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龙虎山道教音乐形态及其特征分析

2016-12-24华磊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

华磊

摘要:江西是道教圣地,自然环境优越,地貌多以山地、河流、湖泊为主,其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现今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是道教天师道的发源地之一,其道教活动频繁,近年来学术界加强了对天师道科仪音乐的研究。民族音乐形态学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其变化运动规律和表现功能的一门学科,本文着重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道教音乐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其重要的民族特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把握:1.江西道教音乐形态的旋律特征;2.江西道教音乐形态的节奏与腔式特征;3.江西道教音乐中乐器的使用;4.龙虎山道教音乐的美学特征。通过以上研究总结江西道教音乐的具体形态及其民族特征。

关键词:江西道教 音乐形态 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74-03

江西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厚,道教事业发达,其境内的许多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就是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江西道教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龙虎山的天师道,天师道尚符箓重斋醮,其中尤以斋醮为重,“所谓斋醮,又称打醮,也就是俗称的做道场、经忏或做法事,是道教仪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斋醮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有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表章、诵经、赞颂、宣词、步虚等等。在运用这套仪式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超度亡灵的过程中除配以烛灯、禹步等仪式动作和宗教舞蹈外,音乐在其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在仪式程序中配以音乐伴奏,可以很好的烘托仪式气氛,凸显仪式的庄重与神圣感,是斋醮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早期天师道属于民间道教,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与民间元素融合,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形态特征。道教科仪是道教仪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运用于满足人们祈福、消灾、拔苦、谢罪、求平安等宗教需求的过程中。

一、龙虎山道教音乐的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外部形态装饰。它是运用各种不同的音级以及这些音级的不同组合架构起来,主要包括音级与音级组合两大方面。龙虎山道教音乐建立在五声基础之上,多为四音、五音组合。

上述谱例1、2中,均出现了以1、2、3、5、6为主的五声音级的旋律,但就其主要音级的比重而言,两者则略有不同,谱例1中的主要音级为3、5、6三音,谱例2的主要音级则为1、2、3三音。反应在主要谱例中的原型则为:谱例1中的 与 ;谱例2中的主要是 ,

由这些主要音级形成的乐汇组合共同组成来了道教音乐的不同旋律线。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在民族音乐的众多旋律形态中,大多是以徵、羽两大音列群体中的各个三音列为骨干音级形成、发展的;徵、羽两大音列群体中主要的三音列就是1 6 5 和2 1 6;由这两种音列通过四度音程移位,形成了一系列的三音列。在传统民族音乐中主要是以四度为架构徵、羽终止,这样的终止更具有终止感,而羽群体则要比徵群体的要温和、柔美。谱例2中的1 2 3 音列则不能作为重要的终止群体,但在道教的斋醮音乐中,以1 2 3 为主的萦绕型音型则经常会出现在终止中,如此做一方面是营造了斋醮仪式中的流畅的吟唱感觉,另一方面,短距离音程的萦绕则更能突出宗教仪式的均衡感。

二、龙虎山道教音乐的节奏与腔式特征

1.等分均衡型

等分均衡型的节奏特点是平衡、稳定、时值时快时慢,分布较为平均。等分均衡节奏型的基本形式有:X X、X X X X 、 XXXX XXXX等,通过以上几种基本音型的不同组合形成了X XX 、XX X 等变化形式,如谱例3:《金光咒》

2.附点节奏型

为了打破均分平衡,通常会使用附点音符的形式来表现重音的不匀称,在龙虎山道教音乐中通常使用的单附点的节奏形式,常用的有:

前附点:X . X X . X 两种形式,后附点:X X. X X. 两种形式,如谱例4:《吟偈》

上述谱例中多处运用了附点的节奏型,打破了原有的节奏平衡,使得旋律更加流畅,朗朗上口。

3.切分节奏型

切分音主要用于改变乐曲中强拍上出现重音的规律,使弱拍或强拍弱部分的音,因时值延长而成为重音。

常用的切分节奏形式为X X X,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变化形式,例如谱例5:《斗姥回向赞》

还有一些非常规切分节奏型的切分形式,如同音级跨小节连音,如谱例4:《吟偈》中就常常出现这种形式。这种跨小节连音的节奏型更能体现切分的效果,改变原有的节拍逻辑关系,使旋律更动感。

