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侗族芦笙对抗赛的表现特征研究
2015-04-29李萃
【摘要】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芦笙对抗赛也是其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本文对从江县庆云乡芦笙对抗赛的表现特征做了简单的叙述,并对其蕴含的功能和文化意义做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侗族,芦笙,对抗赛,形制,音乐形态
一、 庆云侗族芦笙音乐的生态文化背景
庆云乡,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部,距县城约45公里,地处东径104°,北纬25.4°,其东与部平龙额乡接壤,西连贯洞镇、南与广西富禄为邻,北依洛香镇,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997.1米,最低海拔145米,乡驻地海拔645米 。其森林覆盖率达35.2%,乡内有属你大山森林保护区,有“弄当概”、“弄夜”、“弄洞”三片原始森林。庆云乡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锰、铁、磷、铜等矿产资源品味高、储存量大。旅游资源丰富,神奇的岩洞雄伟的瀑布,顽皮的野生狼群,闻名的蒋玛坡,险峻的三龙抢宝 。
庆云乡辖4个村:安肯村、德盘村、转珠村、佰你村。据人口学统计研究,庆云乡全乡总人口约为10800人,侗族人口比例高达98.6%。主要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农耕,同时盛产茶油籽。庆云乡的侗家人,除了老年人还日日穿传统民族服装以外,其他人基本只有在节日才会换上侗衣。当地侗家人制作侗衣的布料为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男女皆为黑青色:男子穿对襟短衣,长裤,用侗布包大头巾;女子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百褶裙,佩戴各种精致华美的银饰。饮食以大米、糯米为主食,喜酸辣,特色饮食有牛瘪、熏鱼、红肉、鱼生、腌鱼和腊肉。民间信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二、庆云侗族芦笙对抗赛表现特征
农历十月十二日的“冻鱼节”是庆云乡一年之中最为盛大隆重的节日。每年庆云乡会从十月十一日就开始举办各种活动:祭萨大典、侗族大歌比赛、侗族芦笙对抗赛以及侗戏演出。其中侗族大歌比赛与侗戏演出每年都举行,芦笙对抗赛两年一届,祭萨大典则与芦笙对抗赛错开年份举行(即举行芦笙对抗赛的那一年就不举行祭萨)。当地人民则会从节前一天开始就在家里摆上圆桌,备上当地特色饮食、冻鱼和酒招待亲朋好友。侗族芦笙对抗赛是从江一带侗家人心中仅次于侗歌大赛的重要活动,下面开始详细介绍芦笙对抗赛的种种。
(一)芦笙对抗赛比赛规则
当日来参加比赛的共有来自附近各乡镇的112支芦笙队,场面十分壮观。各队进入庆云乡后,都会在寨门口吹奏2至3曲,庆云乡则放鞭炮表示欢迎,然后安排各队到寨子里吃饭,等待开赛。
下面是笔者根据“2015年庆云乡冻鱼节芦笙比赛入场须知”,精炼整理的芦笙比赛规则。
①本次芦笙比赛的各项赛程在一个下午完成,正式比赛时间为农历10月12日12:00时。②各参赛芦笙队进场是,必须报准芦笙支数(不准少报、漏报、瞒报),每把芦笙必须贴上编号标签,否则取消其参赛资格。③芦笙分为大队组和小队组,分队情况:20至30把(含30把)为小队(芒筒除外);31把(含31把)至60把为大队(芒筒除外)。④比赛采用淘汰制,按大小队组分别进行抽签,决定出对抗对手、出场顺序和比赛场地。连胜队可进入冠、亚、季军和优秀组织奖的争夺赛。⑤如果参赛队的总数为单数,则采取一对轮空的办法进行抽签,轮空的参赛队直接进入下一场比赛。⑥比赛场地分为1号场地和2号场地,芦笙曲子自选,抽签时抽的红签进入1号场地并先吹奏,抽的绿签进入2号场地并后吹奏。交换场地后,芦笙吹奏顺序和赛曲不变。⑦比赛时,裁判组根据芦笙音质的好坏、音量是否响亮而悠扬。曲调开始与结束是否同步整齐等裁决出胜队与负队。出示红旗表示先吹者胜,出示蓝旗(或绿旗)表示后吹者胜。⑧比赛中不得投机取巧。先吹者奏响后,后者必须在8秒内紧跟奏响。否则视为违规,当场做弃权处理。比赛的评委在一座距离赛场至少几公里外的山的山顶上,一般为3人。为了防止作弊,不允许携带手机。通知比赛结果时,在山顶挥舞红或绿(蓝)旗向山下示意。庆云乡这次还在山顶按了一个监控视频,把评委的一举一动直播到赛场的大显示屏上,以示公平,防止作弊现象发生。
