构建优秀地方戏曲智慧课堂。
一、营造浓厚教学氛围——奠定基础
营造浓厚教学氛围是诱发和激活学生兴趣的关键策略,也能为构建游戏地方戏曲智慧课堂奠定基础。营造教学氛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和热爱淮海戏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淮海戏属于地方戏曲,在外界文化的冲击下,沭阳县很多学生对淮海戏都不甚了解。甚至感觉它有点土、节奏慢或是听不懂。为构建淮海戏智慧课堂,需要首先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如在教授《小毛驴,真不坏》选段时,让学生前几天做好预习工作,预习任务完成形式可以为收集资料、听戏曲、与长辈交流、收录视频等。让学生对张福来的装束、唱腔、道具与动作有个大致的了解,幽默的戏曲片段让孩子们记忆深刻。课堂上运用讲故事的方法,选派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讲这个故事,还可以配合一些戏曲中的语言和动作,台上学生学唱和表演骑毛驴的动作,台下学生交流讨论。以此拓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引导深入感悟体会——初步感知
引导深入感悟体会是提升和强化学生兴趣的关键策略,也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淮海戏这一著名戏曲艺术的重要途径。淮海戏是一门戏曲艺术,融合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同时,它又是一门需要运用心灵来聆听的艺术形式。淮海戏将地方戏曲艺术推向了极致,为更好的引进课堂,需要践行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原则,让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讲述淮海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点的方式,换成学生自主聆听、感受、体会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选取淮海戏中的典型剧目,如《石榴花》、《老来难,老来难》、《劝嫁》、《访友》等,让学生感受每种淮海戏在表现手法、行当、唱腔、服饰、乐队上的异同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分析、交流,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其文化底蕴、知识技能,且能促进学生学唱与模仿动作,提升教学质量。
三、鼓励模仿学唱表演——深入理解
鼓励模仿学唱表演是激活和深化学生兴趣的关键策略,也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淮海戏精髓的方法。淮海戏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声音的多变和腔调的高低起伏、灵活自如上,还体现在表演者神态、动作、眼神的魅力上。每一步淮海戏都传达着一种思想、情感和一个故事,它内涵深厚,学生只有集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和神经思维,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美。
将淮海戏引进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精彩片段,结合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式,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淮海戏中人物特色、造型,以及戏曲表现中的动作、神态、眼神等。教师可以选取一个角色运用道具展开模仿,鼓励学生给予评价,并激励学生以小组形式上台表演,模仿其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以模仿、学唱、表演的形式,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淮海戏语言、声音、腔调、动作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活动,深入理解淮海戏的魅力,促进学生继承与发展。
四、学唱简单戏曲片段——实践探究
学唱简单戏曲片段是延伸和拓展学生兴趣的关键策略,需要从引导学生实践探究这一方面出发,在实践的学习练唱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传承优秀的民族地方戏曲文化艺术。学唱是实践环节,也是真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关键策略。由于有了前几步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科学的教学指导,使得学生们都乐于积极参与到学唱戏曲片段中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学习一些简单易唱的戏段,有天赋和兴趣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
淮海戏唱腔风格独特,既具有了柔美、凄婉的特点,又具有雄浑、高亢的声音,极具感染力和地方特色,收放自如,快慢适中,灵活应变。将美学、音乐学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层层的情感交错,抒发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淮海戏引入课堂,可以教学生学习《柴米河畔》、《反内战》、《三星落》这些现代戏片段。选取经典唱段,先放慢速度,教学生唱,遇到难的地方,挑出来分析和引唱,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速度变化、长短音。教学时需要重难点突出,鼓励学生多练多长,从学唱中领悟淮海戏优美的旋律、精妙的唱词,让学生爱上淮海戏,不断继承与创新淮海戏文化。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地方优秀戏曲文化--淮海戏文化的引入和教学,基于新课改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和拓展,引导学生从感受、体会、模仿到实践,不断的领悟到淮海戏文化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不断的喜爱上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以科学的调控、组织和实施淮海戏教学,构建优秀地方戏曲智慧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青.从兴趣着手有效推进乡土音乐进课堂——以苏北地方淮海戏为例[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22).
[2]王晓康.浅谈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0).
作者简介:李阳(1982—),男,汉族,江苏省宿迁人,宿迁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