道教斋醮音乐属于吟唱类音乐,常用一字多韵的形式,旋律较为平缓,不太具有波动性,通过切分节奏的运用更能丰富旋律的动感,使律动更加明显。

4.节拍的韵律性特点

道教音乐中常用的诵经念唱音乐常常采用一种较为随意的散拍,但比散板节奏组织又相对规律的较为注重节奏节拍的音乐。这种特征恰恰体现了道教音乐的颂唱特点。散拍主要运用于曲子的引子部分,常常使用丝竹乐伴奏,节奏节拍较为严谨的主要运用于曲中。

“韵律”一词原指诗词歌赋中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律。将韵律一词移植到音乐的节奏中来,则具有了新的含义。主要是时值的长短以及节奏型组合。如道教音乐中念诵的特点,使得道教音乐的节奏特征更倾向于平缓、句读均匀、较富有弹性的韵律特征。另外为了适应曲牌特点,使经文与歌词更加融合,在道教的念诵音乐中加入了许多垫字,如“呀”“哪”“啊”“呦”等。念诵部分的归韵多在开口音“a”上,颂唱更轻松,垫字的使用使得经文旋律更加、生动、节奏更加活泼、对乐句的把握也更加便捷。

三、江西道教音乐中乐器的使用

1.江西道教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乐器

道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笙、箫、笛、管、二胡、琵琶、阮、三弦、扬琴、古筝、鼓、镲、铙等民族管弦乐团中常见的乐器,一些规模较大的乐队还会使用编钟、编磬、云锣等大型乐器;还有一些宗教法事中常用的乐器,如鼓、钟、磬、木鱼、铛、手铃等,这些被称为法器的乐器常常被赋予神秘的寓意,如磬声之上九霄、通达天庭,钟声向下可以召唤地府神灵,法器在道教斋醮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同时也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宗教色彩性乐器。这些法器在斋醮仪式中还把握着经韵的节奏和节拍。鼓是道教仪式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乐器,司鼓常由经验丰富的演奏者担任,起到了乐队指挥的作用。

2.江西道教音乐中的乐器色彩

中国人自古就偏爱欣赏横向的旋律线条,对旋律的音色表情及音色变化处理要求十分讲究。无论是唱腔还是器乐曲,都要求音色对旋律的支持,这体现了传统音色在线性音乐中的组织结构作用。如果缺失了音色的处理,那么道教音乐则会变成寡然无味的念唱。

天师道所用的乐器与民族管弦乐团中使用的略微相似,大致分为丝竹乐与打击乐,其中丝竹乐器担任着重要的演奏曲牌和为经韵伴奏的功能,而打击乐常出现在仪式的始末或是间奏部分。丝竹乐与打击乐的交替融合,恰恰丰富了道教音乐的色彩,增添了音乐的灵动性,加之法器的特殊音色,便使得道教音乐更具有直通心扉、尊严庄重的神秘色彩。

四、龙虎山道教音乐的美学特征

宗教音乐主要分为诵经音乐与圣赞音乐,在龙虎山道教音乐中主要使用诵经音乐,其音乐旋律平缓、清雅,其民族性特征主要有:

1.音乐“音色”主体性

道教音乐属于我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其中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是唱还是奏都注重音色的处理,甚至从声音的发振初期就讲究音乐色彩的把握。如伴奏中用到的乐器均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风格,尤其是法器在音乐中的作用,表现出宁静、神秘的色彩。锣鼓等打击乐并无具体的音列排列,这类乐器在演奏法上的变化所产生的丰富音色,从微观到宏观进行了有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了道教音乐的色彩。

2.道教中“主题意义”的存在

道教音乐中,尤其是念诵音乐都有详细的标题,如“念斗章”“叹亡人生”“九光咒”“三宝赞”“灶司赞”“破丰都赞”等,这些标题简单明了,直接表明了道乐所要表现的内容。

另器乐曲牌的主题意义也是相当明了,如“小开门”“望妆台”“小过堂”“龙灯调”“路罡调”等,曲牌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从曲牌名称即可看出龙虎山道教音乐中曲牌的运用大多数与戏曲曲牌音乐同名,不少曲牌名与昆曲的曲牌相近。但与戏曲曲牌中不同的是,这些曲牌所承载的是宗教内容,具有鲜明的仙道特色。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地的道教仪式音乐也被众多僧侣、学者研究,无论是从宗教学、民俗学还是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等众多学术角度,道教音乐都有其丰富的艺术价值。任何形式的文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征,道教音乐亦是如此。在龙虎山道教音乐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在众多学者的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繁荣与发展道教音乐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注释:

①曹本治,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王忠人主编.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音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3]曹本治,蒲亨强.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M].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4]曹本治,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