(二)芦笙对抗赛所用芦笙形制
侗族芦笙可分为由芦笙队吹奏并有共鸣筒的“宏声笙”和单独吹奏且无共鸣筒的“柔声笙”。芦笙对抗赛讲通俗一点的话,比的就是谁吹的声音大,所以用的是有共鸣筒的“宏声笙”。
芦笙对抗赛所用芦笙分小号芦笙(领头笙)、中号芦笙、大号芦笙和芒筒4种,整件乐器由笙管、共鸣筒、簧片、笙斗等部分组成。小、中、大号芦笙的苼管和共鸣筒用大小粗细不一的水竹或金竹制作,笙斗由杉木制作多呈纺锥型。每支芦笙有6根笙管,3个共鸣筒(一个共鸣筒套两个音管),4个音孔。芒筒则只有一个共鸣筒,仅有一根笙管插在共鸣筒里,也仅能发出一个音。比赛笙是请侗寨里的芦笙师傅所做,有的寨子里没有芦笙师傅的话,就会不远万里跑到别的寨子,甚至是别的省份找出名的芦笙师傅来做。做芦笙的竹子要刚砍下来新鲜的竹子,往年芦笙赛用的芦笙放的时间长,竹子里的水分干掉,芦笙就会变得不好吹了,所以都会在比赛前1个月才开始定做新芦笙。做好的芦笙要存放在阴凉的室内,不能被太阳晒到。
(三) 芦笙对抗赛中的芦笙音乐形态分析
从江县内不光庆云乡,还有其他许多村寨每年都会在秋收以后开办芦笙大赛。来参赛的队伍不光是贵州省的队伍,甚至还有很多广西省,湖南省的队伍。来参赛的民族也不光是侗族,一些壮族、苗族也会来参加。参赛所用芦笙曲各地都不相同,但基本上全曲都不会超过三个音(356或126)。下面列举出三首芦笙赛比赛用曲的谱例。吹奏时,双手捧笙斗下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音孔,口含吹嘴。靠呼气和吸气来使芦笙发音,身体要严格按着节拍左右摆动,一拍一个呼或吸,搭配一个换身。如:每首芦笙曲大家一起排练的时候都会规定好,第一拍是呼气,然后身体一起往左边摆,第二拍就是吸气,身体一起往右边摆。想要把芦笙吹得响亮整齐,拔得比赛头筹,除了吹奏的呼吸不能乱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整队摆动的方向动作要整齐,因为这就是一起发力的信号点。
三、从江侗族芦笙对抗赛的功能以及文化意义
侗族是一个集体感和群体性极强的民族,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就是加强各村寨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侗族芦笙对抗赛在从江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年是侗家人自己民间组织开办,现今得到了政府支持(政府除了给予一部分经济上的帮助以外,不会对其有多余的干涉)。寨民们会自愿捐款来支付做新芦笙、招待宾客等各项开销。没有人会不愿意捐款,因为赢得了比赛是全寨的荣耀,会杀猪宰牛全寨一起吃饭喝酒庆祝,也会邀请别的村寨一同来庆祝。侗家人就在许许多多这样的节日里,各村寨同欢同庆、互相来往,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他们依然会密不可分、血脉相连。侗族芦笙对抗赛还有着民间教育的功能。很多参赛队伍里面都有小孩,平均13岁左右。带着孩子们参加芦笙赛,就是想要孩子们通过这种民间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得到侗族传统习俗活动的影响和教育。教会他准守村规民约与社会法律,教给他侗族人团结友好的的品质,并懂得维护和传承这些传统习俗。侗族芦笙对抗赛的音乐形态是简单的,文化内涵却是丰富的。正是这样,才使得它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历史后还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在贵州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璀璨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杨宏峰主编,《中国侗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2]潘琼阁,《侗族芦笙传承人——张海》[M],民族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李萃(1989—),女,侗族,湖南省怀化市(县)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