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构与作曲技法解析

2015-04-29韩婷婷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奏鸣曲式尾声

韩婷婷

【摘要】乐曲由主部主题开始的分解和弦动机经过各种变化形成了乐曲的主要的材料的,虽然采用了奏鸣曲式的写法,但是作曲家将尾声发展为独立部分,在尾声中将乐曲其他部分依次展开、再现属于开创性的写法。动机展开的高超手法和调性布局丰富性也是乐曲精彩之处。

【关键词】奏鸣曲式;作曲技法;动机发展;尾声;调性布局

《热情奏鸣曲》 第一乐章是整部奏鸣套曲中最为出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首乐曲的呈示部中主部主题是由一个独立乐句构成,这个乐句中贝多芬使用了古典时期奏鸣曲式惯用的乐句构成技术,一句分为四个单元,核心短句是第一个单元,这里呈现基本动机,第二个单元是将核心短句的重复,通过重复或模进使得核心短句得以强调,第三个阶段是发展变化,一般使用短句中部分材料进行变化组合,最后是结束部分,这里主要是使动机特征消失,突出终止式,是起承转合的构成思想。

核心短句主要使用了俩个动机,一个是主和弦的分解形式,先下后上的状态,它作主部主题这个独立乐句的开始,第二个动机是围绕着一个属音的直线形进行,作曲家在和声中用D-DVII的进行来加强和声的紧张度,旋律中使用颤音这样就丰富这个相对单调的线条核心短句之后开始做重复或变化,第五小节是主部主题这个独立乐句的第二单元,贝多芬将其在主调上方小二度调上重复一次以此来进一步强调主题,其织体没有发生变化。第十小节进入第三个单元,这里是属于变化发展单元,材料来自于第二动机这个动机在f小调上再次出现在第十一小节低声部中出现了由动机二的变体,由同音反复的三个音后二度下行构成的新动机。12小节开始动机二向上模进大三度反复一次后进入结束单元,这里出现了由导和弦构成的分解和弦音型由高向低模进,最后停到这个和弦的长音之上,意在进入连接部。

这个主部主题的独立乐句中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思维控制下的结果。其作曲手法是核心短句呈示后再反复,然后将动机二出现作为变化,最后将动机一、二的特征消失后开放终止到DVII。

连接部在f小调的主和弦向上呈柱立式和弦模进,低声部在低音区使用了原位和弦反复,然后进入主题材料,21-23小节是连接开始的反复,从25-35小节开始摆脱主部向降A大调 转调,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下例是连接部的材料,是主部主题的变体之一。

连接从使用主部材料开始经过几次调性和材料的转变后进入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的材料是主部的倒影,共俩句加一个补充,这俩句是平行关系,在主调的关系大调上阐述,由于连接的发展性已经很强,所以副部主题的力量已经达到提前释放,所以副部主题并没有与主部形成太强烈的对比,下列是副部主题。

然而在结束中贝多芬使用了大量笔墨将没有发展的副部主题进一步补充说明。这里的材料音型化写法,在降a小调上开始分别将三句进行阐述,前俩句为八度关系。第三句在上出现的材料是将前面一句的材料做强拍休止低声部平行三度下行,实际上这三句是重复关系,都在副部主题的调上来进一步使加强巩固副部的调性。

展开部中展开的引入部分主部主题的材料中第三个单元的材料在E大调开始引入,然后在c小调、降A大调、降D大调上将主部材料在高声部和低声部轮流展开,展开的第二个阶段低声部使用同音反复,高声部将结束部中平行三度材料加入休止符后与低声部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展开的第三个阶段是在降D大调上将主部材料分为三句展开。124小节是属准备的开始,在f小调上上下声部交替反复导七和弦,127小节开始提高八度进一步强调这个不稳定的和声效果,最后在f小调的D7上反复后进入再现部。

在整个展开部中主要展开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手法常用调性游移、材料重复、模进,在织体来源上主要是主部主部的第一个单元材料和连接部以及结束部部分材料展开。

再现部中回到主调,发展手法依然是将四个单元做短句、模进、变化和收缩的处理,结构上没有变化。连接部在F大调上经过3小节再次反复俩次后出现了呈示部中结束部的织体样式。副部主题调性回归到主调上,材料依然是主部的倒影写法。音型化的结束部依然占有庞大的空间,以此完成副部未完成的任务。

从第205小节开始运用展开部的材料来作为展开式尾声,第一部分为主部的材料位于低声部高声部是分解和弦音型,第二部分上下声部换位后低声部织体有所变化,第三部分是用结束部材料进行展开,分别在降b小调和f小调上展开。228小节乐曲再次将属准备呈现然后进入副部主题的又一次再现,然后进入结束部。这样等于在尾声里把乐曲的主部、副部、结束部都再现了一次,尤其是对副部的重点强调。

尾声的展开性写法是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也被成为第二展开部。尾声之所以有较大发展意味,原因是乐曲通篇使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为主要材料进行发展,为了避免材料的单一化,所以作曲家使用了在尾声继续展开的思路来实现奏鸣曲式为音乐作品中矛盾最为冲突的体裁。

乐曲的调性可以看到本曲的调性布局基本上是按照典型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规律设计的,这主要体现在呈示部中的主部与副部必须是调性对比的。本曲主部为 f 小调,副部为平行大调

再现部的主部和副部都必须回到主调上来,实现“调性附合”。本曲再现部中的主部是主调 f小调, 但副部没有在开始就回到主调, 但在最后尾声的第二再现部中副部还是回到了 f 小调,实现了“调性回归”。展开部中由于材料主要集中在对主部的展开,那么必须有积极的调性展开来配合才能使得乐曲发展有动力,本曲的展开部有 十二次的调性变化:主要是向下属方向系统调的展开。#g小调-E大调-e小调-c小调-bA大调-bD大调-bb小调-bG大调-b小调-G大调-c小调-f小调。总的调性展开的原则主要是建立在三度和五度关系上,主要的调性仍然是集中到下属方向,在关系大调上有长时间的停留,成为展开部不同调性的中心。 另外呈示部主部第一次陈述时,就有向上方小二度远关系调的转调,乐曲一开始就暗示了本曲的富有戏剧性展开,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空间。尾声虽然展开性较强调性变化较为丰富,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主调f小调 上,作曲家利用主调回归将庞大的展开和多变的调性收回到主调中。

乐曲一气呵成,材料简约而集中,结构丰富多变,庞大的尾声将未尽的语言得以彻底释放,乐曲四大部分彼此呼应但极具平衡感,是贝多芬的妙笔之作。

猜你喜欢

奏鸣曲式尾声
鱼粉:秘鲁A季考察接近尾声,国内港口迎来B季集中到港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农谷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近尾声
上中游周期品整体性的涨价或已接近尾声
尾声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浅析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生命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